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中文网 24zw.net,逍遥江山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海涛在一旁小心的伺候,对于这位新皇帝,他多少还是了解一点,表面看着好说话,给人如沐春风之感,但内心继承了朱家祖上的几分阴冷,生怕自己哪里做的不好,惹得新皇帝的不高兴,从而给自己招来无妄之灾。
朱瞻基一直平静的脸,这会儿忽得的一变,那两道凌厉的剑眉微微皱起,眉头下一双漆黑的眸子闪着幽幽的光,目不转瞬的盯着手中的奏折,喃喃自语了几声。
海涛平日里善于察言观色,看皇上如此模样,便是皇帝遇到了要思索事了,他是太监,不敢多看,皇帝没问话,更不敢多说,一朝天子一朝臣,永乐皇帝虽重用太监,未必他孙子肯重用,太监不可干政的那块石碑还在,在没摸清楚新皇帝的性子之前,他可不敢去做这个出头鸟。
扫了一眼朱瞻基略显苍白的脸色,飞快的低下了头。
也不知过了多久,朱瞻基提起手中的朱笔在奏折上犹豫了片刻,想要落笔,却不知想到了什么,终究又提了起来。
整个乾清宫一片宁静,唯独偶尔传来的几声永乐钟声在门外不时的回荡,所有人都停止了动作,甚至是呼吸也放慢了些,生怕自己呼吸太重,从而干扰了皇帝沉思。
海涛额头上溢出了一粒一粒的汗珠,他今年已经五十多岁了,到了知天命的年纪,早些年东奔西跑,没少忙活,身子已经跨了,伺候了一上午,早已头昏眼花,尤其是双脚更是一阵酸麻,却不敢揉一揉,眼看皇帝根本没有出声的意思,只有咬牙苦苦支持。
如此这般又过了约莫一盏茶的功夫,朱瞻基才重重的吐了口气,扭过头来道:“今日的苏州赋税送上来了么?”声音温柔而动人,却是迅速打破了让人窒息的沉静。
海涛觉得刚才那气氛若再久一些,他只怕要支持不住了,不由得感叹老迈了,听了皇帝的问话,想了想道:“回禀皇上,奴才听人说,今年的江南除了南京多有地震灾害外,其余各地倒是风调雨顺,苏州更是大丰收,听说收成比去年多了五十万石,还有按江南织造局开工良好,今年比去年多生产了二十十万匹丝绸……?不过今日的税收送没送到,奴才还真不知?“
朱瞻基一听这话儿面色越发不好看起来,海涛看他神色吓了一大跳,还以为自己哪里说错话儿了,要说刚才那番话儿,他的确没有乱说,今日一早去内阁传旨的时候,经过班房的是后,听不少官员在说今年苏州的大丰收,其实也谈不上什么大丰收,苏州自古就是繁华之地,洪武帝朱元璋为使农民的衣食等自给自足,便发出了种稻以外,须种桑麻棉的命令,于是丝棉纺织手工业迅速盛行,江南工商业因此也获得了发展。朝廷在苏州在天心桥东设立了织染局,当时分六堂,织机173张,在局匠役667人,专门为皇室生产高档绸缎,每年大致在1500多匹。苏州城东皆机户,以丝织为业。郑和七下西洋,海外贸易逐渐兴旺,也刺激了苏州商业活动的活跃,与扶南(柬埔寨)林邑(越南中部)等国开展贸易。受海外贸易的高额利润刺激,苏州丝织业有了更大的发展,成为江南丝织业的中心,经济发达,早些年受到永乐皇帝迁都、疏通运河、下西洋、五出蒙古等壮举影响,苏州一向赋税较重,才没出现今年的这番局面,所以被人称作大丰收了。
此时顺嘴说了一下,不想皇帝的面色如此难看,吓得噗咚一声跪在了低声道:“奴才该死,奴才该死,不该乱议论国事,扰乱皇帝心思?“
“何罪之有?“朱瞻基被惊醒了过来,先前只是有些震惊而已,他手中的奏折,正是苏州知府上的奏折,今年明明是个丰收年,税收却是少了一半,这让他惊讶之余,感到有些愤怒?”才有此一问,不曾想竟吓着了海涛,忙安慰了几声,道:“朕还记得洪熙元年欠粮三百九十二万石,怎么今年大丰收,赋税竟积逋高达七百九十万石。松江府父王在时定拨起运米四十五万石,而实纳只有八万石,常州、湖州等府逋欠税粮——光说粮食倒也罢了,为何这江南制造局明明产量惊人,运至京城的却不足朝廷的一半,这些粮食、丝绸都去哪儿,难不成都飞了不成?“
