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中文网 24zw.net,建文天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一秒记住【69中文网www.69zw.com】,为您提供精彩小说阅读。 五王入朝,相当于述职,向朱元璋禀报过封国的情况之后,朱元璋叮嘱了一番,留他们住了几天,就让他们回去了。
这段时间朱元璋身体好一些了,也不用朱允炆朝夕侍奉了,所以他有了一些时间去文华殿(就是原来的文华堂)读书,刘三吾和黄子澄陪着他,帮他解答疑惑,最近朱元璋还派了秀才张宗浚等人协助刘三吾等人,所以陪太孙读书的人越来越多了。
朱允炆慢慢从蓝玉案里走了出来,五王入朝又给了他当头一棒,他清楚的意识到,不仅燕王,其他几个王叔都对他不满,只不过燕王表现的更直接一些而已。允炆认真的考虑了了当前的形势,忽然发现,蓝玉案已经是过去了,已经无法挽回,军队中能打仗的基本都死光了,自己需要重建忠于自己的军队。除此之外,还需要拉拢文臣和勋贵,他考虑了一下目前的策略,他觉得文武两条路都要走,文的方面他决定修订《大明律》,降低罪罚,力求公平,另外五伦方面,留出一定的余地,给审案的人留出一定的空间,即常说的“屈法伸情”,武的方面,他决定创建武学,为兵棋推演服务,另外培养自己的嫡系。
一日,读书完毕,朱允炆站起来说“刘老先生,黄师傅,诸位先生,孤打算修订大明律,你们觉得如何?”
“殿下打算怎么修订呢?”刘三吾问道。
“刘老先生,孤想去掉一些残酷的刑法,另外五伦方面,屈法伸情,给断案人留出一定的空间。”
“去掉残酷的刑法,恐怕皇上不会同意的,五伦方面倒是可以修订一下。”
最终,大家都同意修订《大明律》,但怕皇上不同意。朱允炆自告奋勇,负责找皇上陈情。
下午,朱允炆来到了乾清宫,朱元璋正在批改奏折,看到允炆来了,放下笔“允炆,今天来有什么事情吗?”
“皇爷爷,允炆最近翻看大明律,深感有些刑法过重,另外五伦方面,有些地方过于死板,允炆想留出一定的空间,留给判官一定的人情处理余地。”
“为什么呢?”
“皇爷爷,允炆觉得五伦之中的刑罚,需要考虑当事人的具体情况,不能武断的一刀切,否则会让百姓不服。另外,律令的作用不仅是处罚犯罪,还要移风易俗,改变百姓的好恶取向,进而淳化民风,达到无为而治的境界。”
朱元璋沉吟了一下“好吧,有道理,你去安排人来做这个事情,需要什么人手跟朕说一下,朕会给你配备的。”
“孙臣打算召集翰林学士,和詹事府的大学士、伴读来做这件事情,另外孙臣打算召回两个人。”
“谁?”
“方孝孺,解缙。”
“哦,这两个都是人才,但是都有缺点,方孝孺为人古板,但很有文采,可以用,这个朕答应你。至于解缙,他还是太年轻了,不适合做这个事情。等过两年吧。”
“好吧,谢皇爷爷!”
“好了,你去办吧,有问题随时禀告。”
“恩,谢谢皇爷爷。”
朱元璋看着朱允炆的背影,开心的笑了。
回到文华殿,朱允炆召集了詹事府的伴读、大学士,和翰林学士通报了这件事情,传达了这件事情,要在坐的人员都参与此事,自己负全责,具体协调由刘三吾总负责,实际事务由黄子澄负责,另外召回方孝孺,参与修改《大明律》。大家都很振奋,摩拳擦掌的要搞定这件事情。之后,朱允炆每天几乎都和大家一起讨论,参考《礼记》、儒家经典和历代律法,尤其是唐律,间或参考宋律,针对每一条的讨论都很激烈,经常需要刘三吾甚至朱允炆打圆场。一个月后,正在给蜀世子做老师的方孝孺奉旨回京,参与讨论《大明律》。方孝孺信奉《周礼》,争论的就更加厉害了,以至于都没法进行下去了。朱允炆就想了一个法子,做了一张大黑板,用来记述每个人的观点。规定每条记录的讨论时间不超过一天,凡是赞同人数为34的就通过,超过一天也无法决定的就暂时搁置,这样在一个月内就将《大明律》过了一遍,剩余的争论不决的问题,有五十多个。然后将这些记录的讨论时间规定为2天,然后34的人赞同就通过,以此类推。所有的最终讨论结果,做好记录。这样的方式对大家很新奇,而且朱允炆尽量不拍板,尽量按照投票而来,这样大家的热情很高,效率也很高。
