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学校的影响(1) (2/2)
二四中文网 www.24zw.net,自卑与超越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倾诉:有一个问题儿童在家中非常乖巧,但一到学校就会到处惹麻烦。我们可以猜测,父母一定给他提供了一种舒适安逸的生活环境。在家中,他不必发现自己的错误,不必做任何的测试。可是,学校里没有人宠溺他,他因此而受到严重的打击。
有一个儿童,自从进入学校开始,就不想干任何事,只是在不停地嘲笑老师说的每一句话。学校对于他来说,似乎没有一点吸引力,周围的人都认为他很低能。我见到他之后,问道:“你为什么总是嘲笑老师呢?大家对这一点都很奇怪。”他说:“学校简直太可笑了,父母把我送进来,我会变成傻子的。”原来他常常受到家人的讥讽,他认为每个新环境都是嘲弄他的诡计的一部分。我对他说他太重视自己的尊严了,其实别人并没有这样的想法。然后,他渐渐开始对学校感兴趣,并且获得了进步。
教师的工作就是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并纠正父母的错误做法。他们会发现:有的孩子在家中已经被锻炼得容易对别人产生兴趣,并且已经有了接受社会生活的心理准备。如果一个人对一件事没有心理准备,就会心慌犹豫,或者畏首畏尾。有一些孩子之所以落于人后,并非是因为他们低能,而是因为他们在适应社会的过程中犹犹豫豫。如果想为他们提供帮助,教师是最佳的人选。
然而,教师要如何为他们提供帮助呢?教师的职责与母亲是一样的,比如培养对学生的兴趣并与他们建立联系。如果一个孩子入学后无法和老师、同学和睦相处,往往会受到老师的批评和责难,他会因此更加讨厌学校。需要承认的一点是,如果我是一个学生,在学校里经常受到他人的讥笑,我也会对学校失去兴趣。我会试图逃避学校的环境,并向另一个领域发展。一般来说,那些淘气不好管的坏学生,大多是把学校看作令人讨厌的地方,并且总是想逃开。他们智力上并没有问题,在很多时候他们是很有才华的,比如说,编造逃学的理由或是模仿家长的笔迹进行签名等。他们会将目标转向校外同样喜欢逃学的孩子。这样的群体会给予他们莫大的赞赏,他们会非常感兴趣,并且因此认为自己存在很大的价值。让他们开心的圈子其实是问题少年群体,而不是学校。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会越来越脱离正常环境,甚至踏上犯罪的不归路。
在吸引儿童注意之前,老师必须要了解他之前对哪些事物感兴趣,并且试图让他相信:经过努力,在这些事物上,他可以获得成就感。当孩子在某方面有信心时,用其他的东西刺激他就变得很容易了。所以,我们一定要在最初先了解孩子对世界的态度,最喜欢什么东西,哪个感官最敏锐等。有些孩子喜欢倾听,有些喜欢运动,有些喜欢观察人和物。他们可能不会注意听老师的讲解,因为他们不喜欢集中注意力倾听别人的话语,假如这样的孩子不能通过眼睛来学习更多的东西,他们就会落后。或许有人会认为他们智力低下,或者干脆归咎于遗传的因素。其实在这一点上,老师和家长是无法逃脱干系的,他们并没有找到一种合适的方法来充分调动孩子的兴趣。我并不赞成对孩子进行特殊性的教育,我的意思是说我们应该发掘他的兴趣,并激励他在这个方向上做出努力。如今,视频教学的方式被很多学校采纳,他们用学生能够接受的方式来编辑教材。比如,可以将课程用绘画、塑像的方式呈现在学生的眼前,这种方式是值得推行的。最好的教育方式是将课程与生活中的其他部分结合在一起,这样可以让孩子明确学习的目的及所学知识的意义。或许有人会提出疑问:将知识传输给孩子以及让他们学会思考的方式,哪一个方法更合适呢?我的想法是,我们不能将这两种方法简单地对立起来,两者是可以一起运用的。比如说将数学和怎样建造房屋联系在一起,让他们去计算需要木材的数量,以及它可以供多少人居住等,这些都会对他们有很大的帮助。有时,我们将不同课程放在一起教授会产生良好的效果。有时需要请专家帮我们将课程和生活联系起来。比如说,老师可以带学生去郊外散步,让他们发掘自己对什么最感兴趣。同时,可以教他们认识生活的每个方面,比如,动植物的进化、构造、运用,湿度对植物的影响,人类历史发展过程。当然,我们首先要保证教师对学生是有兴趣的,假如不满足这个条件,就不要期待他可以用我们所期望的方式来教育孩子。
