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四中文网 www.24zw.net,汉时关之龙腾万里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被赶回了凉州。从马腾的经历看,其部队战斗力只能算一般。
马超这个人也有意思,刚一拿到军权,就连老爹和家人都不要了,立马联络了韩遂一起造反。此时是西凉铁骑军威最大的时期,曾经在汉水逼着老曹差点跳河,也有某些史学家认为,这是老曹自己导致,老曹治军历来提倡身体力行与士兵同甘苦。渡河时,先安排普通士兵过河,自己摔着许诸的虎卫军押后,等到所有人都过河了,恰好马超的部队赶到,搞的老曹很狼狈。从此次交战来看,马超最终是大败,一遇到虎豹骑这种曹军精锐,马超的部队还是差得远。
先主遣人迎超,超将兵径到城下。城中震怖,璋即稽首。这段话是很多人认为西凉铁骑厉害的一个证据。本人认为,其一马超败于曹操后,消停了一阵子,后来又造反,杀了凉州刺史韦康,并且吞并了他的部队。凉州一直是战乱之地,最多时曾经10几路军阀割据,又有当地胡人不断骚乱,所以这里的驻兵和装备一定是很精良的。马超的实力此时得到一次补充,史书记载,马超此次作乱,陇上各郡县都纷纷投降,连韦康驻扎的冀城都投降了,所以基本上没什么消耗,反而是得到了补充。其二,马超去攻打卤城时,冀城里韦康的老部下再次造反,关闭了冀城门。马超搞的很狼狈,卤城没打下,冀城又回不去了。所有只好带着部队去投靠张鲁。而张鲁呢,只是了一个小县城给他驻扎。从这点看,马超不可能带着他全体大军出动去剿灭卤城叛乱,而太多军队也不可能在一个小县城呆下。所以,这部分军队可能是马超最精锐部队,而且这部分部队很可能大部分由胡人组成。
胡人在边塞残暴之名远扬,加之这部分精锐装备精良,成都人民估计是没见过胡子那么威猛的胡人,又听多胡人吃人肉的恐怖故事,所以看到马超的蛮族部队一到,就满城震怖。刘璋这个人的性格本身就是比较懦弱的,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软蛋,怕惹事。他连自己的东州兵都管不好。搞不好刘璋大人那会满脑子想的都是别给那些胡人生吃了,投降好歹刘备还会保护他。所以这个城中震怖搞不好就是刘璋自己在震怖,他是在金子窝出生的,那见过大胡子蛮人?
马超的部队到底是不是骑兵?这个真的很难讲,从马腾马超的履历来讲,他们是不可能有养得起庞大骑兵部队的实力的,但要是说到最后那只马超的精锐是骑兵,或者以骑兵为主,还是很有可能的。不管怎么说,吓降了刘璋,总算对的起西凉铁骑的名声,但其真正实力,恐怕比虎豹骑、吕布的并州铁骑,相差远矣。
十、白耳兵——刘备的最后的卫队
主帅刘备、陈到
变迁演变成蜀汉禁军步兵
史实
“陈到所督,是先帝帐下的精锐,蜀国的上等部队。”
“先帝帐下的精锐”指的就是白耳兵。他们的统帅是陈到,与赵云并称于蜀汉的大将,刘备命他率“白耳”与李严一起镇守永安,据说刘备夷陵败后,几百名白耳就挡住了追来的吴军。
汉朝禁军原为“建章营”,后改为“羽林军”,开始只有“北军”建制,汉武时增设“南军”,南北呼应。蜀汉继承汉朝军制,有“虎步中军”印为禁军统帅。“左、右羽林郎和虎步营、虎骑营,长官称部督或监。其他中军统帅不固定,有监军、都护、护军等称。”
分析白耳兵是刘备的老兵,诸葛集里曾说,陈到所督,则先帝帐下白毦,西方上兵也。那么这个白毦,应该就是指白耳兵,后来称呼为白耳兵,一般认为是笔误所致。毦,一种用羽毛做成的装饰品。刘备军也是按汉制的,汉制里什么兵才会插羽毛这种装饰品呢?羽林兵。羽林军作为禁军,帽子后都要插一根雉尾作为装饰,所以从白毦的名字来看,这只部队插羽毛,又是精锐,应该就是刘备的卫队。
