二四中文网 www.24zw.net,大秦工程兵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
“父王,为今之计……儿臣认为只有从两方面做准备防范秦军。”
燕王喜意外的望向姬丹。
可以啊,他可是一点办法都没有,姬丹却还“两手准备”!
于是便好奇的问:
“却是哪两方面?”
姬丹回答:
“其一,赵国残兵逃往北地聚在赵嘉帐下立代国。”
“儿臣以为我等应放下恩怨暗中与代国联军。”
燕王喜有些犹豫,问:
“这……是否会激怒秦人引火烧身?”
姬丹回答:
“父王,此时如何还能顾忌激怒秦人?”
“便是我等不联合代国,那秦军又岂会放过燕国?”
燕王喜想了想,就点头同意了这个建议。
不过这时才想到与赵联军只怕已太迟了。
此时的赵国因李牧之死人心已散,剩下的一点残兵不过苟延残喘而已。
且这代国还建在北地也就是李牧曾经的势力范围之内……
其实影响更大的还是嬴政在三郡实施的一系列措施:
饶赵国贵族不死只关不杀。
安抚民心鼓励生产。
运粮赈灾成功治旱。
尤其最后一条“成功治旱”,这让百姓看到了活下去或是活得更好的希望。
百姓的要求其实很简单,就是希望活下去活得好。
如果秦国能给他们带来更好的生活,往日的仇恨用不了多久就能放下。
所以代国并没有得到赵国百姓的拥戴,尽管赵嘉是赵王迁的哥哥。
接着燕王喜又问了声:“那么,另一方面……”
姬丹看了看周围,然后凑了上来小声说道:
“父王,当年有曹沫以剑劫齐恒公,今日我等何不效而仿之?”
燕王喜惊得差点跳了起来:
“你,你是说劫嬴政……”
话还没说完便又吃了一惊,姬丹做了个手起刀落的手势,显然不只是劫而已。
果然,姬丹便说道:
“若此计能成,那秦军便是群龙无首必定大乱。”
“我等再乘机联合各国攻秦……”
燕王喜怕归怕,但想想也觉得姬丹说的有理,于是便点了点头道:
“这事便交由你处理!”
“定要严守口风,不能让任何人知道。”
姬丹应了声是便退了出去。
其实从这件事就可以看出燕王父子都缺乏战略意识和远见。
他们天真的以为杀了嬴政就能力挽狂澜救燕国于危难之中。
他们不知道燕国对抗的其实是秦国的制度和军队而不是嬴政。
先不说刺杀嬴政能否成功,就算成功了又能如何?
秦国会因为嬴政之死而亡国吗?
制度会因此崩溃、军队会因此解体吗?
国力会受损吗?
几乎不可能。
最可能的,就是嬴政死后换上太子继位。
且不管是谁成功继位,上台后的第一件事就必定会为巩固地位以替先王复仇之名大举伐燕。
到时燕国就会被连根拔起连一点渣都不剩。
然而燕王父子并不明白这道理,同时此事于暗中策划明事理的人又不知情。
于是就有史上著名的事件:荆轲刺秦。
/>
“父王,为今之计……儿臣认为只有从两方面做准备防范秦军。”
燕王喜意外的望向姬丹。
可以啊,他可是一点办法都没有,姬丹却还“两手准备”!
于是便好奇的问:
“却是哪两方面?”
姬丹回答:
“其一,赵国残兵逃往北地聚在赵嘉帐下立代国。”
“儿臣以为我等应放下恩怨暗中与代国联军。”
燕王喜有些犹豫,问:
“这……是否会激怒秦人引火烧身?”
姬丹回答:
“父王,此时如何还能顾忌激怒秦人?”
“便是我等不联合代国,那秦军又岂会放过燕国?”
燕王喜想了想,就点头同意了这个建议。
不过这时才想到与赵联军只怕已太迟了。
此时的赵国因李牧之死人心已散,剩下的一点残兵不过苟延残喘而已。
且这代国还建在北地也就是李牧曾经的势力范围之内……
其实影响更大的还是嬴政在三郡实施的一系列措施:
饶赵国贵族不死只关不杀。
安抚民心鼓励生产。
运粮赈灾成功治旱。
尤其最后一条“成功治旱”,这让百姓看到了活下去或是活得更好的希望。
百姓的要求其实很简单,就是希望活下去活得好。
如果秦国能给他们带来更好的生活,往日的仇恨用不了多久就能放下。
所以代国并没有得到赵国百姓的拥戴,尽管赵嘉是赵王迁的哥哥。
接着燕王喜又问了声:“那么,另一方面……”
姬丹看了看周围,然后凑了上来小声说道:
“父王,当年有曹沫以剑劫齐恒公,今日我等何不效而仿之?”
燕王喜惊得差点跳了起来:
“你,你是说劫嬴政……”
话还没说完便又吃了一惊,姬丹做了个手起刀落的手势,显然不只是劫而已。
果然,姬丹便说道:
“若此计能成,那秦军便是群龙无首必定大乱。”
“我等再乘机联合各国攻秦……”
燕王喜怕归怕,但想想也觉得姬丹说的有理,于是便点了点头道:
“这事便交由你处理!”
“定要严守口风,不能让任何人知道。”
姬丹应了声是便退了出去。
其实从这件事就可以看出燕王父子都缺乏战略意识和远见。
他们天真的以为杀了嬴政就能力挽狂澜救燕国于危难之中。
他们不知道燕国对抗的其实是秦国的制度和军队而不是嬴政。
先不说刺杀嬴政能否成功,就算成功了又能如何?
秦国会因为嬴政之死而亡国吗?
制度会因此崩溃、军队会因此解体吗?
国力会受损吗?
几乎不可能。
最可能的,就是嬴政死后换上太子继位。
且不管是谁成功继位,上台后的第一件事就必定会为巩固地位以替先王复仇之名大举伐燕。
到时燕国就会被连根拔起连一点渣都不剩。
然而燕王父子并不明白这道理,同时此事于暗中策划明事理的人又不知情。
于是就有史上著名的事件:荆轲刺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