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四中文网 www.24zw.net,甲申天变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 自从换了九门提督之后,基本就杜绝了多尔衮参与势力的反扑,阿济格虽有大军却远在千里之外。等英亲王以咄咄逼人的姿态询问关于多尔衮一切事宜的时候,中枢这边大局已定,甚至还准备给阿济格安一个不遵圣命的罪名。
也仅仅是个罪名而已,不可能就真的加罪了。就是福临这样的小娃娃也不对那两道防线抱多大的希望,真能能够派上用场的也就是京城附近驻守的八旗兵和汉军旗,再就是阿济格的满洲战兵了。
京城附近的驻军是不能动的,现在局面还没有稳定到不需要军队的地步。尤其是各地风起云涌的义军,揭竿而起造反的都数不过来,京城的重兵要是一动,失去武力保障的话,满洲朝廷都有颠覆的可能。
但是赴死军摆开的架势更具备攻击性,尤其是在明锣明鼓的打出光复北都的旗号之后,手上缺乏足够武力的孝庄不得不对阿济格保持一个拉拢的姿态。
济尔哈郎方面的强硬是孝庄始料不及的。
本以为济尔哈郎会承认眼前的既成事实,低下头和朝廷取得妥协,也只有这样朝廷才有足够的时间和力量与阿济格取得礼仪交换或者某种妥协。
在孝庄等人的预想当中,只要在旗务中做出让步,阿济格就会就范,最多是把两白旗中的一个给了阿济格。
但是济尔哈郎快人一步,同时和满洲的各个旗主取得联络,达成一种类似于同盟的关系,然后又和阿济格勾勾搭搭。
当阿济格和济尔哈郎甚至是远在满洲的几个旗主王爷同时提出八旗议政的时候,就是傻子也看出这些人是联合起来和朝廷作对。
按照阿济格的本意,是要取代和继承多尔衮的权势地位,但是现在看来,这已经完全不可能。除非是彻底推翻孝庄和福临,然后册立一个傀儡皇帝。
但是福临若是倒台的话,第一顺位继承人绝对是豪格这个先皇长子,豪格和多尔衮系人马的仇怨不是一天两天了,豪格若是上台,大伙儿的日子更不好过。
而济尔哈郎的主动靠拢,让阿济格看到了希望:八旗议政。
让大清国回到建州女真以前的状态,有什么事情都是由八旗的旗主王爷协商办理,无论是现在的太后皇帝,还是统兵的亲王,都必须服从议政的结果。
这看似是一个公平的不能再公平的互相妥协,其实已经是把皇帝已经太后彻底傀儡化,得到最大利益的还是阿济格这样的大将和济尔哈郎这样的满洲老派权贵。
“八旗议政?”孝庄冷冷的哼了一声,慈宁宫大佛堂的灯火好似一黯:“哼,不知进退的睁眼瞎,也不看看现在是什么年景。当还是在关外么?当大清国还是只有八旗的那几十万子民么?”
“再不能行八旗议政的调子,老路是不能走了,”孝庄的老师,当年的皇太极极为器重的人物,范文程,很清楚大清国要走一条什么样的道路:“大清入关以前,太宗皇帝就已经看到了八旗议政的坏处,所以才不遣余力的整顿旗务,集政、旗、军、民大权于一身。为的就是集中权利做大事,也只有这样才能令出一门如臂使指。尤其是现在大清国统御关内,更需如此,否则几十万八旗子弟如何驾驭千万汉人?以少数统治多数,没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权万万不行。只可惜天妒英才,先皇英年早丧……”
贯穿整个皇太极执政时期,范文程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器重,也算是展布经济一施胸中锦绣,把后金的综合实力一升再升,远非努尔哈赤所能比拟。满洲人之所以能够入关,之所以能够有今天的大清国,最大的功劳不是属于吴三桂,更不是属于多尔衮,而是属于皇太极这个奠基人。
若没有皇太极奠定的基础,满洲人还在关外如土匪一般抢掠呢,只要大明这边的情况稍微缓解,随时就能出关作战。
“若是先皇再多活十年,八旗已如一亦……”范文程还要感慨几句,却被孝庄打断:“范先生也不必多言以前,还是说说如何应对眼前的局面吧。”
其实孝庄也有点后悔了,后悔皇太极死的太早,若是皇太极再晚死几年,焉能有今日的困局?又怎么会让多尔衮得势?