史书对“白耳兵”的记述不多,估计是后来归入禁军编制,南北二营中或许可以找到“白耳兵”的影子,值得一提的是白耳兵的指挥官陈到,陈到,字叔至,汝南人,随刘备身经百战蜀国建立后封亭侯,征西将军,协助李严镇守白帝,《三国志》称“征南(赵云)厚重,征西忠克,统时选士,猛将之列”。夷陵蜀军战败,陈到与傅彤断后,傅彤战死,陈到率白耳兵数百,几百杆枪就挡住了吴军的狂追,白耳兵战斗力可见一斑。这位蜀国猛将在《三国演义》里面居然连名字都没有,实在奇怪,因为他本来是刘备帐下仅次于赵云的悍将,这可能是因为罗贯中给蜀国写出的猛将之多已经大大超过了史实,只好委屈陈到了,另外陈到在历史上“名位常并赵云,俱以忠勇之将称”,有了一个赵云已经够典型,罗贯中可能在构思的时候将二人合并了,于是演义中陈到的威猛只好在赵云的影子里闪现了。
从陈到的履历上看,他是和赵云相提并论,而且着重强调了他的忠勇,而陈到则是在刘备在豫州的时候跟随了刘备。刘备在豫州的时候,其实就是他驻扎在小沛的那段时间。前后分两段时间,之一是应陶谦邀请去了小沛,之后被吕布赶走,在跟曹操联军打败吕布后,曹操表他为豫州牧,正式驻扎在小沛。这段时间是刘备从一路义勇军一个小县令,发展为豫州牧一个地方诸侯的时期。陈到就是在这个时期加入了刘备,之后大家都知道,刘备颠沛流离,先是谋取曹操的徐州,被赶走,从此被曹操视为一生的敌人,一路从袁绍处追到新野,最后跑到西川。
?十一、先登死士——昙花一现的轻骑兵克星
主将麹义
变迁消失
史实“绍令麹义以八百兵为先登,强弩千张夹承之,绍自以步兵数万结阵於后。义久在凉州,晓习羌斗,兵皆骁锐。”
界桥之战,这八百“先登”在袁绍大将麹义(不要看不起被演义忽视的他,他在前期的表现比所谓的“河间四将”还抢眼,后来因为居功自傲,被袁绍杀死)率领下竟然击败公孙瓒的“万余”骑,其中还包括精锐的“白马义从”!
“瓒见其兵少,便放骑欲陵陷之。义兵皆伏楯下不动,未至数十步,乃同时俱起,扬尘大叫,直前冲突,强弩雷发,所中必倒”,史书中写很明白,这八百人“晓习羌斗”,也就是熟悉“骑斗”,在公孙瓒骑兵冲来时他们躲在“楯下”,“未至数十步”时一起冲出,用千张“强弩”射垮了公孙瓒纵横北地的“控弦”。
英雄记记载,当年界桥之战,袁绍听说了公孙瓒的白马义从之后说,绍笑曰“彼有‘白马义从’,某有‘大戟士’,安惧哉?”呼郃“隽乂,盍为吾破之!”这段话可以看出,袁绍的精锐是他自认为的大戟士,但是界桥之战,没轮到大戟士表演,因为还没赶到,公孙瓒就败了。败在先登死士之手,从名字就可以看出,先登死士就是一只敢死队,无论从界桥之战的表现(一直忍耐到公孙瓒的马队离自己几十步远才起身还击,这种胆量真非常人。),还是他的首席将领鞠义的性格(恃功而骄恣),以及这只部队的经历(久在凉州,晓习羌斗,兵皆骁锐,击败过匈奴单于於夫罗)。
这些都能看出,这只部队是由非常剽悍不要命的亡命徒组成,而且其成员里还出了个大名鼎鼎的于禁(禁原为先登),”后汉书曾说“天下强勇,百姓所畏者,有并、凉之人,及匈奴、屠各、湟中义从、西羌八种,而鞠义的这只部队就是来源于凉州,先登死士按描述一直都是步兵,但却击败过以骑兵为主的匈奴单于,这点看出一是先登死士的彪悍,二则是他们有丰富的对骑兵作战经验。
