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四中文网 www.24zw.net,新书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逾年未见,张湛老了许多,当官就是这样,若万事不理全扔给手下,垂拱而治自是轻松,可像张湛这样做事认真甚至带着点蠢笨的,就会陷入无穷无尽的案牍中。
不过最累的,还是再怎么努力都无法让本郡安定的无力感吧,尤其是寿成室发号施令的皇帝三天两头“我有一个计划”的情况下,只能疲于应付。
第五伦拜见张湛后,提及在城门口惊闻皇帝又改了货币,张湛亦是摇头不已:“去岁征召郡国粮秣以供大军北征匈奴,如今弊端开始显现。”
跟前年的丰收不同,去年秋天很多地方遭了灾,而河东等地冬日无雪,这意味着春夏恐怕会有蝗灾,更让人担忧。
这种情况下,粮价开始飞涨,连产粮区的关东、关中都飙到了米石千钱。
皇帝认为这一波通货膨胀,是大钱发行过多的缘故,于是大手一挥,将一枚能换千钱的大布黄千给废除了。
第五伦只无力吐槽,去年给缘边郡县发俸禄,用的还是这玩意呢,你说废就废,很多郡甚至还没来得及收到消息,手里的钱就成了废铜,掏出来甚至还犯法,上哪喊冤去?民间持大布黄千者少,唯独官吏不得拒用,这韭菜又割到官吏头上了。
顺便五威司命又在六尉六队搞一阵风的运动,抓捕一批盗铸者,充作官奴婢。
不过和过去四次币改不同,这回王莽没铸造新币,反倒将杂七杂八,奇奇怪怪的货币统统废除,只剩下货布、货泉两种,两品并行,货钱径一寸,重五铢,枚直一,与汉时五铢钱没什么区别,就换了个名字铭文。
“这不就改回去了么?”
第五伦摇头,早知如此,王莽这十余年跟着魔似的,纠结在钱币上反复折腾图什么?
张湛又道:“好消息是,既然伯鱼说展德侯接替汝等就任边将,他一向主张对胡怀柔,那大概意味着,对匈奴的战事,恐怕当真要停止了。”
今岁这种情况,国家实在无法承担与匈奴长期作战的巨大开销。但最主要的原因是,短短一年间,国内盗贼滋起,已经到了无法忽视的程度。
“伯鱼北上时,天下盗贼虽众,但没有超过汉武晚年的情形。小股的有数百人,在乡里劫杀抢掠,多得无法计算,致使道路断绝。大股的有数千人,他们胆大妄为,攻打城邑,夺取府库的兵器,释放死罪囚徒,抓捕、污辱县宰、尉、丞,杀死六百石官吏。”
当时王莽还没把这些盗寇当回事,只派绣衣使者手持皇帝符节,督促各郡镇压。
结果一年下来,托了天灾人祸的福,盗贼越剿越多,百姓弱者亡于路,壮者入盗贼,得了源源不断的加入后,已经出现了很多股“巨寇”。
张湛告诉第五伦,天下盗寇虽众,但尤以荆扬、青徐两处为盛。
“扬州有会稽瓜田仪,庐江贼寇王州公,两人所部达万余人,转战大江南北,互通声气。”
“荆州则有南郡张霸、江夏羊牧,众皆万人,势力最大的还是绿林贼,据说贼众多达两三万口,已经到了侵占县城的程度,郡县不能制也。”
郡县兵就那么点,指不定当兵的得知俸禄变成了一片轻轻的废铜,就怒而从贼了呢,哪里镇压得下起义军,于是王莽才改了全国军制。
“赐诸州牧号为大将军,像我这般的郡卒正、连帅、大尹为偏将军,属令长裨将军,县宰为校尉。”
“又令荆州牧费兴、扬州牧马余统筹各郡,合力进剿贼寇。”
第五伦一愣:“马中垒做了扬州牧?”
