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四中文网 www.24zw.net,崔哲男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常言道:“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刚有烟雨编辑对我写的沉默进行了点评:“从纯文学的角度看,语言流利,论、辩结合,结构紧凑,行文严谨。然牢骚太盛,言辞刻薄。谁是谁非,推出来让读者评论吧”
这位编辑的点评让人感到非常莫名其妙,既然“语言流利,论、辩结合,结构紧凑,行文严谨”为何又极度勉强地给了我一个通过?而“牢骚太盛,言辞刻薄”这句话,究竟又是什么意思?莫非是在指责我在无理取闹?抑或在暗示我写的沉默是在凭空杜撰颠倒黑白并无中生有?
什么叫“牢骚太盛”什么又叫“言辞刻薄”?
心有不平则鸣,这是写作杂文的基本源,况且我又不是凭空杜撰,更不是颠倒黑白,怎就成了“牢骚太盛”?如果我这种写作心态也叫“牢骚太盛”的话,那又何必写杂文?那杂文编辑也早应该被取缔才对。既然写杂文的人,被无理地称作“牢骚太盛,言辞刻薄”的话,谁还敢继续写杂文?如果都不写杂文了,那某文学网站还挂个“杂文版”干什么?如果取缔杂文版,解散杂文编辑,并封杀所有的杂文写手的id和文集,不就可以再也不用去听“牢骚”了吗?
心有不平则鸣,是杂文写作之最基本的原动力,至于如何“鸣”则就属于写作手法的问题了。既然我写的沉默一文已经被编辑大人判断为:“从纯文学的角度看,语言流利,论、辩结合,结构紧凑,行文严谨”那么又如何会产生“牢骚太盛,言辞刻薄”这种莫名其妙的结论?
编辑点评,很显然是前言不搭后语,自相矛盾!
总喜欢发牢骚者,无非是喜欢进行反复地抱怨而已,而抱怨,也自然有各种方式,但最常见的抱怨方式无非就是无端地去指责或诋毁他人。
我就不明白了:既然“从纯文学的角度看,语言流利,论、辩结合,结构紧凑,行文严谨”那么又如何会变成“牢骚太盛,言辞刻薄”?
杂文写作,能完全避免“发牢骚”的嫌疑吗?
而“牢骚”这个词,又该如何去定义?
汉典对“发牢骚”一词的定义是:发泄烦闷不满的情绪。这种解释,与“心有不平则鸣”的说法,好像差不多相同,但,却总让人觉得还是有些不同之处。
编辑指责我“牢骚太盛”我倒觉得某些编辑的做法让人深感迷糊,甚至让人无法理解。因为无法理解,所以自然疑问多多,而疑问一旦产生,就自然想要求个合情合理的说法,这难道也算得上是“牢骚太盛,言辞刻薄”么?
不错,编辑大人可以主观地把别人心中因为怀有不平而产生的疑问一厢情愿地去解释成“牢骚太盛”但,这么做的结果是什么?结果无非就是:让别人的心情更加无端地填堵,也更容易让读者产生更多更大的不平之气。
如果我写的杂文是凭空杜撰,那编辑大人满可以把我认作一个捣乱分子,如果我的杂文属于莫须有的指鹿为马,那么编辑大人也满可以把我的杂文给打入地狱。然而事实上编辑没这么做,却反而弄出:“从纯文学的角度看,语言流利,论、辩结合,结构紧凑,行文严谨。然牢骚太盛,言辞刻薄。谁是谁非,推出来让读者评论吧”这种令人啼笑皆非自相矛盾的点评出来,而像这种自相矛盾的点评方式,又究竟是因为受了谁的“牢骚太盛”之影响而引出来的?
一句“牢骚太盛”就可以彻底否定掉无数的杂文,假如有人打算刻意地去否定杂文作者们之心血之作的话。
杂文写作,原本就跟“发牢骚”有着异曲同工的行为特点:乱发牢骚,也是发牢骚,而杂文自然也是为了发“牢骚”而写:心有不平则鸣,不但是“发牢骚”之行为的基本源,也是杂文写作的基本动力。
乱发牢骚与杂文写作之间的区别,唯一不同的地方无非就是:乱发牢骚的行为,可能是有真凭实据的也可能是空穴来风甚至是无凭无据的胡乱指责,而写作杂文,则必须要摆事实讲道理更要讲理性及讲逻辑。
我实在搞不清楚我写的沉默一文,究竟在什么地方没有摆事实没有讲道理了?又怎么就变成了“牢骚太盛”?
真正的事实是:并不是我真的“牢骚太盛”而恰恰是某些网站及该网站上的一部分编辑之实际做法,实在令读者们如鲠在喉,甚至逼着读者走到了一个如果不鸣就非常不愉快的地步。
“牢骚太盛”真是一句可以利用来打击杂文作者们的最好托辞,但究竟“盛”在何处,还请编辑大人不吝赐教,可否?