界桥之战描述,绍令麹义以八百兵为先登,强弩千张夹承之,本人这里猜测,这种强弩并非一般的手弩,很可能是腰引弩。弓弩技术在汉代有了长足的发展,这也是大汉精兵横行天下的资本,尤其是对抗外族骑兵的资本。前面说了西汉时代先是有了角弓,作为骑兵的主要武器,而步兵则发展了大弩,当年李陵率领5000步兵孤军深入,横行漠北,看家本领就是万弩齐发。从东汉时期,开始出现腰引弩,武备志说“力弱者用蹶张,力雄者仍用腰张”。那么这里说强弩,本人就猜测应该是腰引弩一类的大弩,而腰引弩是需要很强的力量才拉得动,先登居然可以全军配备这种武器,侧面也说明这只部队的彪悍程度。
先登死士不止一次击败过白马义从,界桥之战初期击败了一次,后来又数次击败公孙瓒的骑兵,一直打到公孙瓒不敢出门为止。先登死士这只部队,在对抗轻骑兵代表的白马义从时,表现为全胜。只是这只部队的下场很可惜,麹义的性格过于狂妄。前面说麹义久在凉州,实际上他的祖籍在湟中,湟中是什么地方?为什么说这里的人天下强勇?因为这里是当年东汉流放犯人之地,又是紧挨胡人的边塞之地。王莽当年从胡人手里买了这个地方之后,就发配了大量犯人以及家属去那里,用来作为与胡人交接的缓冲带,所以,可想而知,在这里的人天天都要提心吊胆,防备胡人入侵,所以人人尚武,彪悍凶猛,也就不奇怪了。而麹义出身是个大家族,他参军时是带着自己的一千多多名家勇的,后汉书说他从小就带领家奴在凉州对抗胡人骑兵,勇猛善战。三国志也说袁绍杀了他之后“而并其众”。这样看麹义的部队并非是袁绍的自家部队,应该就是一路追随他的家族勇士,这批人常年生活在危险之中,对战争就是家常便饭,骁勇超乎常人也就不奇怪了。
但麹义久在塞外,估计也不怎么读书,不懂政治也不善于掩饰性格。立了大功之后总觉得袁绍对不住他,封赏的太少了。读书少又没有什么好办法,结果想出一个什么馊主意呢?勾结了黑山贼,准备趁袁绍摆宴席的时候抢劫袁绍家。我的个天哪,这叫什么脑子嘛,袁绍从此之后就很忌惮他,麹义的性格后汉书描述,也是反复无常,就是没有信义,袁绍后来就找了个机会干掉他了。看来这塞外之徒,都不怎么读书,也都不怎么重信誉,几位有名的边疆猛士,吕布公孙马超还有这位麹义,评价都是反复之徒。
但麹家人的历史还没终结,这个边疆的大族,之后多次作乱,勇猛无比。其实麹家人还是蛮忠于汉朝的(麹家是罪犯所以才被发配到边疆,这个很让人哭笑不得,但后期造反全部都是反对曹魏推翻了汉朝)。麹义早期是被麹家派去中原协助皇普嵩平叛黄巾军的,后来又去帮助号为正统的四世三公的袁绍。这批麹家死士一入中原,就连造奇功,天下震动,让人不得不佩服麹家军的实力。说道这里,也该结束了,袁绍的精英先登其实不过是边塞大族派来捐助他的家族部队,麹义死后,估计其他人不服,或被杀,或逃走,这只英勇无敌的麹家军就逐渐消失了,但个别人流落到其他诸侯那里,继续绽放耀眼光芒,比如于禁。
十二、虎卫军——曹魏的刺客部队
主将许褚
变迁演变成武卫
史实曹操一开始没有什么虎卫军的名称,应该说这个名字是我们给他加上去的,因为曹操初期并非帝制,所以他仿汉军的南北军以及禁军体制并不完全,虎贲营或者叫虎卫军是后来才有的,典韦传拜韦都尉,引置左右,将亲兵数百人,常绕大帐。韦既壮武,其所将皆选卒,每战斗,常先登陷陈。
许诸传太祖徇淮、汝,褚以众归太祖。太祖见而壮之曰“此吾樊哙也。”即日拜都尉,引入宿卫。诸从褚侠客,皆以为虎士。初,褚所将为虎士者从征伐,太祖以为皆壮士也,同日拜为将,其后以功为将军封侯者数十人,都尉、校尉百余人,皆剑客也。