可当年叶克舒死的太过突然,皇太极也要面临选择继承人的急迫局面,所以才会和多尔衮联手。现在想来,皇太极之死,最大的既得利益者就是多尔衮,然后就是那些面临实力被削减的老派满洲勋贵,而不是孝庄母子。
范文程也算是皇太极的近臣了,至今也不清楚皇太极到底是怎么死的。可市井坊间的风言风语流传的不是一天两天,包括范文程在内的所有都灌了满满一耳朵。再结合当时和后来的局势,答案已经呼之欲出。
皇太极之死和多尔衮肯定有直接的关系,当时的庄妃现在的太后就算不是主谋,肯定也参与其中,要说她是青白的,范文程绝对不会相信。
皇太极死后,范文程看似没有受到多大的波及,依旧受到多尔衮的“重用”,但是这种“重用”和皇太极时代根本就不在一个档次上。现在被太后叫到大佛堂,也算是视为肱骨之臣了,可范文程很清楚这个女人对于权利的渴求,要不是局面紧张到了这种地步,自己绝对没有机会到大佛堂。
看多了满洲人之间的争争斗斗,尤其是皇太极死后,范文程少有以前那些精辟的论断,并不是没有了皇太极范文程就想不出好的计策,而是真的消沉了。
最是在多尔衮离奇死亡之后,范文程几乎可以肯定的说,多尔衮就是死面前的这个女人手中。引而不发一击致命,这个女人等待时机,然后巧使连环计,一举拿下多尔衮。这个计策确实够妙,甚至可以算是完美。对于这个女人的隐忍和爆发,就是范文程也不得不佩服。
庄妃……现在的太后,虽然是玩弄心机的绝世高手,一手连环计也使唤的满堂喝彩。但是,在范文程看来,这个女人终究是一个女人,和皇太极差的不是一点儿半点儿。
皇太极的全局观,执一子而观全盘的气度和胸襟,不是庄妃比的了的。
庄妃对付多尔衮的手段堪称完美,但是选择的时机完全不对。
在赴死军即将进去河南之际,扳倒了多尔衮,这本身就是一步烂棋。没有了多尔衮的强行压制,八旗内部立刻就会分裂,谁还能抵挡日渐坐大的赴死军?
庄妃确实是为她和她的儿子取得了实至名归的皇帝之位,再没有人压制在他们母子头上。但是却断送了满清的未来,断送了大清国所有的希望。若说利用内部微妙平衡玩弄手段,庄妃确实是个高手,要说真正的全盘眼光……终究差的太多了。
若是多尔衮尚在,还可以统合内部,就算分不手彻底打压赴死军,也可以把以赴死军为主的抵抗力量阻挡在黄河以南。
现在……
说什么也来不及了。
“时至眼下,各地反叛四起,我大清强兵只能疲于奔命的四下救火!”范文程终究是范文程,看了看太后之后,闪避着这个女人的眼光,居然不象以前那么从容了:“臣知太后欲借英王之重兵抵挡赴死军,可是太后想过没有?”
“左右再无乱耳之声,范先生有话大可直言,”仿佛还是几年前请教范文程书画的那个蒙古少女一样,太后的话语之中对范文程还是相当的尊重:“有什么好听的不好听的,我也都会听下去。”
虽然还是被太后视为当年的先生,范文程却没有了当年的感觉,也没有了当年的从容,微微退了一小步这才说道:“许是太后当局之谜,过分看重圣上的利益得势,而忽视了天下大局。眼下赴死军大势已成,凭借朝廷之力已经压制不住,这才想借英亲王之力。可太后有没有想过?圣上和英王之间的矛盾已不可调和,且中枢失了多尔衮的强力压制,真还能借的到阿济格的力么?”