常言道:“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刚有烟雨编辑对我写的沉默进行了点评:“从纯文学的角度看,语言流利,论、辩结合,结构紧凑,行文严谨。然牢骚太盛,言辞刻薄。谁是谁非,推出来让读者评论吧”
这位编辑的点评让人感到非常莫名其妙,既然“语言流利,论、辩结合,结构紧凑,行文严谨”为何又极度勉强地给了我一个通过?而“牢骚太盛,言辞刻薄”这句话,究竟又是什么意思?莫非是在指责我在无理取闹?抑或在暗示我写的沉默是在凭空杜撰颠倒黑白并无中生有?
什么叫“牢骚太盛”什么又叫“言辞刻薄”?
心有不平则鸣,这是写作杂文的基本源,况且我又不是凭空杜撰,更不是颠倒黑白,怎就成了“牢骚太盛”?如果我这种写作心态也叫“牢骚太盛”的话,那又何必写杂文?那杂文编辑也早应该被取缔才对。既然写杂文的人,被无理地称作“牢骚太盛,言辞刻薄”的话,谁还敢继续写杂文?如果都不写杂文了,那某文学网站还挂个“杂文版”干什么?如果取缔杂文版,解散杂文编辑,并封杀所有的杂文写手的id和文集,不就可以再也不用去听“牢骚”了吗?
心有不平则鸣,是杂文写作之最基本的原动力,至于如何“鸣”则就属于写作手法的问题了。既然我写的沉默一文已经被编辑大人判断为:“从纯文学的角度看,语言流利,论、辩结合,结构紧凑,行文严谨”那么又如何会产生“牢骚太盛,言辞刻薄”这种莫名其妙的结论?
编辑点评,很显然是前言不搭后语,自相矛盾!
总喜欢发牢骚者,无非是喜欢进行反复地抱怨而已,而抱怨,也自然有各种方式,但最常见的抱怨方式无非就是无端地去指责或诋毁他人。
我就不明白了:既然“从纯文学的角度看,语言流利,论、辩结合,结构紧凑,行文严谨”那么又如何会变成“牢骚太盛,言辞刻薄”?
杂文写作,能完全避免“发牢骚”的嫌疑吗?
而“牢骚”这个词,又该如何去定义?
汉典对“发牢骚”一词的定义是:发泄烦闷不满的情绪。这种解释,与“心有不平则鸣”的说法,好像差不多相同,但,却总让人觉得还是有些不同之处。
编辑指责我“牢骚太盛”我倒觉得某些编辑的做法让人深感迷糊,甚至让人无法理解。因为无法理解,所以自然疑问多多,而疑问一旦产生,就自然想要求个合情合理的说法,这难道也算得上是“牢骚太盛,言辞刻薄”么?
不错,编辑大人可以主观地把别人心中因为怀有不平而产生的疑问一厢情愿地去解释成“牢骚太盛”但,这么做的结果是什么?结果无非就是:让别人的心情更加无端地填堵,也更容易让读者产生更多更大的不平之气。
如果我写的杂文是凭空杜撰,那编辑大人满可以把我认作一个捣乱分子,如果我的杂文属于莫须有的指鹿为马,那么编辑大人也满可以把我的杂文给打入地狱。然而事实上编辑没这么做,却反而弄出:“从纯文学的角度看,语言流利,论、辩结合,结构紧凑,行文严谨。然牢骚太盛,言辞刻薄。谁是谁非,推出来让读者评论吧”这种令人啼笑皆非自相矛盾的点评出来,而像这种自相矛盾的点评方式,又究竟是因为受了谁的“牢骚太盛”之影响而引出来的?
一句“牢骚太盛”就可以彻底否定掉无数的杂文,假如有人打算刻意地去否定杂文作者们之心血之作的话。
杂文写作,原本就跟“发牢骚”有着异曲同工的行为特点:乱发牢骚,也是发牢骚,而杂文自然也是为了发“牢骚”而写:心有不平则鸣,不但是“发牢骚”之行为的基本源,也是杂文写作的基本动力。
乱发牢骚与杂文写作之间的区别,唯一不同的地方无非就是:乱发牢骚的行为,可能是有真凭实据的也可能是空穴来风甚至是无凭无据的胡乱指责,而写作杂文,则必须要摆事实讲道理更要讲理性及讲逻辑。
我实在搞不清楚我写的沉默一文,究竟在什么地方没有摆事实没有讲道理了?又怎么就变成了“牢骚太盛”?
真正的事实是:并不是我真的“牢骚太盛”而恰恰是某些网站及该网站上的一部分编辑之实际做法,实在令读者们如鲠在喉,甚至逼着读者走到了一个如果不鸣就非常不愉快的地步。
“牢骚太盛”真是一句可以利用来打击杂文作者们的最好托辞,但究竟“盛”在何处,还请编辑大人不吝赐教,可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