这里可以看出,从许诸开始才叫虎卫,职责与典韦相同,都是负责曹操安全的亲卫部队。从描述来看,虎卫军是曹操禁军的步兵部队,因为选的都是剑客,虎卫军在初期是曹操的一只主力,也负责曹操的宿卫,最著名的就是宛城之战和马超之战了,都是断后,典韦在宛城率10几人替老曹泡妞断后,最后身死,而许诸在汉水率100多名虎卫抵挡马超万余名追兵,护送老曹渡河。而后来许诸被封为武卫中郎将,应该就是原来的虎贲中郎将,改了个名称。但冷兵器时期,骑兵一直都是战争的决定性力量,老曹自从大力发展虎豹骑之后,虎卫基本上都是负责贴身安全了。这从老曹任人的亲疏以及建制也能看出来。虎豹骑分为虎骑和豹骑两营,虎豹骑统领也只安排自家人,而且虎豹骑统领在后来都担任中军(也就是禁军)的最高长官中领军。而虎卫则都尉、校尉百馀人,一直都保持在100人左右,亲疏和建制之间,大见分别。说明虎卫的重要还是比不上虎豹骑。
十三、逍遥津死士
主将张辽
变迁
史实张辽麾下“八百死士”。“于是辽夜募敢从之士,得八百人,椎牛飨将士,明日大战。平旦,辽被甲持朝,先登陷陈,杀数十人,斩二将,大呼自名,冲垒入,至权麾下。”
十四、解烦军
十五、大戟士
十六、东州兵
十七、青州兵(最早的建设兵团)——曹操初期的乌合之众
主将:曹操
变迁卸甲屯田
史实“受降卒三十余万,男女百余万口,收其精锐者,号为青州兵”。所谓的精锐究竟怎么样呢?吕布“先以骑犯青州兵,青州兵奔”。道见十余人被创裸走,禁问其故,曰“为青州兵所劫。”
分析青州兵很难算得上是精锐,因为三国志记载,当年黄巾军投降了100多万人,曹操取了三十万做青州军,这么大数量,就很难称得上是精锐了,而且一听到老曹死了,就鼓噪而去,从性质上来说,应该是一只雇佣军。提它仅仅是因为毕竟史书上占一笔,但其实离精锐相差甚远,因为无论战绩(当年攻打吕布,被吕布揍得溃不成军,布出兵战,先以骑犯青州兵。青州兵奔,太祖陈乱,驰突火出,坠马,烧左手掌。司马楼异扶太祖上马,遂引去。”)。还是纪律(宛城老曹差点丧命,兵败之下青州兵居然还趁火抢劫,而且还居然抢劫自己人,未至太祖所,道见十馀人被创裸走,禁问其故,曰“为青州兵所劫。”初,黄巾降,号青州兵,太祖宽之,故敢因缘为略。禁怒,令其众曰“青州兵同属曹公,而还为贼乎!”乃讨之,数之以罪”)。这些都说明青州兵离精锐相差甚远,所以老曹在初期实力还弱时,不得不用青州兵,这个可谓他起家的本钱。但后来实力强大了,就不再使用这只雇佣军了。一直安排他们屯田驻防在青徐。
魏武卫、中垒、中坚、骁骑、游击
“魏制略如东汉,南北军如故”,曹魏先后置武卫、中垒、中坚、骁骑、游击等新五营,归中领军统帅。这都是精锐部队。张合赶奔雍凉抵抗诸葛亮时,专门跑到洛阳提调南军五营,就是因为他们是魏军精锐。
曹仁的“骁骑?”。“仁不应,遂被甲上马,将其麾下壮士数十骑出城。”
典韦的“近卫甲兵”,“太祖募陷陈,韦先占,将应募者数十人,皆重衣两铠,弃楯,但持长矛撩戟”,这几支虽为精锐,但只是“别部”,难称“军”,故不在列。
蜀无前、无当、飞军、虎骑、散骑、武骑
无前、无当二者同为一支精勇的队伍。飞军,以羌族的一支——青羌为主,分为五部。虎步,精勇的步兵队伍。虎骑,精勇的骑兵队伍,此外还有散骑、武骑等骑兵队。诸葛亮严格的训练和部队纪律性,以及连弩,精练钢刀的配备,八阵图的推广,使蜀汉军队整体实力大幅度提升。
吴羽林、虎骑、敢死、解烦、无难、马闲、五营、五校
羽林,是东吴宫廷禁卫部队。虎骑,拱卫京城的骑兵部队。敢死、解烦、无难、马闲,都是精勇的冲锋队,多分左右两部,各以左部督和右部督领兵。五营、五校,各有五营兵,五营有五营督领兵,五校有五校督领兵。因为吴的兵制比较混乱,所以对这些吴国自诩的精锐部队不应估计过高。因为在一系列的战斗中他们也没有表现出精锐部队应有的战斗力。手机用户请浏览m.69zw.com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被赶回了凉州。从马腾的经历看,其部队战斗力只能算一般。