马余是马援兄长,曾在第五伦被司命府抓走时帮过他一把,在马援答应提亲的情况下,两家要成亲戚了,若按后世规矩,第五伦得喊马余一声“二大爷”。
没想到,统领北军一部的马余竟被王莽调去了扬州。州牧虽是汉时刺史演化来的,但秩禄权势却远远超过,地位比于三公,如今更赐号大将军,手握一州军权——理论上的。
这意味着茂陵马氏在新朝更进一步,跻身顶级家族,第五伦这联姻当真是“高攀”,但也让马余相隔甚远,只希望马大爷挺住,别反过来被起义军剿了吧。
至于荆州,亦有前大司马司允费兴为州牧,已赶赴江夏,发兵重点打击绿林军。
张湛又道:“荆扬盗贼只是肘腋之患,但青徐之盗,则有糜烂之势。”
“最早举事的吕母,聚众于海岛之上,飘忽不定,只要时机有利,就上岸攻打官兵,郡兵不能制。”
“东海力子都,劫掠徐、兖,屡败郡兵。”
“更有琅琊樊崇,数年前起兵于莒,转入泰山。泰山自孔子时,每逢季世,便是藏污纳垢之地,苛政猛于虎啊,于是明知泰山有虎,而向虎山行。樊崇已聚众数万,声势最大,甚至率部攻打过莒陵郡(城阳郡)!”
荆扬的起义军也就打打小县城,可青徐的三股大盗,却是都对郡城下过手,虽然都没成功,可明显吓到了官府,哪怕王莽放权让青、徐、兖三州牧统辖进剿,恐怕也难以凑效,已经到了非中央派兵不能平的程度了。
聊到这,近来国内大事第五伦基本都补上了,越发担心:“王莽调我和窦融回来,莫非是让吾等去镇压起义军?”
让缓则打反贼,这是第五伦不愿干的事,可如今也只能内装忠应付着,只在心中计划:“若真如此,我一定要恳请,非第五曲不能平也!”
乱世是越来越近……不,这就是乱世!什么官职爵位都是虚的,手里有兵最重要。
时候不早了,第五伦知道张湛还有公务要忙,告辞前只提起自己路上见有民夫在拆甘泉宫。
此事说得张湛叹息不已,告诉第五伦一件惊天大事。
“上月,有汝南人名为‘郅恽’者,理《韩诗》、《严氏春秋》,州郡知名,被聘为太学高弟,郅恽西至常安,结果他刚来,就给陛下上了一道奏疏。”
&n... -->>
逾年未见,张湛老了许多,当官就是这样,若万事不理全扔给手下,垂拱而治自是轻松,可像张湛这样做事认真甚至带着点蠢笨的,就会陷入无穷无尽的案牍中。
不过最累的,还是再怎么努力都无法让本郡安定的无力感吧,尤其是寿成室发号施令的皇帝三天两头“我有一个计划”的情况下,只能疲于应付。
第五伦拜见张湛后,提及在城门口惊闻皇帝又改了货币,张湛亦是摇头不已:“去岁征召郡国粮秣以供大军北征匈奴,如今弊端开始显现。”
跟前年的丰收不同,去年秋天很多地方遭了灾,而河东等地冬日无雪,这意味着春夏恐怕会有蝗灾,更让人担忧。
这种情况下,粮价开始飞涨,连产粮区的关东、关中都飙到了米石千钱。
皇帝认为这一波通货膨胀,是大钱发行过多的缘故,于是大手一挥,将一枚能换千钱的大布黄千给废除了。
第五伦只无力吐槽,去年给缘边郡县发俸禄,用的还是这玩意呢,你说废就废,很多郡甚至还没来得及收到消息,手里的钱就成了废铜,掏出来甚至还犯法,上哪喊冤去?民间持大布黄千者少,唯独官吏不得拒用,这韭菜又割到官吏头上了。
顺便五威司命又在六尉六队搞一阵风的运动,抓捕一批盗铸者,充作官奴婢。
不过和过去四次币改不同,这回王莽没铸造新币,反倒将杂七杂八,奇奇怪怪的货币统统废除,只剩下货布、货泉两种,两品并行,货钱径一寸,重五铢,枚直一,与汉时五铢钱没什么区别,就换了个名字铭文。
“这不就改回去了么?”
第五伦摇头,早知如此,王莽这十余年跟着魔似的,纠结在钱币上反复折腾图什么?