我们发现一个现象:在现行教育体制下,孩子在入学前已经在竞争方面做了很多准备,而合作方面却非常匮乏。在入学后的生活中,我们也在不断地锻炼他们的竞争能力,对于孩子来说,这是件不幸的事。假如他可以击败别的孩子名列前茅,他的不幸未必会比落于人后的孩子少。无论是哪一种情况,他都会只将焦点停留在自己身上。他将只关注怎样获得对自己有利的东西,而不会想到奉献和施舍。这就好比在一个家庭中,每个成员都是平等的个体,应该凝聚起来,处于一个班的同学也是一样的。只有采用这样的方式,才会让孩子们产生好奇,并觉得合作是快乐的。我见过很多问题儿童,他们都会在与人合作后改变自己的态度。
有这样一个儿童,他出生后,觉得家庭中的每个人都是与他对立的,因此,他认为,在学校里也会有很多人和他作对。他在学校的成绩很差,父母知道后对他进行了惩罚。这其实是很普遍的:孩子的成绩不好,老师会进行指责,回到家父母得知这个消息后,也会对其进行惩罚。这样的事情如果连续发生两次,就会让人觉得很沮丧。正因为这样,这个孩子还会一直处于差生的行列,并且经常在班上捣乱。后来,他遇到一位老师,该老师比较了解情况,他向这个孩子解释为什么会有人人都与他为敌的感觉。老师发动大家给他提供帮助,并让他认为自己是有朋友的,后来,这个孩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有时,有些人会对我们这样的教育方式提出质疑,怕它在教导孩子的过程中不能使孩子真正学会了解别人并与人合作,然而,事实上,孩子比大人更加善解人意。有一次,一个母亲来见我,带着她两岁的女儿和三岁的儿子。趁母亲不备,小女孩爬到一张桌子上。母亲被吓坏了,她却不敢动弹怕吓到孩子,只是惊呼:“快点儿下来。”小女孩并不理会,而她的儿子说:“别动。”女孩子马上就下来了。比起母亲,男孩对女孩的了解更多,所以也能够更好地处理此事。
有这样一种观点:如果想让班里的同学进行合作,最好能让他们学会自我管理。然而,我们必须得到老师的指导,才能尝试这样的做法,而且,在进行之前,一定要确定他们有这样的能力,否则,孩子们不会用严肃的态度来对待这件事,在他们眼中,这仅仅是一种游戏而已。结果,他们或许比老师更苛刻。他们或许会利用这样的机会来排挤对手,或者树立自己的权威,所以,在最开始,教师就应该给予学生明确的提醒和劝告。
倾诉:有一个问题儿童在家中非常乖巧,但一到学校就会到处惹麻烦。我们可以猜测,父母一定给他提供了一种舒适安逸的生活环境。在家中,他不必发现自己的错误,不必做任何的测试。可是,学校里没有人宠溺他,他因此而受到严重的打击。
有一个儿童,自从进入学校开始,就不想干任何事,只是在不停地嘲笑老师说的每一句话。学校对于他来说,似乎没有一点吸引力,周围的人都认为他很低能。我见到他之后,问道:“你为什么总是嘲笑老师呢?大家对这一点都很奇怪。”他说:“学校简直太可笑了,父母把我送进来,我会变成傻子的。”原来他常常受到家人的讥讽,他认为每个新环境都是嘲弄他的诡计的一部分。我对他说他太重视自己的尊严了,其实别人并没有这样的想法。然后,他渐渐开始对学校感兴趣,并且获得了进步。
教师的工作就是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并纠正父母的错误做法。他们会发现:有的孩子在家中已经被锻炼得容易对别人产生兴趣,并且已经有了接受社会生活的心理准备。如果一个人对一件事没有心理准备,就会心慌犹豫,或者畏首畏尾。有一些孩子之所以落于人后,并非是因为他们低能,而是因为他们在适应社会的过程中犹犹豫豫。如果想为他们提供帮助,教师是最佳的人选。
然而,教师要如何为他们提供帮助呢?教师的职责与母亲是一样的,比如培养对学生的兴趣并与他们建立联系。如果一个孩子入学后无法和老师、同学和睦相处,往往会受到老师的批评和责难,他会因此更加讨厌学校。需要承认的一点是,如果我是一个学生,在学校里经常受到他人的讥笑,我也会对学校失去兴趣。我会试图逃避学校的环境,并向另一个领域发展。一般来说,那些淘气不好管的坏学生,大多是把学校看作令人讨厌的地方,并且总是想逃开。他们智力上并没有问题,在很多时候他们是很有才华的,比如说,编造逃学的理由或是模仿家长的笔迹进行签名等。他们会将目标转向校外同样喜欢逃学的孩子。这样的群体会给予他们莫大的赞赏,他们会非常感兴趣,并且因此认为自己存在很大的价值。让他们开心的圈子其实是问题少年群体,而不是学校。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会越来越脱离正常环境,甚至踏上犯罪的不归路。