马超这个人也有意思,刚一拿到军权,就连老爹和家人都不要了,立马联络了韩遂一起造反。此时是西凉铁骑军威最大的时期,曾经在汉水逼着老曹差点跳河,也有某些史学家认为,这是老曹自己导致,老曹治军历来提倡身体力行与士兵同甘苦。渡河时,先安排普通士兵过河,自己摔着许诸的虎卫军押后,等到所有人都过河了,恰好马超的部队赶到,搞的老曹很狼狈。从此次交战来看,马超最终是大败,一遇到虎豹骑这种曹军精锐,马超的部队还是差得远。
先主遣人迎超,超将兵径到城下。城中震怖,璋即稽首。这段话是很多人认为西凉铁骑厉害的一个证据。本人认为,其一马超败于曹操后,消停了一阵子,后来又造反,杀了凉州刺史韦康,并且吞并了他的部队。凉州一直是战乱之地,最多时曾经10几路军阀割据,又有当地胡人不断骚乱,所以这里的驻兵和装备一定是很精良的。马超的实力此时得到一次补充,史书记载,马超此次作乱,陇上各郡县都纷纷投降,连韦康驻扎的冀城都投降了,所以基本上没什么消耗,反而是得到了补充。其二,马超去攻打卤城时,冀城里韦康的老部下再次造反,关闭了冀城门。马超搞的很狼狈,卤城没打下,冀城又回不去了。所有只好带着部队去投靠张鲁。而张鲁呢,只是了一个小县城给他驻扎。从这点看,马超不可能带着他全体大军出动去剿灭卤城叛乱,而太多军队也不可能在一个小县城呆下。所以,这部分军队可能是马超最精锐部队,而且这部分部队很可能大部分由胡人组成。
胡人在边塞残暴之名远扬,加之这部分精锐装备精良,成都人民估计是没见过胡子那么威猛的胡人,又听多胡人吃人肉的恐怖故事,所以看到马超的蛮族部队一到,就满城震怖。刘璋这个人的性格本身就是比较懦弱的,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软蛋,怕惹事。他连自己的东州兵都管不好。搞不好刘璋大人那会满脑子想的都是别给那些胡人生吃了,投降好歹刘备还会保护他。所以这个城中震怖搞不好就是刘璋自己在震怖,他是在金子窝出生的,那见过大胡子蛮人?
马超的部队到底是不是骑兵?这个真的很难讲,从马腾马超的履历来讲,他们是不可能有养得起庞大骑兵部队的实力的,但要是说到最后那只马超的精锐是骑兵,或者以骑兵为主,还是很有可能的。不管怎么说,吓降了刘璋,总算对的起西凉铁骑的名声,但其真正实力,恐怕比虎豹骑、吕布的并州铁骑,相差远矣。
十、白耳兵——刘备的最后的卫队
主帅刘备、陈到
变迁演变成蜀汉禁军步兵
史实
“陈到所督,是先帝帐下的精锐,蜀国的上等部队。”
“先帝帐下的精锐”指的就是白耳兵。他们的统帅是陈到,与赵云并称于蜀汉的大将,刘备命他率“白耳”与李严一起镇守永安,据说刘备夷陵败后,几百名白耳就挡住了追来的吴军。
汉朝禁军原为“建章营”,后改为“羽林军”,开始只有“北军”建制,汉武时增设“南军”,南北呼应。蜀汉继承汉朝军制,有“虎步中军”印为禁军统帅。“左、右羽林郎和虎步营、虎骑营,长官称部督或监。其他中军统帅不固定,有监军、都护、护军等称。”
分析白耳兵是刘备的老兵,诸葛集里曾说,陈到所督,则先帝帐下白毦,西方上兵也。那么这个白毦,应该就是指白耳兵,后来称呼为白耳兵,一般认为是笔误所致。毦,一种用羽毛做成的装饰品。刘备军也是按汉制的,汉制里什么兵才会插羽毛这种装饰品呢?羽林兵。羽林军作为禁军,帽子后都要插一根雉尾作为装饰,所以从白毦的名字来看,这只部队插羽毛,又是精锐,应该就是刘备的卫队。