孝庄低头,不语。良久方寸说道:“不还是有豪格的么?不还是有吴三桂的么?”
范文程想笑,却笑不出来,低着头就是不说话,过了半天也只是苦笑一下。
“先生,直说吧,不必讳言了。”
范文程终于鼓足勇气,说出酝酿了老半天的话来:“庄妃娘娘,不要再试图玩弄平衡了,那种火中取栗的勾当能成一次已是万难,岂能一再使用?当年朝廷和阿济格之间的矛盾是在根子上,早已不可调和。无论如何求取平衡都已不再可能。至于吴三桂,他要了朝廷那么多的好处,为什么还是按兵不动?他在做什么娘娘真的不知道么?不要再抱幻想了。吴三桂就是一头恶狼,他在观望风色呢。谁若是虚弱了他就咬谁。若是朝廷抵挡不住赴死军,我敢拿项上人头担保,吴三桂必反无疑。还有娘娘你说的那个豪格,他能不能过吴三桂那一关先不去说。豪格手握重兵,为什么要帮助要你?你能拿出什么打动他的利益来?”
似乎意识到自己说的太重了,有的话已经失了人臣的本分,范文程躬身刚要告罪,太后已是一声叹息:“先生说的对,没有实力的话,还真就不能指望别人。我知道先生眼光深远,看的也清楚。以前的事情,不论对错,过去就是过去了,现在的难关如何渡过?有请先生教我……”
“有请先生教我”这句话,在早先的几年里,在太后还是庄妃的时候,范文程早不知道听过多少遍了。如今听起来,却是别有滋味在心头了。尤其是那句“不论对错,过去的就过去了”,更是直指心头。
范文程叹息一声,缓缓坐在椅子上,而孝庄皇太后则如当年学艺一般站立在范文程身后:“解此局面,方法不外有二。”
“先生请讲。”孝庄好像还是当年的庄妃,好似在是听范文程讲解书法的燥润诀窍一般。
“其一,请英亲王进京领两白旗,许以军政大权,然后整合蒙古各部人马,若可抵挡赴死军,可划地而治……”
“我还是想听听先生的第二个法子。”
和范文程想象当中的一样,孝庄无法接受第二个多尔衮,更无法接受皇权被架空的情况出现。宁可分裂满洲势力也要抱住她和她的儿子。
“其二,就是废除逃人法,废除圈地令,停了剃发令,然后把皇室手中的田产分封给汉人当中的名望士绅。利用汉人的数量优势组建新式汉军,以汉治汉,抵挡赴死军。长久下来,未必就比南明伪朝差了……”
“还有没有第三个?”这已经是等于宣布取消满洲人的大部分特权和既得利益,若是皇太极还在的话,或许能够以威望和长久以来积攒的实力在经过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之后,或许可以勉强实现。以福临母子现在的能力和魄力,不大可能做到这一点,除非是真正的破釜沉舟,真的不打算再依靠八旗的力量,而转身投进汉人士绅阶层的怀抱。
孝庄完全做不到这一点,利用汉人的士绅阶层出力还可以,投靠这个阶层……
当孝庄问有没有第三条路的时候,范文程反而真的笑了,看也不看身后的太后,笑声越来越大,丝毫也没有为人臣子的礼仪和收敛。
笑声愈发大了,竟然有点失心疯的样子,孝庄只是看着以前的老师疯狂大笑,一句话也不说。
笑着笑着,范文程竟然笑出了眼泪:“哈哈,庄妃娘娘啊庄妃娘娘,本来你还有第三条路可走的。万不得已的时候,还可以大肆饱掠然后退回关外,就当这次进关是一次最大的抢掠即可。可是现在,娘娘以为还能退回去么?庄妃娘娘啊庄妃娘娘,是你自己把这条路走绝了,你自己还不知道?”