海涛原本不过是给朝廷喂养马匹的,虽说早些年去了几... -->>
海涛在一旁小心的伺候,对于这位新皇帝,他多少还是了解一点,表面看着好说话,给人如沐春风之感,但内心继承了朱家祖上的几分阴冷,生怕自己哪里做的不好,惹得新皇帝的不高兴,从而给自己招来无妄之灾。
朱瞻基一直平静的脸,这会儿忽得的一变,那两道凌厉的剑眉微微皱起,眉头下一双漆黑的眸子闪着幽幽的光,目不转瞬的盯着手中的奏折,喃喃自语了几声。
海涛平日里善于察言观色,看皇上如此模样,便是皇帝遇到了要思索事了,他是太监,不敢多看,皇帝没问话,更不敢多说,一朝天子一朝臣,永乐皇帝虽重用太监,未必他孙子肯重用,太监不可干政的那块石碑还在,在没摸清楚新皇帝的性子之前,他可不敢去做这个出头鸟。
扫了一眼朱瞻基略显苍白的脸色,飞快的低下了头。
也不知过了多久,朱瞻基提起手中的朱笔在奏折上犹豫了片刻,想要落笔,却不知想到了什么,终究又提了起来。
整个乾清宫一片宁静,唯独偶尔传来的几声永乐钟声在门外不时的回荡,所有人都停止了动作,甚至是呼吸也放慢了些,生怕自己呼吸太重,从而干扰了皇帝沉思。
海涛额头上溢出了一粒一粒的汗珠,他今年已经五十多岁了,到了知天命的年纪,早些年东奔西跑,没少忙活,身子已经跨了,伺候了一上午,早已头昏眼花,尤其是双脚更是一阵酸麻,却不敢揉一揉,眼看皇帝根本没有出声的意思,只有咬牙苦苦支持。
如此这般又过了约莫一盏茶的功夫,朱瞻基才重重的吐了口气,扭过头来道:“今日的苏州赋税送上来了么?”声音温柔而动人,却是迅速打破了让人窒息的沉静。
海涛觉得刚才那气氛若再久一些,他只怕要支持不住了,不由得感叹老迈了,听了皇帝的问话,想了想道:“回禀皇上,奴才听人说,今年的江南除了南京多有地震灾害外,其余各地倒是风调雨顺,苏州更是大丰收,听说收成比去年多了五十万石,还有按江南织造局开工良好,今年比去年多生产了二十十万匹丝绸……?不过今日的税收送没送到,奴才还真不知?“
朱瞻基一听这话儿面色越发不好看起来,海涛看他神色吓了一大跳,还以为自己哪里说错话儿了,要说刚才那番话儿,他的确没有乱说,今日一早去内阁传旨的时候,经过班房的是后,听不少官员在说今年苏州的大丰收,其实也谈不上什么大丰收,苏州自古就是繁华之地,洪武帝朱元璋为使农民的衣食等自给自足,便发出了种稻以外,须种桑麻棉的命令,于是丝棉纺织手工业迅速盛行,江南工商业因此也获得了发展。朝廷在苏州在天心桥东设立了织染局,当时分六堂,织机173张,在局匠役667人,专门为皇室生产高档绸缎,每年大致在1500多匹。苏州城东皆机户,以丝织为业。郑和七下西洋,海外贸易逐渐兴旺,也刺激了苏州商业活动的活跃,与扶南(柬埔寨)林邑(越南中部)等国开展贸易。受海外贸易的高额利润刺激,苏州丝织业有了更大的发展,成为江南丝织业的中心,经济发达,早些年受到永乐皇帝迁都、疏通运河、下西洋、五出蒙古等壮举影响,苏州一向赋税较重,才没出现今年的这番局面,所以被人称作大丰收了。
此时顺嘴说了一下,不想皇帝的面色如此难看,吓得噗咚一声跪在了低声道:“奴才该死,奴才该死,不该乱议论国事,扰乱皇帝心思?“
“何罪之有?“朱瞻基被惊醒了过来,先前只是有些震惊而已,他手中的奏折,正是苏州知府上的奏折,今年明明是个丰收年,税收却是少了一半,这让他惊讶之余,感到有些愤怒?”才有此一问,不曾想竟吓着了海涛,忙安慰了几声,道:“朕还记得洪熙元年欠粮三百九十二万石,怎么今年大丰收,赋税竟积逋高达七百九十万石。松江府父王在时定拨起运米四十五万石,而实纳只有八万石,常州、湖州等府逋欠税粮——光说粮食倒也罢了,为何这江南制造局明明产量惊人,运至京城的却不足朝廷的一半,这些粮食、丝绸都去哪儿,难不成都飞了不成?“
海涛原本不过是给朝廷喂养马匹的,虽说早些年去了几...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