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四中文网 www.24zw.net,珍居田园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五月份的日子也没什么事做,村里人都比较悠闲。男人们有些想挣些银钱的就去县城打零工,找不到活计的就在家忙活,多编几个竹筐、柳筐啊;女人们就纳几双鞋底,早早的准备做两双鞋子,省得到了过年的时候事情忙,没空做,而且纳鞋底这个事很费时间费力气;小孩子们就摸鱼捉虾 ,晚上下黄鳝篓,然后拿到集市上卖,小姑娘们没力气就到处捋青蒿叶,割药草卖,也算是有个进项。
珍儿要收榆钱的消息一传出来,村里又热闹了一番,家家户户跟看稀奇似的来了珍儿家。
也有心思灵活的来的时候就拎了一篮子榆钱,想着真给钱就先拿着,要是不给钱就当是送给村里人了,攒个人情。等珍儿称了秤给了几文钱,看热闹的人就飞快的跑回家了,这榆钱还真能卖钱!
榆树村的榆钱多是出了名的,可惜这个东西没什么人重视,因为基本上附近村子零零散散的都长了几棵树,这个东西又不新奇,只除了最先熟的时候,小孩子们吃个新鲜,等到最后基本上都没人生吃了。榆钱虽说加了白糖吃起来很好吃,可是这样赖着长的东西,谁家愿意浪费那五十文一斤的粗糖给孩子们过个嘴瘾。而要蒸着、包包子或饺子吃又太麻烦了,耗时不说,还费油,除了几个家里有余钱的,谁家费那个力啊。
第一天摘榆钱,珍儿看孩子们摘的多,却都不珍惜,树下散落了很多榆钱的时候,就很可惜。后来蒸窝窝也是想看看好不好吃,能不能从里面找来商机,谁知道还真被她给找到了。
她跟也白芷下晌去包子铺,那个老板就说包子早就卖完了,他按肉馅的包子的价卖的,哪里知道那么好卖。当时就跟珍儿定下了,一天要二十斤榆钱他包包子用。
珍儿除了包子铺,又去了县城比较大的酒楼,报了杨掌柜的名号,小伙计引的他们见了掌柜。
那掌柜听说她们是卖榆钱,本来没什么兴趣,那是个贱物,难等大雅之堂。等珍儿借了庖下,凉拌了个榆钱,那掌柜的才觉得这个也许可行。天气热,人们都喜欢吃些清淡的凉菜,可是那凉拌黄瓜、凉拌苋菜都吃腻了,他们也想吃些新鲜的。这凉拌榆钱既新鲜又好吃,客人们很喜欢,掌柜的就高兴,也跟珍儿定了榆钱。
这一下子就有了两家店要榆钱,珍儿跟叶家,叶七叔家,大壮家,跟二妞家的榆钱树加起来,榆钱应该是差不多的,不过珍儿怕到时候有人看到他们卖榆钱了,也到城里去贱卖榆钱,那就破坏了她们的生意,只好出了个对策,早早跟村里打好招呼,她来收榆钱。
虽然一直想保持低调,不过她想挣钱,哪里低调得了?珍儿想算了,就跟她不想跟周家打招呼一样,你越是想躲避,或许越是躲不过,这些天她做的几件事跟周家杨家没关系,就是去酒楼谈生意,她也还是借的杨家的名号,要不然谁理她?既然她不能瞒过村里人一人低调的发财,那为何不带着村里人一起发财?独乐不如众乐,独富不如众富。
她收的榆钱三文钱一斤,比现在的药草益母草跟淡竹叶都贵,而且这个东西每家都有,也不用到处去割,还安全,村里人都很乐意。
因为不是一天就能全卖掉,珍儿聚集了村里想卖榆钱的人家,跟他们商量好每天收一家的榆钱,而且还要求榆钱的质量,最后双方商议好了,还找村长做见证,签了文书。这是珍儿仔细思量过才这样做的,榆钱长在人家树上,要是哪一天他们反悔了不卖了,或是知道她往哪儿卖了,坐地起价怎么办,还是签个文书稳妥点。
村里人对榆钱的热情早就消退了,本打算过几天跟以往一样,送给亲朋好友让他们也能留些余钱的,哪里知道这会儿都能把榆钱给卖钱了,都高兴的来跟珍儿签了文书。只有少数几家心大的,想着珍儿一个小姑娘都能把榆钱收到三文钱一斤,那他们自个拿到城里去卖,不是能卖更好的价,就没跟珍儿签文书,还鼓动了几个相熟的都不要跟珍儿签文书,其中属叶娘子为最。
叶娘子以前也曾在城里作坊做过工,自认为是有些见识的,听说珍儿收榆钱,她跑的最积极,当听到三文钱一斤,眼睛都开始发光了。有想法的人她最先,后来还鼓吹了几个她平常比较要好的人家没跟珍儿签文书。珍儿听到后也没说什么,等他们真正碰了壁,会知道她到底有没有赚乡亲们的钱的。而且,她也需要这样的人来拖拖后退,要不然以后做什么事她都得思量了再思量。
说好了一家一家的摘榆钱,不过珍儿提起跟叶家、七叔、二妞跟大壮家说好了,他们几家的最... -->>
五月份的日子也没什么事做,村里人都比较悠闲。男人们有些想挣些银钱的就去县城打零工,找不到活计的就在家忙活,多编几个竹筐、柳筐啊;女人们就纳几双鞋底,早早的准备做两双鞋子,省得到了过年的时候事情忙,没空做,而且纳鞋底这个事很费时间费力气;小孩子们就摸鱼捉虾 ,晚上下黄鳝篓,然后拿到集市上卖,小姑娘们没力气就到处捋青蒿叶,割药草卖,也算是有个进项。
珍儿要收榆钱的消息一传出来,村里又热闹了一番,家家户户跟看稀奇似的来了珍儿家。
也有心思灵活的来的时候就拎了一篮子榆钱,想着真给钱就先拿着,要是不给钱就当是送给村里人了,攒个人情。等珍儿称了秤给了几文钱,看热闹的人就飞快的跑回家了,这榆钱还真能卖钱!