孝庄知道范文程说的是什么意思,脸色猛然就是一变,眼神之中说不出的凶狠恶毒。
范文程根本就不回顾,看也不看身后的孝庄一眼,只是鼻涕眼泪横出肆无忌惮的大笑。
孝庄眼神中杀气更盛,却始终不吐一言,过了好半晌子,终于收起恶状,以极是平淡的口气说道:“先生未免小看了我八旗子弟和蒙古勇士,有京城和北直隶的八旗战兵,更有数以万计的新附汉军,再加上我蒙古勇士,赴死军未免就讨了好去?”
“八旗子弟怎么样我想庄妃娘娘比我更清楚吧?至于新附汉军?娘娘最好不要再用,免得祸及自身。”范文程缓缓起身,施个半礼,却还是使用以前的称谓:“庄妃娘娘至今还没有清楚最大的敌人究竟是谁?赴死军是摆在台面上的过河卒子,威力虽大却能看的清楚其每个步骤,真正具有莫大杀机的恰恰就吴三桂,吴三桂才是逼宫的拐子马,娘娘千万小心了。言尽于此,臣告退。”
不待孝庄说话,范文程已是一撩袍子,极是轻松自在的哼着小曲儿离去。
在范文程离去的时候,孝庄心里还真是恍惚了一下,仿佛丢了什么贵重的东西一般。虽有心回去捡起来,奈何已经走的太远回不了头了。
“太后,”一个拱背缩肩的老太监如鬼魅一般出现在孝庄身后,还保持着行礼的姿势:“这个范文程知道的不少,要不要除去?”
“不必了,”孝庄还是没有回头,只是看着范文程远去的身影:“你也退下去吧,有些事情我还要好好想想。还有,以后你片刻不要离开万岁身边,我这边的事情你就不必管了。”
“嗻!”
“来人,宣洪承畴!”
/> 自从换了九门提督之后,基本就杜绝了多尔衮参与势力的反扑,阿济格虽有大军却远在千里之外。等英亲王以咄咄逼人的姿态询问关于多尔衮一切事宜的时候,中枢这边大局已定,甚至还准备给阿济格安一个不遵圣命的罪名。
也仅仅是个罪名而已,不可能就真的加罪了。就是福临这样的小娃娃也不对那两道防线抱多大的希望,真能能够派上用场的也就是京城附近驻守的八旗兵和汉军旗,再就是阿济格的满洲战兵了。
京城附近的驻军是不能动的,现在局面还没有稳定到不需要军队的地步。尤其是各地风起云涌的义军,揭竿而起造反的都数不过来,京城的重兵要是一动,失去武力保障的话,满洲朝廷都有颠覆的可能。
但是赴死军摆开的架势更具备攻击性,尤其是在明锣明鼓的打出光复北都的旗号之后,手上缺乏足够武力的孝庄不得不对阿济格保持一个拉拢的姿态。
济尔哈郎方面的强硬是孝庄始料不及的。
本以为济尔哈郎会承认眼前的既成事实,低下头和朝廷取得妥协,也只有这样朝廷才有足够的时间和力量与阿济格取得礼仪交换或者某种妥协。
在孝庄等人的预想当中,只要在旗务中做出让步,阿济格就会就范,最多是把两白旗中的一个给了阿济格。
但是济尔哈郎快人一步,同时和满洲的各个旗主取得联络,达成一种类似于同盟的关系,然后又和阿济格勾勾搭搭。
当阿济格和济尔哈郎甚至是远在满洲的几个旗主王爷同时提出八旗议政的时候,就是傻子也看出这些人是联合起来和朝廷作对。
按照阿济格的本意,是要取代和继承多尔衮的权势地位,但是现在看来,这已经完全不可能。除非是彻底推翻孝庄和福临,然后册立一个傀儡皇帝。
但是福临若是倒台的话,第一顺位继承人绝对是豪格这个先皇长子,豪格和多尔衮系人马的仇怨不是一天两天了,豪格若是上台,大伙儿的日子更不好过。
而济尔哈郎的主动靠拢,让阿济格看到了希望:八旗议政。
让大清国回到建州女真以前的状态,有什么事情都是由八旗的旗主王爷协商办理,无论是现在的太后皇帝,还是统兵的亲王,都必须服从议政的结果。
这看似是一个公平的不能再公平的互相妥协,其实已经是把皇帝已经太后彻底傀儡化,得到最大利益的还是阿济格这样的大将和济尔哈郎这样的满洲老派权贵。
“八旗议政?”孝庄冷冷的哼了一声,慈宁宫大佛堂的灯火好似一黯:“哼,不知进退的睁眼瞎,也不看看现在是什么年景。当还是在关外么?当大清国还是只有八旗的那几十万子民么?”