史书对“白耳兵”的记述不多,估计是后来归入禁军编制,南北二营中或许可以找到“白耳兵”的影子,值得一提的是白耳兵的指挥官陈到,陈到,字叔至,汝南人,随刘备身经百战蜀国建立后封亭侯,征西将军,协助李严镇守白帝,《三国志》称“征南(赵云)厚重,征西忠克,统时选士,猛将之列”。夷陵蜀军战败,陈到与傅彤断后,傅彤战死,陈到率白耳兵数百,几百杆枪就挡住了吴军的狂追,白耳兵战斗力可见一斑。这位蜀国猛将在《三国演义》里面居然连名字都没有,实在奇怪,因为他本来是刘备帐下仅次于赵云的悍将,这可能是因为罗贯中给蜀国写出的猛将之多已经大大超过了史实,只好委屈陈到了,另外陈到在历史上“名位常并赵云,俱以忠勇之将称”,有了一个赵云已经够典型,罗贯中可能在构思的时候将二人合并了,于是演义中陈到的威猛只好在赵云的影子里闪现了。
从陈到的履历上看,他是和赵云相提并论,而且着重强调了他的忠勇,而陈到则是在刘备在豫州的时候跟随了刘备。刘备在豫州的时候,其实就是他驻扎在小沛的那段时间。前后分两段时间,之一是应陶谦邀请去了小沛,之后被吕布赶走,在跟曹操联军打败吕布后,曹操表他为豫州牧,正式驻扎在小沛。这段时间是刘备从一路义勇军一个小县令,发展为豫州牧一个地方诸侯的时期。陈到就是在这个时期加入了刘备,之后大家都知道,刘备颠沛流离,先是谋取曹操的徐州,被赶走,从此被曹操视为一生的敌人,一路从袁绍处追到新野,最后跑到西川。
?十一、先登死士——昙花一现的轻骑兵克星
主将麹义
变迁消失
史实“绍令麹义以八百兵为先登,强弩千张夹承之,绍自以步兵数万结阵於后。义久在凉州,晓习羌斗,兵皆骁锐。”
界桥之战,这八百“先登”在袁绍大将麹义(不要看不起被演义忽视的他,他在前期的表现比所谓的“河间四将”还抢眼,后来因为居功自傲,被袁绍杀死)率领下竟然击败公孙瓒的“万余”骑,其中还包括精锐的“白马义从”!
“瓒见其兵少,便放骑欲陵陷之。义兵皆伏楯下不动,未至数十步,乃同时俱起,扬尘大叫,直前冲突,强弩雷发,所中必倒”,史书中写很明白,这八百人“晓习羌斗”,也就是熟悉“骑斗”,在公孙瓒骑兵冲来时他们躲在“楯下”,“未至数十步”时一起冲出,用千张“强弩”射垮了公孙瓒纵横北地的“控弦”。
英雄记记载,当年界桥之战,袁绍听说了公孙瓒的白马义从之后说,绍笑曰“彼有‘白马义从’,某有‘大戟士’,安惧哉?”呼郃“隽乂,盍为吾破之!”这段话可以看出,袁绍的精锐是他自认为的大戟士,但是界桥之战,没轮到大戟士表演,因为还没赶到,公孙瓒就败了。败在先登死士之手,从名字就可以看出,先登死士就是一只敢死队,无论从界桥之战的表现(一直忍耐到公孙瓒的马队离自己几十步远才起身还击,这种胆量真非常人。),还是他的首席将领鞠义的性格(恃功而骄恣),以及这只部队的经历(久在凉州,晓习羌斗,兵皆骁锐,击败过匈奴单于於夫罗)。
这些都能看出,这只部队是由非常剽悍不要命的亡命徒组成,而且其成员里还出了个大名鼎鼎的于禁(禁原为先登),”后汉书曾说“天下强勇,百姓所畏者,有并、凉之人,及匈奴、屠各、湟中义从、西羌八种,而鞠义的这只部队就是来源于凉州,先登死士按描述一直都是步兵,但却击败过以骑兵为主的匈奴单于,这点看出一是先登死士的彪悍,二则是他们有丰富的对骑兵作战经验。