张湛又道:“好消息是,既然伯鱼说展德侯接替汝等就任边将,他一向主张对胡怀柔,那大概意味着,对匈奴的战事,恐怕当真要停止了。”
今岁这种情况,国家实在无法承担与匈奴长期作战的巨大开销。但最主要的原因是,短短一年间,国内盗贼滋起,已经到了无法忽视的程度。
“伯鱼北上时,天下盗贼虽众,但没有超过汉武晚年的情形。小股的有数百人,在乡里劫杀抢掠,多得无法计算,致使道路断绝。大股的有数千人,他们胆大妄为,攻打城邑,夺取府库的兵器,释放死罪囚徒,抓捕、污辱县宰、尉、丞,杀死六百石官吏。”
当时王莽还没把这些盗寇当回事,只派绣衣使者手持皇帝符节,督促各郡镇压。
结果一年下来,托了天灾人祸的福,盗贼越剿越多,百姓弱者亡于路,壮者入盗贼,得了源源不断的加入后,已经出现了很多股“巨寇”。
张湛告诉第五伦,天下盗寇虽众,但尤以荆扬、青徐两处为盛。
“扬州有会稽瓜田仪,庐江贼寇王州公,两人所部达万余人,转战大江南北,互通声气。”
“荆州则有南郡张霸、江夏羊牧,众皆万人,势力最大的还是绿林贼,据说贼众多达两三万口,已经到了侵占县城的程度,郡县不能制也。”
郡县兵就那么点,指不定当兵的得知俸禄变成了一片轻轻的废铜,就怒而从贼了呢,哪里镇压得下起义军,于是王莽才改了全国军制。
“赐诸州牧号为大将军,像我这般的郡卒正、连帅、大尹为偏将军,属令长裨将军,县宰为校尉。”
“又令荆州牧费兴、扬州牧马余统筹各郡,合力进剿贼寇。”
第五伦一愣:“马中垒做了扬州牧?”
马余是马援兄长,曾在第五伦被司命府抓走时帮过他一把,在马援答应提亲的情况下,两家要成亲戚了,若按后世规矩,第五伦得喊马余一声“二大爷”。
没想到,统领北军一部的马余竟被王莽调去了扬州。州牧虽是汉时刺史演化来的,但秩禄权势却远远超过,地位比于三公,如今更赐号大将军,手握一州军权——理论上的。
这意味着茂陵马氏在新朝更进一步,跻身顶级家族,第五伦这联姻当真是“高攀”,但也让马余相隔甚远,只希望马大爷挺住,别反过来被起义军剿了吧。
至于荆州,亦有前大司马司允费兴为州牧,已赶赴江夏,发兵重点打击绿林军。
张湛又道:“荆扬盗贼只是肘腋之患,但青徐之盗,则有糜烂之势。”
“最早举事的吕母,聚众于海岛之上,飘忽不定,只要时机有利,就上岸攻打官兵,郡兵不能制。”
“东海力子都,劫掠徐、兖,屡败郡兵。”
“更有琅琊樊崇,数年前起兵于莒,转入泰山。泰山自孔子时,每逢季世,便是藏污纳垢之地,苛政猛于虎啊,于是明知泰山有虎,而向虎山行。樊崇已聚众数万,声势最大,甚至率部攻打过莒陵郡(城阳郡)!”
荆扬的起义军也就打打小县城,可青徐的三股大盗,却是都对郡城下过手,虽然都没成功,可明显吓到了官府,哪怕王莽放权让青、徐、兖三州牧统辖进剿,恐怕也难以凑效,已经到了非中央派兵不能平的程度了。
聊到这,近来国内大事第五伦基本都补上了,越发担心:“王莽调我和窦融回来,莫非是让吾等去镇压起义军?”
让缓则打反贼,这是第五伦不愿干的事,可如今也只能内装忠应付着,只在心中计划:“若真如此,我一定要恳请,非第五曲不能平也!”
乱世是越来越近……不,这就是乱世!什么官职爵位都是虚的,手里有兵最重要。
时候不早了,第五伦知道张湛还有公务要忙,告辞前只提起自己路上见有民夫在拆甘泉宫。
此事说得张湛叹息不已,告诉第五伦一件惊天大事。
“上月,有汝南人名为‘郅恽’者,理《韩诗》、《严氏春秋》,州郡知名,被聘为太学高弟,郅恽西至常安,结果他刚来,就给陛下上了一道奏疏。”
&n...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