“再不能行八旗议政的调子,老路是不能走了,”孝庄的老师,当年的皇太极极为器重的人物,范文程,很清楚大清国要走一条什么样的道路:“大清入关以前,太宗皇帝就已经看到了八旗议政的坏处,所以才不遣余力的整顿旗务,集政、旗、军、民大权于一身。为的就是集中权利做大事,也只有这样才能令出一门如臂使指。尤其是现在大清国统御关内,更需如此,否则几十万八旗子弟如何驾驭千万汉人?以少数统治多数,没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权万万不行。只可惜天妒英才,先皇英年早丧……”
贯穿整个皇太极执政时期,范文程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器重,也算是展布经济一施胸中锦绣,把后金的综合实力一升再升,远非努尔哈赤所能比拟。满洲人之所以能够入关,之所以能够有今天的大清国,最大的功劳不是属于吴三桂,更不是属于多尔衮,而是属于皇太极这个奠基人。
若没有皇太极奠定的基础,满洲人还在关外如土匪一般抢掠呢,只要大明这边的情况稍微缓解,随时就能出关作战。
“若是先皇再多活十年,八旗已如一亦……”范文程还要感慨几句,却被孝庄打断:“范先生也不必多言以前,还是说说如何应对眼前的局面吧。”
其实孝庄也有点后悔了,后悔皇太极死的太早,若是皇太极再晚死几年,焉能有今日的困局?又怎么会让多尔衮得势?
可当年叶克舒死的太过突然,皇太极也要面临选择继承人的急迫局面,所以才会和多尔衮联手。现在想来,皇太极之死,最大的既得利益者就是多尔衮,然后就是那些面临实力被削减的老派满洲勋贵,而不是孝庄母子。
范文程也算是皇太极的近臣了,至今也不清楚皇太极到底是怎么死的。可市井坊间的风言风语流传的不是一天两天,包括范文程在内的所有都灌了满满一耳朵。再结合当时和后来的局势,答案已经呼之欲出。
皇太极之死和多尔衮肯定有直接的关系,当时的庄妃现在的太后就算不是主谋,肯定也参与其中,要说她是青白的,范文程绝对不会相信。
皇太极死后,范文程看似没有受到多大的波及,依旧受到多尔衮的“重用”,但是这种“重用”和皇太极时代根本就不在一个档次上。现在被太后叫到大佛堂,也算是视为肱骨之臣了,可范文程很清楚这个女人对于权利的渴求,要不是局面紧张到了这种地步,自己绝对没有机会到大佛堂。
看多了满洲人之间的争争斗斗,尤其是皇太极死后,范文程少有以前那些精辟的论断,并不是没有了皇太极范文程就想不出好的计策,而是真的消沉了。
最是在多尔衮离奇死亡之后,范文程几乎可以肯定的说,多尔衮就是死面前的这个女人手中。引而不发一击致命,这个女人等待时机,然后巧使连环计,一举拿下多尔衮。这个计策确实够妙,甚至可以算是完美。对于这个女人的隐忍和爆发,就是范文程也不得不佩服。
庄妃……现在的太后,虽然是玩弄心机的绝世高手,一手连环计也使唤的满堂喝彩。但是,在范文程看来,这个女人终究是一个女人,和皇太极差的不是一点儿半点儿。
皇太极的全局观,执一子而观全盘的气度和胸襟,不是庄妃比的了的。
庄妃对付多尔衮的手段堪称完美,但是选择的时机完全不对。
在赴死军即将进去河南之际,扳倒了多尔衮,这本身就是一步烂棋。没有了多尔衮的强行压制,八旗内部立刻就会分裂,谁还能抵挡日渐坐大的赴死军?