界桥之战描述,绍令麹义以八百兵为先登,强弩千张夹承之,本人这里猜测,这种强弩并非一般的手弩,很可能是腰引弩。弓弩技术在汉代有了长足的发展,这也是大汉精兵横行天下的资本,尤其是对抗外族骑兵的资本。前面说了西汉时代先是有了角弓,作为骑兵的主要武器,而步兵则发展了大弩,当年李陵率领5000步兵孤军深入,横行漠北,看家本领就是万弩齐发。从东汉时期,开始出现腰引弩,武备志说“力弱者用蹶张,力雄者仍用腰张”。那么这里说强弩,本人就猜测应该是腰引弩一类的大弩,而腰引弩是需要很强的力量才拉得动,先登居然可以全军配备这种武器,侧面也说明这只部队的彪悍程度。
先登死士不止一次击败过白马义从,界桥之战初期击败了一次,后来又数次击败公孙瓒的骑兵,一直打到公孙瓒不敢出门为止。先登死士这只部队,在对抗轻骑兵代表的白马义从时,表现为全胜。只是这只部队的下场很可惜,麹义的性格过于狂妄。前面说麹义久在凉州,实际上他的祖籍在湟中,湟中是什么地方?为什么说这里的人天下强勇?因为这里是当年东汉流放犯人之地,又是紧挨胡人的边塞之地。王莽当年从胡人手里买了这个地方之后,就发配了大量犯人以及家属去那里,用来作为与胡人交接的缓冲带,所以,可想而知,在这里的人天天都要提心吊胆,防备胡人入侵,所以人人尚武,彪悍凶猛,也就不奇怪了。而麹义出身是个大家族,他参军时是带着自己的一千多多名家勇的,后汉书说他从小就带领家奴在凉州对抗胡人骑兵,勇猛善战。三国志也说袁绍杀了他之后“而并其众”。这样看麹义的部队并非是袁绍的自家部队,应该就是一路追随他的家族勇士,这批人常年生活在危险之中,对战争就是家常便饭,骁勇超乎常人也就不奇怪了。
但麹义久在塞外,估计也不怎么读书,不懂政治也不善于掩饰性格。立了大功之后总觉得袁绍对不住他,封赏的太少了。读书少又没有什么好办法,结果想出一个什么馊主意呢?勾结了黑山贼,准备趁袁绍摆宴席的时候抢劫袁绍家。我的个天哪,这叫什么脑子嘛,袁绍从此之后就很忌惮他,麹义的性格后汉书描述,也是反复无常,就是没有信义,袁绍后来就找了个机会干掉他了。看来这塞外之徒,都不怎么读书,也都不怎么重信誉,几位有名的边疆猛士,吕布公孙马超还有这位麹义,评价都是反复之徒。
但麹家人的历史还没终结,这个边疆的大族,之后多次作乱,勇猛无比。其实麹家人还是蛮忠于汉朝的(麹家是罪犯所以才被发配到边疆,这个很让人哭笑不得,但后期造反全部都是反对曹魏推翻了汉朝)。麹义早期是被麹家派去中原协助皇普嵩平叛黄巾军的,后来又去帮助号为正统的四世三公的袁绍。这批麹家死士一入中原,就连造奇功,天下震动,让人不得不佩服麹家军的实力。说道这里,也该结束了,袁绍的精英先登其实不过是边塞大族派来捐助他的家族部队,麹义死后,估计其他人不服,或被杀,或逃走,这只英勇无敌的麹家军就逐渐消失了,但个别人流落到其他诸侯那里,继续绽放耀眼光芒,比如于禁。
十二、虎卫军——曹魏的刺客部队
主将许褚
变迁演变成武卫
史实曹操一开始没有什么虎卫军的名称,应该说这个名字是我们给他加上去的,因为曹操初期并非帝制,所以他仿汉军的南北军以及禁军体制并不完全,虎贲营或者叫虎卫军是后来才有的,典韦传拜韦都尉,引置左右,将亲兵数百人,常绕大帐。韦既壮武,其所将皆选卒,每战斗,常先登陷陈。
许诸传太祖徇淮、汝,褚以众归太祖。太祖见而壮之曰“此吾樊哙也。”即日拜都尉,引入宿卫。诸从褚侠客,皆以为虎士。初,褚所将为虎士者从征伐,太祖以为皆壮士也,同日拜为将,其后以功为将军封侯者数十人,都尉、校尉百余人,皆剑客也。
