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中文网 24zw.net,醇酒美人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仰视张贤亮已久。
从河的子孙、牧马人、男人一半是女人到绿化树,张贤亮久居西北文坛寂寞高手的地位让人敬慕。未见到张贤亮前,崇拜的是一种高度。当面对面地听张贤亮儒雅却激昂地娓娓道来时,一种因极致而平和,随意中透露出的大家风范,一种特有的人格魅力让人懂得了高度的内涵。
8月28日,在不知疲倦的洪水第七次洪峰向灾区人民亮起红灯时,张贤亮已踏至洞庭湖的大堤上。江风挑动着这位高挑清瘦文坛高手的银发,在人工围成的大堤上、子堤上、子子堤上,他用那双历经磨难的双足估量人类求生存的力量,用能穿透重重叠叠文化积层的双眼在浑浊的江水中打捞被灾难淘洗出的真情。
而他感叹最多的一定还是他在离开宁夏前一天向我们谈到的话题:土地与人的血肉关系。人离不开赖以生存的土地,但这种因熟知而被淡漠掉的感觉只有在受到永远失去的胁迫时,才能感觉到撕心裂骨的伤痛。张贤亮对这种感觉更深更痛,在这片土地上,他历尽磨难,但厚实的土地也为他提供了源源不绝的滋养。从7月初,当大多数人在电视机前沉浸于法兰西足球之夜时。张贤亮便关注着南方水势的潮涨潮落,一种忧国忧民的责任感驱使着他的思维牵系于整个民族的安危。像他谈到的那样,文学从来都是非常纯粹的个人事业,但纯粹的本质是泛世界性的,每一个走文学道路,从事文学事业的人都要在最纯粹的境界展现人类的丰富史,关注自已生活的土地,放眼世界的生生息息。
他精辟地分析道,已肆虐了二个多月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是中华民族本世纪遭遇到的最大的灾难,是对我们前几十年不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不懂搞经济建设的一次揭露也是对20年来改革开放成就的一次大检阅。如果不是靠改革开放20年我们国一家积累起的巨大的财富,我们是无法抵御这次大自然的侵袭的。同时,这次灾难,也是中华民族凝聚力最好的展现,是对中华民族一次道德教育的洗礼。
人与土地相濡以沫的深情在灭顶的灾难面前便真正融合为一体。张贤亮动情地讲道,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的一些画面、镜头时时使他热泪盈眶,让他不得不作出一定要站在最前沿与受灾的人民一起去体味大地与人共同的悸动,尽一个作家的最大能量为自己的民族承担一分灾难。张贤亮用自己独有的简洁透彻的语言描述着自己的感动:地处泄洪区的一块棉田,在洪水即将到来之际,农民们依然平静地为棉田打最后一次农药;村民们不得不放弃家舍迁移时,一位农妇依然默默一遍遍地仔细擦拭着家中的锅台;被动员搬迁的老人,在洪水寸寸逼近,愈涨愈高的情形下,从一楼爬到二楼,再爬至楼顶,伸出历经人生沧桑的双手祈盼着风停雨住,宁死也不愿离开家园。这就是人与土地根理相连的极度体现。这一切,不是每个人都能看到的,而张贤亮看到了。这种思索,不是每个人都能感悟得到的,而张贤亮与之息息相通。
和平年代的军人与曾经沐枪林冒弹雨保家卫国的人民军队相比较,在百姓心目中的地位相去甚远。而在自然灾害面前,挺身而出与洪水血肉相搏的是这些和平年代的军人。张贤亮很动感情地感慨,在洪水中,在灾难面前,在以命保命的神圣卫堤战中,看到的军人才是升腾的正气主流。
滔滔不绝的江水,淘洗出亿万人民的真情。张贤亮告知我们,提炼自己的过程也是扩展自己的过程。这也许正是张贤亮人格的成功和每部作品成功的关键所在。每一次的际遇,张贤亮都用一颗深沉的心去思索,漫漫人生中各种心灵的伤痛都在纸页上慢慢飘零沉淀。于是那份对大地的深情牵引他南行。