庄妃确实是为她和她的儿子取得了实至名归的皇帝之位,再没有人压制在他们母子头上。但是却断送了满清的未来,断送了大清国所有的希望。若说利用内部微妙平衡玩弄手段,庄妃确实是个高手,要说真正的全盘眼光……终究差的太多了。
若是多尔衮尚在,还可以统合内部,就算分不手彻底打压赴死军,也可以把以赴死军为主的抵抗力量阻挡在黄河以南。
现在……
说什么也来不及了。
“时至眼下,各地反叛四起,我大清强兵只能疲于奔命的四下救火!”范文程终究是范文程,看了看太后之后,闪避着这个女人的眼光,居然不象以前那么从容了:“臣知太后欲借英王之重兵抵挡赴死军,可是太后想过没有?”
“左右再无乱耳之声,范先生有话大可直言,”仿佛还是几年前请教范文程书画的那个蒙古少女一样,太后的话语之中对范文程还是相当的尊重:“有什么好听的不好听的,我也都会听下去。”
虽然还是被太后视为当年的先生,范文程却没有了当年的感觉,也没有了当年的从容,微微退了一小步这才说道:“许是太后当局之谜,过分看重圣上的利益得势,而忽视了天下大局。眼下赴死军大势已成,凭借朝廷之力已经压制不住,这才想借英亲王之力。可太后有没有想过?圣上和英王之间的矛盾已不可调和,且中枢失了多尔衮的强力压制,真还能借的到阿济格的力么?”
孝庄低头,不语。良久方寸说道:“不还是有豪格的么?不还是有吴三桂的么?”
范文程想笑,却笑不出来,低着头就是不说话,过了半天也只是苦笑一下。
“先生,直说吧,不必讳言了。”
范文程终于鼓足勇气,说出酝酿了老半天的话来:“庄妃娘娘,不要再试图玩弄平衡了,那种火中取栗的勾当能成一次已是万难,岂能一再使用?当年朝廷和阿济格之间的矛盾是在根子上,早已不可调和。无论如何求取平衡都已不再可能。至于吴三桂,他要了朝廷那么多的好处,为什么还是按兵不动?他在做什么娘娘真的不知道么?不要再抱幻想了。吴三桂就是一头恶狼,他在观望风色呢。谁若是虚弱了他就咬谁。若是朝廷抵挡不住赴死军,我敢拿项上人头担保,吴三桂必反无疑。还有娘娘你说的那个豪格,他能不能过吴三桂那一关先不去说。豪格手握重兵,为什么要帮助要你?你能拿出什么打动他的利益来?”