朱允炆间或的会和朱元璋汇报进度,朱元璋很满意,偶尔也会到文华殿倾听大家对大明律的修改意见,等看到朱允炆制定的讨论规则,也很赞赏,这种方式效率高,而且所有人都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最后的意见也会记录在案,作为律条修改的佐证。
这样差不多半年时间就基本完成了,修订整理之后,上奏给朱元璋,朱元璋看了之后,将允炆招了去“允炆,你主持修订的《大明律》朕看过了,总体上比较合适,但是朕觉得量刑有些轻,但是朕主张刚猛治国、乱世用重典。”
朱允炆想了一下说“皇爷爷,允炆以为自元末大乱以来,大明建立已有二十六年,不宜长期使用重典,孙臣这次修订大明律的目的,用的是治平之法,就是为了大明的长治久安。所以才将一些刑罚减轻。”
朱元璋站起来踱了几步,叹道“也罢,允炆,朕是开国之君,建立大明秩序,所以非重典无法治民、任官和领军者。但你是守成之君,要实行宽政,所以如此修订大明律也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如今颁布新的《大明律》,恐怕不足以慑服宵小。这样,颁布新的《大明律》将简略的《大诰》附于其后。”
“皇爷爷英明。”
第二日,朱元璋颁布了新的《大明律》,《大诰》要略附于其后,并令“今后法司只依《律》与《大诰》议罪。”
群臣欣喜,对朱元璋的转变非常高兴,也暗暗欣喜皇太孙的仁慈宽厚,《大明律》是大明执法的规则,皇太孙对《大明律》修订体现了其执政原则,百官以后会有好日子过了。
《大明律》颁布,自胡蓝两案以来的紧张气氛慢慢消散,百官对大明和自己的未来有了一些信心。此时,为洪武二十七年正月。
修订完《大明律》,方孝孺也加入詹事院,作为皇太孙的伴读。通过朝夕的相处,朱允炆发现方孝孺确实博学多才,对儒家典籍如数家珍,只是过于理想化,总想恢复上古的礼制,果然和皇爷爷说的一样,有些古板。
过了几天,朱允炆读书完毕,叫上黄子澄和方孝孺,一起走... -->>
一秒记住【69中文网www.69zw.com】,为您提供精彩小说阅读。 五王入朝,相当于述职,向朱元璋禀报过封国的情况之后,朱元璋叮嘱了一番,留他们住了几天,就让他们回去了。
这段时间朱元璋身体好一些了,也不用朱允炆朝夕侍奉了,所以他有了一些时间去文华殿(就是原来的文华堂)读书,刘三吾和黄子澄陪着他,帮他解答疑惑,最近朱元璋还派了秀才张宗浚等人协助刘三吾等人,所以陪太孙读书的人越来越多了。
朱允炆慢慢从蓝玉案里走了出来,五王入朝又给了他当头一棒,他清楚的意识到,不仅燕王,其他几个王叔都对他不满,只不过燕王表现的更直接一些而已。允炆认真的考虑了了当前的形势,忽然发现,蓝玉案已经是过去了,已经无法挽回,军队中能打仗的基本都死光了,自己需要重建忠于自己的军队。除此之外,还需要拉拢文臣和勋贵,他考虑了一下目前的策略,他觉得文武两条路都要走,文的方面他决定修订《大明律》,降低罪罚,力求公平,另外五伦方面,留出一定的余地,给审案的人留出一定的空间,即常说的“屈法伸情”,武的方面,他决定创建武学,为兵棋推演服务,另外培养自己的嫡系。
一日,读书完毕,朱允炆站起来说“刘老先生,黄师傅,诸位先生,孤打算修订大明律,你们觉得如何?”
“殿下打算怎么修订呢?”刘三吾问道。
“刘老先生,孤想去掉一些残酷的刑法,另外五伦方面,屈法伸情,给断案人留出一定的空间。”
“去掉残酷的刑法,恐怕皇上不会同意的,五伦方面倒是可以修订一下。”
最终,大家都同意修订《大明律》,但怕皇上不同意。朱允炆自告奋勇,负责找皇上陈情。
下午,朱允炆来到了乾清宫,朱元璋正在批改奏折,看到允炆来了,放下笔“允炆,今天来有什么事情吗?”
“皇爷爷,允炆最近翻看大明律,深感有些刑法过重,另外五伦方面,有些地方过于死板,允炆想留出一定的空间,留给判官一定的人情处理余地。”
“为什么呢?”