祝愿张贤亮在抗洪大堤上平安。
仰视张贤亮已久。
从河的子孙、牧马人、男人一半是女人到绿化树,张贤亮久居西北文坛寂寞高手的地位让人敬慕。未见到张贤亮前,崇拜的是一种高度。当面对面地听张贤亮儒雅却激昂地娓娓道来时,一种因极致而平和,随意中透露出的大家风范,一种特有的人格魅力让人懂得了高度的内涵。
8月28日,在不知疲倦的洪水第七次洪峰向灾区人民亮起红灯时,张贤亮已踏至洞庭湖的大堤上。江风挑动着这位高挑清瘦文坛高手的银发,在人工围成的大堤上、子堤上、子子堤上,他用那双历经磨难的双足估量人类求生存的力量,用能穿透重重叠叠文化积层的双眼在浑浊的江水中打捞被灾难淘洗出的真情。
而他感叹最多的一定还是他在离开宁夏前一天向我们谈到的话题:土地与人的血肉关系。人离不开赖以生存的土地,但这种因熟知而被淡漠掉的感觉只有在受到永远失去的胁迫时,才能感觉到撕心裂骨的伤痛。张贤亮对这种感觉更深更痛,在这片土地上,他历尽磨难,但厚实的土地也为他提供了源源不绝的滋养。从7月初,当大多数人在电视机前沉浸于法兰西足球之夜时。张贤亮便关注着南方水势的潮涨潮落,一种忧国忧民的责任感驱使着他的思维牵系于整个民族的安危。像他谈到的那样,文学从来都是非常纯粹的个人事业,但纯粹的本质是泛世界性的,每一个走文学道路,从事文学事业的人都要在最纯粹的境界展现人类的丰富史,关注自已生活的土地,放眼世界的生生息息。
他精辟地分析道,已肆虐了二个多月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是中华民族本世纪遭遇到的最大的灾难,是对我们前几十年不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不懂搞经济建设的一次揭露也是对20年来改革开放成就的一次大检阅。如果不是靠改革开放20年我们国一家积累起的巨大的财富,我们是无法抵御这次大自然的侵袭的。同时,这次灾难,也是中华民族凝聚力最好的展现,是对中华民族一次道德教育的洗礼。
人与土地相濡以沫的深情在灭顶的灾难面前便真正融合为一体。张贤亮动情地讲道,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的一些画面、镜头时时使他热泪盈眶,让他不得不作出一定要站在最前沿与受灾的人民一起去体味大地与人共同的悸动,尽一个作家的最大能量为自己的民族承担一分灾难。张贤亮用自己独有的简洁透彻的语言描述着自己的感动:地处泄洪区的一块棉田,在洪水即将到来之际,农民们依然平静地为棉田打最后一次农药;村民们不得不放弃家舍迁移时,一位农妇依然默默一遍遍地仔细擦拭着家中的锅台;被动员搬迁的老人,在洪水寸寸逼近,愈涨愈高的情形下,从一楼爬到二楼,再爬至楼顶,伸出历经人生沧桑的双手祈盼着风停雨住,宁死也不愿离开家园。这就是人与土地根理相连的极度体现。这一切,不是每个人都能看到的,而张贤亮看到了。这种思索,不是每个人都能感悟得到的,而张贤亮与之息息相通。
和平年代的军人与曾经沐枪林冒弹雨保家卫国的人民军队相比较,在百姓心目中的地位相去甚远。而在自然灾害面前,挺身而出与洪水血肉相搏的是这些和平年代的军人。张贤亮很动感情地感慨,在洪水中,在灾难面前,在以命保命的神圣卫堤战中,看到的军人才是升腾的正气主流。
滔滔不绝的江水,淘洗出亿万人民的真情。张贤亮告知我们,提炼自己的过程也是扩展自己的过程。这也许正是张贤亮人格的成功和每部作品成功的关键所在。每一次的际遇,张贤亮都用一颗深沉的心去思索,漫漫人生中各种心灵的伤痛都在纸页上慢慢飘零沉淀。于是那份对大地的深情牵引他南行。
祝愿张贤亮在抗洪大堤上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