似乎意识到自己说的太重了,有的话已经失了人臣的本分,范文程躬身刚要告罪,太后已是一声叹息:“先生说的对,没有实力的话,还真就不能指望别人。我知道先生眼光深远,看的也清楚。以前的事情,不论对错,过去就是过去了,现在的难关如何渡过?有请先生教我……”
“有请先生教我”这句话,在早先的几年里,在太后还是庄妃的时候,范文程早不知道听过多少遍了。如今听起来,却是别有滋味在心头了。尤其是那句“不论对错,过去的就过去了”,更是直指心头。
范文程叹息一声,缓缓坐在椅子上,而孝庄皇太后则如当年学艺一般站立在范文程身后:“解此局面,方法不外有二。”
“先生请讲。”孝庄好像还是当年的庄妃,好似在是听范文程讲解书法的燥润诀窍一般。
“其一,请英亲王进京领两白旗,许以军政大权,然后整合蒙古各部人马,若可抵挡赴死军,可划地而治……”
“我还是想听听先生的第二个法子。”
和范文程想象当中的一样,孝庄无法接受第二个多尔衮,更无法接受皇权被架空的情况出现。宁可分裂满洲势力也要抱住她和她的儿子。
“其二,就是废除逃人法,废除圈地令,停了剃发令,然后把皇室手中的田产分封给汉人当中的名望士绅。利用汉人的数量优势组建新式汉军,以汉治汉,抵挡赴死军。长久下来,未必就比南明伪朝差了……”
“还有没有第三个?”这已经是等于宣布取消满洲人的大部分特权和既得利益,若是皇太极还在的话,或许能够以威望和长久以来积攒的实力在经过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之后,或许可以勉强实现。以福临母子现在的能力和魄力,不大可能做到这一点,除非是真正的破釜沉舟,真的不打算再依靠八旗的力量,而转身投进汉人士绅阶层的怀抱。
孝庄完全做不到这一点,利用汉人的士绅阶层出力还可以,投靠这个阶层……
当孝庄问有没有第三条路的时候,范文程反而真的笑了,看也不看身后的太后,笑声越来越大,丝毫也没有为人臣子的礼仪和收敛。
笑声愈发大了,竟然有点失心疯的样子,孝庄只是看着以前的老师疯狂大笑,一句话也不说。
笑着笑着,范文程竟然笑出了眼泪:“哈哈,庄妃娘娘啊庄妃娘娘,本来你还有第三条路可走的。万不得已的时候,还可以大肆饱掠然后退回关外,就当这次进关是一次最大的抢掠即可。可是现在,娘娘以为还能退回去么?庄妃娘娘啊庄妃娘娘,是你自己把这条路走绝了,你自己还不知道?”
孝庄知道范文程说的是什么意思,脸色猛然就是一变,眼神之中说不出的凶狠恶毒。
范文程根本就不回顾,看也不看身后的孝庄一眼,只是鼻涕眼泪横出肆无忌惮的大笑。
孝庄眼神中杀气更盛,却始终不吐一言,过了好半晌子,终于收起恶状,以极是平淡的口气说道:“先生未免小看了我八旗子弟和蒙古勇士,有京城和北直隶的八旗战兵,更有数以万计的新附汉军,再加上我蒙古勇士,赴死军未免就讨了好去?”
“八旗子弟怎么样我想庄妃娘娘比我更清楚吧?至于新附汉军?娘娘最好不要再用,免得祸及自身。”范文程缓缓起身,施个半礼,却还是使用以前的称谓:“庄妃娘娘至今还没有清楚最大的敌人究竟是谁?赴死军是摆在台面上的过河卒子,威力虽大却能看的清楚其每个步骤,真正具有莫大杀机的恰恰就吴三桂,吴三桂才是逼宫的拐子马,娘娘千万小心了。言尽于此,臣告退。”
不待孝庄说话,范文程已是一撩袍子,极是轻松自在的哼着小曲儿离去。
在范文程离去的时候,孝庄心里还真是恍惚了一下,仿佛丢了什么贵重的东西一般。虽有心回去捡起来,奈何已经走的太远回不了头了。
“太后,”一个拱背缩肩的老太监如鬼魅一般出现在孝庄身后,还保持着行礼的姿势:“这个范文程知道的不少,要不要除去?”
“不必了,”孝庄还是没有回头,只是看着范文程远去的身影:“你也退下去吧,有些事情我还要好好想想。还有,以后你片刻不要离开万岁身边,我这边的事情你就不必管了。”
“嗻!”
“来人,宣洪承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