“皇爷爷,允炆觉得五伦之中的刑罚,需要考虑当事人的具体情况,不能武断的一刀切,否则会让百姓不服。另外,律令的作用不仅是处罚犯罪,还要移风易俗,改变百姓的好恶取向,进而淳化民风,达到无为而治的境界。”
朱元璋沉吟了一下“好吧,有道理,你去安排人来做这个事情,需要什么人手跟朕说一下,朕会给你配备的。”
“孙臣打算召集翰林学士,和詹事府的大学士、伴读来做这件事情,另外孙臣打算召回两个人。”
“谁?”
“方孝孺,解缙。”
“哦,这两个都是人才,但是都有缺点,方孝孺为人古板,但很有文采,可以用,这个朕答应你。至于解缙,他还是太年轻了,不适合做这个事情。等过两年吧。”
“好吧,谢皇爷爷!”
“好了,你去办吧,有问题随时禀告。”
“恩,谢谢皇爷爷。”
朱元璋看着朱允炆的背影,开心的笑了。
回到文华殿,朱允炆召集了詹事府的伴读、大学士,和翰林学士通报了这件事情,传达了这件事情,要在坐的人员都参与此事,自己负全责,具体协调由刘三吾总负责,实际事务由黄子澄负责,另外召回方孝孺,参与修改《大明律》。大家都很振奋,摩拳擦掌的要搞定这件事情。之后,朱允炆每天几乎都和大家一起讨论,参考《礼记》、儒家经典和历代律法,尤其是唐律,间或参考宋律,针对每一条的讨论都很激烈,经常需要刘三吾甚至朱允炆打圆场。一个月后,正在给蜀世子做老师的方孝孺奉旨回京,参与讨论《大明律》。方孝孺信奉《周礼》,争论的就更加厉害了,以至于都没法进行下去了。朱允炆就想了一个法子,做了一张大黑板,用来记述每个人的观点。规定每条记录的讨论时间不超过一天,凡是赞同人数为34的就通过,超过一天也无法决定的就暂时搁置,这样在一个月内就将《大明律》过了一遍,剩余的争论不决的问题,有五十多个。然后将这些记录的讨论时间规定为2天,然后34的人赞同就通过,以此类推。所有的最终讨论结果,做好记录。这样的方式对大家很新奇,而且朱允炆尽量不拍板,尽量按照投票而来,这样大家的热情很高,效率也很高。
朱允炆间或的会和朱元璋汇报进度,朱元璋很满意,偶尔也会到文华殿倾听大家对大明律的修改意见,等看到朱允炆制定的讨论规则,也很赞赏,这种方式效率高,而且所有人都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最后的意见也会记录在案,作为律条修改的佐证。
这样差不多半年时间就基本完成了,修订整理之后,上奏给朱元璋,朱元璋看了之后,将允炆招了去“允炆,你主持修订的《大明律》朕看过了,总体上比较合适,但是朕觉得量刑有些轻,但是朕主张刚猛治国、乱世用重典。”
朱允炆想了一下说“皇爷爷,允炆以为自元末大乱以来,大明建立已有二十六年,不宜长期使用重典,孙臣这次修订大明律的目的,用的是治平之法,就是为了大明的长治久安。所以才将一些刑罚减轻。”
朱元璋站起来踱了几步,叹道“也罢,允炆,朕是开国之君,建立大明秩序,所以非重典无法治民、任官和领军者。但你是守成之君,要实行宽政,所以如此修订大明律也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如今颁布新的《大明律》,恐怕不足以慑服宵小。这样,颁布新的《大明律》将简略的《大诰》附于其后。”
“皇爷爷英明。”
第二日,朱元璋颁布了新的《大明律》,《大诰》要略附于其后,并令“今后法司只依《律》与《大诰》议罪。”
群臣欣喜,对朱元璋的转变非常高兴,也暗暗欣喜皇太孙的仁慈宽厚,《大明律》是大明执法的规则,皇太孙对《大明律》修订体现了其执政原则,百官以后会有好日子过了。
《大明律》颁布,自胡蓝两案以来的紧张气氛慢慢消散,百官对大明和自己的未来有了一些信心。此时,为洪武二十七年正月。
修订完《大明律》,方孝孺也加入詹事院,作为皇太孙的伴读。通过朝夕的相处,朱允炆发现方孝孺确实博学多才,对儒家典籍如数家珍,只是过于理想化,总想恢复上古的礼制,果然和皇爷爷说的一样,有些古板。
过了几天,朱允炆读书完毕,叫上黄子澄和方孝孺,一起走...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