这里可以看出,从许诸开始才叫虎卫,职责与典韦相同,都是负责曹操安全的亲卫部队。从描述来看,虎卫军是曹操禁军的步兵部队,因为选的都是剑客,虎卫军在初期是曹操的一只主力,也负责曹操的宿卫,最著名的就是宛城之战和马超之战了,都是断后,典韦在宛城率10几人替老曹泡妞断后,最后身死,而许诸在汉水率100多名虎卫抵挡马超万余名追兵,护送老曹渡河。而后来许诸被封为武卫中郎将,应该就是原来的虎贲中郎将,改了个名称。但冷兵器时期,骑兵一直都是战争的决定性力量,老曹自从大力发展虎豹骑之后,虎卫基本上都是负责贴身安全了。这从老曹任人的亲疏以及建制也能看出来。虎豹骑分为虎骑和豹骑两营,虎豹骑统领也只安排自家人,而且虎豹骑统领在后来都担任中军(也就是禁军)的最高长官中领军。而虎卫则都尉、校尉百馀人,一直都保持在100人左右,亲疏和建制之间,大见分别。说明虎卫的重要还是比不上虎豹骑。
十三、逍遥津死士
主将张辽
变迁
史实张辽麾下“八百死士”。“于是辽夜募敢从之士,得八百人,椎牛飨将士,明日大战。平旦,辽被甲持朝,先登陷陈,杀数十人,斩二将,大呼自名,冲垒入,至权麾下。”
十四、解烦军
十五、大戟士
十六、东州兵
十七、青州兵(最早的建设兵团)——曹操初期的乌合之众
主将:曹操
变迁卸甲屯田
史实“受降卒三十余万,男女百余万口,收其精锐者,号为青州兵”。所谓的精锐究竟怎么样呢?吕布“先以骑犯青州兵,青州兵奔”。道见十余人被创裸走,禁问其故,曰“为青州兵所劫。”
分析青州兵很难算得上是精锐,因为三国志记载,当年黄巾军投降了100多万人,曹操取了三十万做青州军,这么大数量,就很难称得上是精锐了,而且一听到老曹死了,就鼓噪而去,从性质上来说,应该是一只雇佣军。提它仅仅是因为毕竟史书上占一笔,但其实离精锐相差甚远,因为无论战绩(当年攻打吕布,被吕布揍得溃不成军,布出兵战,先以骑犯青州兵。青州兵奔,太祖陈乱,驰突火出,坠马,烧左手掌。司马楼异扶太祖上马,遂引去。”)。还是纪律(宛城老曹差点丧命,兵败之下青州兵居然还趁火抢劫,而且还居然抢劫自己人,未至太祖所,道见十馀人被创裸走,禁问其故,曰“为青州兵所劫。”初,黄巾降,号青州兵,太祖宽之,故敢因缘为略。禁怒,令其众曰“青州兵同属曹公,而还为贼乎!”乃讨之,数之以罪”)。这些都说明青州兵离精锐相差甚远,所以老曹在初期实力还弱时,不得不用青州兵,这个可谓他起家的本钱。但后来实力强大了,就不再使用这只雇佣军了。一直安排他们屯田驻防在青徐。
魏武卫、中垒、中坚、骁骑、游击
“魏制略如东汉,南北军如故”,曹魏先后置武卫、中垒、中坚、骁骑、游击等新五营,归中领军统帅。这都是精锐部队。张合赶奔雍凉抵抗诸葛亮时,专门跑到洛阳提调南军五营,就是因为他们是魏军精锐。
曹仁的“骁骑?”。“仁不应,遂被甲上马,将其麾下壮士数十骑出城。”
典韦的“近卫甲兵”,“太祖募陷陈,韦先占,将应募者数十人,皆重衣两铠,弃楯,但持长矛撩戟”,这几支虽为精锐,但只是“别部”,难称“军”,故不在列。
蜀无前、无当、飞军、虎骑、散骑、武骑
无前、无当二者同为一支精勇的队伍。飞军,以羌族的一支——青羌为主,分为五部。虎步,精勇的步兵队伍。虎骑,精勇的骑兵队伍,此外还有散骑、武骑等骑兵队。诸葛亮严格的训练和部队纪律性,以及连弩,精练钢刀的配备,八阵图的推广,使蜀汉军队整体实力大幅度提升。
吴羽林、虎骑、敢死、解烦、无难、马闲、五营、五校
羽林,是东吴宫廷禁卫部队。虎骑,拱卫京城的骑兵部队。敢死、解烦、无难、马闲,都是精勇的冲锋队,多分左右两部,各以左部督和右部督领兵。五营、五校,各有五营兵,五营有五营督领兵,五校有五校督领兵。因为吴的兵制比较混乱,所以对这些吴国自诩的精锐部队不应估计过高。因为在一系列的战斗中他们也没有表现出精锐部队应有的战斗力。手机用户请浏览m.69zw.com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