在吸引儿童注意之前,老师必须要了解他之前对哪些事物感兴趣,并且试图让他相信:经过努力,在这些事物上,他可以获得成就感。当孩子在某方面有信心时,用其他的东西刺激他就变得很容易了。所以,我们一定要在最初先了解孩子对世界的态度,最喜欢什么东西,哪个感官最敏锐等。有些孩子喜欢倾听,有些喜欢运动,有些喜欢观察人和物。他们可能不会注意听老师的讲解,因为他们不喜欢集中注意力倾听别人的话语,假如这样的孩子不能通过眼睛来学习更多的东西,他们就会落后。或许有人会认为他们智力低下,或者干脆归咎于遗传的因素。其实在这一点上,老师和家长是无法逃脱干系的,他们并没有找到一种合适的方法来充分调动孩子的兴趣。我并不赞成对孩子进行特殊性的教育,我的意思是说我们应该发掘他的兴趣,并激励他在这个方向上做出努力。如今,视频教学的方式被很多学校采纳,他们用学生能够接受的方式来编辑教材。比如,可以将课程用绘画、塑像的方式呈现在学生的眼前,这种方式是值得推行的。最好的教育方式是将课程与生活中的其他部分结合在一起,这样可以让孩子明确学习的目的及所学知识的意义。或许有人会提出疑问:将知识传输给孩子以及让他们学会思考的方式,哪一个方法更合适呢?我的想法是,我们不能将这两种方法简单地对立起来,两者是可以一起运用的。比如说将数学和怎样建造房屋联系在一起,让他们去计算需要木材的数量,以及它可以供多少人居住等,这些都会对他们有很大的帮助。有时,我们将不同课程放在一起教授会产生良好的效果。有时需要请专家帮我们将课程和生活联系起来。比如说,老师可以带学生去郊外散步,让他们发掘自己对什么最感兴趣。同时,可以教他们认识生活的每个方面,比如,动植物的进化、构造、运用,湿度对植物的影响,人类历史发展过程。当然,我们首先要保证教师对学生是有兴趣的,假如不满足这个条件,就不要期待他可以用我们所期望的方式来教育孩子。
我们发现一个现象:在现行教育体制下,孩子在入学前已经在竞争方面做了很多准备,而合作方面却非常匮乏。在入学后的生活中,我们也在不断地锻炼他们的竞争能力,对于孩子来说,这是件不幸的事。假如他可以击败别的孩子名列前茅,他的不幸未必会比落于人后的孩子少。无论是哪一种情况,他都会只将焦点停留在自己身上。他将只关注怎样获得对自己有利的东西,而不会想到奉献和施舍。这就好比在一个家庭中,每个成员都是平等的个体,应该凝聚起来,处于一个班的同学也是一样的。只有采用这样的方式,才会让孩子们产生好奇,并觉得合作是快乐的。我见过很多问题儿童,他们都会在与人合作后改变自己的态度。
有这样一个儿童,他出生后,觉得家庭中的每个人都是与他对立的,因此,他认为,在学校里也会有很多人和他作对。他在学校的成绩很差,父母知道后对他进行了惩罚。这其实是很普遍的:孩子的成绩不好,老师会进行指责,回到家父母得知这个消息后,也会对其进行惩罚。这样的事情如果连续发生两次,就会让人觉得很沮丧。正因为这样,这个孩子还会一直处于差生的行列,并且经常在班上捣乱。后来,他遇到一位老师,该老师比较了解情况,他向这个孩子解释为什么会有人人都与他为敌的感觉。老师发动大家给他提供帮助,并让他认为自己是有朋友的,后来,这个孩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有时,有些人会对我们这样的教育方式提出质疑,怕它在教导孩子的过程中不能使孩子真正学会了解别人并与人合作,然而,事实上,孩子比大人更加善解人意。有一次,一个母亲来见我,带着她两岁的女儿和三岁的儿子。趁母亲不备,小女孩爬到一张桌子上。母亲被吓坏了,她却不敢动弹怕吓到孩子,只是惊呼:“快点儿下来。”小女孩并不理会,而她的儿子说:“别动。”女孩子马上就下来了。比起母亲,男孩对女孩的了解更多,所以也能够更好地处理此事。
有这样一种观点:如果想让班里的同学进行合作,最好能让他们学会自我管理。然而,我们必须得到老师的指导,才能尝试这样的做法,而且,在进行之前,一定要确定他们有这样的能力,否则,孩子们不会用严肃的态度来对待这件事,在他们眼中,这仅仅是一种游戏而已。结果,他们或许比老师更苛刻。他们或许会利用这样的机会来排挤对手,或者树立自己的权威,所以,在最开始,教师就应该给予学生明确的提醒和劝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