榆树村的榆钱多是出了名的,可惜这个东西没什么人重视,因为基本上附近村子零零散散的都长了几棵树,这个东西又不新奇,只除了最先熟的时候,小孩子们吃个新鲜,等到最后基本上都没人生吃了。榆钱虽说加了白糖吃起来很好吃,可是这样赖着长的东西,谁家愿意浪费那五十文一斤的粗糖给孩子们过个嘴瘾。而要蒸着、包包子或饺子吃又太麻烦了,耗时不说,还费油,除了几个家里有余钱的,谁家费那个力啊。
第一天摘榆钱,珍儿看孩子们摘的多,却都不珍惜,树下散落了很多榆钱的时候,就很可惜。后来蒸窝窝也是想看看好不好吃,能不能从里面找来商机,谁知道还真被她给找到了。
她跟也白芷下晌去包子铺,那个老板就说包子早就卖完了,他按肉馅的包子的价卖的,哪里知道那么好卖。当时就跟珍儿定下了,一天要二十斤榆钱他包包子用。
珍儿除了包子铺,又去了县城比较大的酒楼,报了杨掌柜的名号,小伙计引的他们见了掌柜。
那掌柜听说她们是卖榆钱,本来没什么兴趣,那是个贱物,难等大雅之堂。等珍儿借了庖下,凉拌了个榆钱,那掌柜的才觉得这个也许可行。天气热,人们都喜欢吃些清淡的凉菜,可是那凉拌黄瓜、凉拌苋菜都吃腻了,他们也想吃些新鲜的。这凉拌榆钱既新鲜又好吃,客人们很喜欢,掌柜的就高兴,也跟珍儿定了榆钱。
这一下子就有了两家店要榆钱,珍儿跟叶家,叶七叔家,大壮家,跟二妞家的榆钱树加起来,榆钱应该是差不多的,不过珍儿怕到时候有人看到他们卖榆钱了,也到城里去贱卖榆钱,那就破坏了她们的生意,只好出了个对策,早早跟村里打好招呼,她来收榆钱。
虽然一直想保持低调,不过她想挣钱,哪里低调得了?珍儿想算了,就跟她不想跟周家打招呼一样,你越是想躲避,或许越是躲不过,这些天她做的几件事跟周家杨家没关系,就是去酒楼谈生意,她也还是借的杨家的名号,要不然谁理她?既然她不能瞒过村里人一人低调的发财,那为何不带着村里人一起发财?独乐不如众乐,独富不如众富。
她收的榆钱三文钱一斤,比现在的药草益母草跟淡竹叶都贵,而且这个东西每家都有,也不用到处去割,还安全,村里人都很乐意。
因为不是一天就能全卖掉,珍儿聚集了村里想卖榆钱的人家,跟他们商量好每天收一家的榆钱,而且还要求榆钱的质量,最后双方商议好了,还找村长做见证,签了文书。这是珍儿仔细思量过才这样做的,榆钱长在人家树上,要是哪一天他们反悔了不卖了,或是知道她往哪儿卖了,坐地起价怎么办,还是签个文书稳妥点。
村里人对榆钱的热情早就消退了,本打算过几天跟以往一样,送给亲朋好友让他们也能留些余钱的,哪里知道这会儿都能把榆钱给卖钱了,都高兴的来跟珍儿签了文书。只有少数几家心大的,想着珍儿一个小姑娘都能把榆钱收到三文钱一斤,那他们自个拿到城里去卖,不是能卖更好的价,就没跟珍儿签文书,还鼓动了几个相熟的都不要跟珍儿签文书,其中属叶娘子为最。
叶娘子以前也曾在城里作坊做过工,自认为是有些见识的,听说珍儿收榆钱,她跑的最积极,当听到三文钱一斤,眼睛都开始发光了。有想法的人她最先,后来还鼓吹了几个她平常比较要好的人家没跟珍儿签文书。珍儿听到后也没说什么,等他们真正碰了壁,会知道她到底有没有赚乡亲们的钱的。而且,她也需要这样的人来拖拖后退,要不然以后做什么事她都得思量了再思量。
说好了一家一家的摘榆钱,不过珍儿提起跟叶家、七叔、二妞跟大壮家说好了,他们几家的最...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