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中文网 24zw.net,艾客小雨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这是一句老话了。
最低处是海,水从高处流向海,水来自高处的大江大河,来自更高处的山泉溪流,水在最高处是云,云中有水,云中的水来自低处,看来水也是往高处走的,只不过水往高处走的时候,已经改变了自己的模样,幻化成蒸汽和白雾。我不知道人往高处走的时候,是否也会像水那样,必须改变原来的模样才能如愿?但是我知道柔弱的水一旦上了天空以后,常常用闪电雷鸣说话,毫无顾忌地施展它翻云覆雨的本领,有时候人亦如此,而人所想往的高处其实也就是权势和名利地位的高处,抑或精神境界的高处,然而能一直高处的却是山。并非人,山有突起的峭壁,峻岭层峦,直插云霄的悬崖剑峰,惟有山才能久立于天地间,永远在高处独占无限风光。
诗人说:“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有时候觉得人生就像登山,虽然充满了艰难,但是心灵又必须要积极向上;就算是被命运抛入谷底,仍不气馁;哲人说;“比海洋更宽广的是人的胸怀。”有时候觉得生命就像河流,幼儿如起源般灵澈,童年如小溪清洌,少年如上游在迷茫中寻觅方向,青壮年有如中游激荡莽撞,老年有如下游宽阔平缓,生命的另一端如海洋一样广阔吗?我不得而知。
愚公所移的那太行、王屋二山,其实是象征着一种难以克服的困难。当愚公以他执着虔诚的意志感动了天帝,天帝命令夸娥氏的两个儿子一夜之间搬走了两座大山。想想愚公眼望着门前的一马平川也应该了却夙愿了吧?然而,未必如此,山被移走之后,所有的飞禽走兽、一草一木、连同山泉溪流全部被带走,生态环境也就被彻底破坏掉了,没有了植被,没的了水源,也没有了动物,更没有两座大山挡住愚公的去路,家门前那一望无际的空地也只能放任风沙肆虐了,而老眼昏花的愚公出门不到一个时辰,恐怕连方向都辨不清了,那么他岂不是要迷途在这风沙无边的不毛之地上了吗?这样看来,愚公的居住环境可能连移山之前都不如,由此带来的后果可能就是愚公举家搬迁了,愚公之“愚”真是愚不可及,早知最终要搬家,当初又何必去移山呢?
当倾盆大雨注满河流,百川之水又奔向大江河,江河的水面变得宽大浩淼起来,江河之神河伯随波涛泱泱而行,他禁不住自鸣得意起来,以为自己已经是天下间最大的水了,当他顺流来到北海的时候,不由得惊呆了,原来天下间最大的水是不见边际辽阔的海洋,可是海神却说自己若于天地宇宙相比实在是不值一提,面对着海的谦逊吧?惭愧的河伯只有笑自己孤陋寡闻,少见多怪了。
哪么人呢?有如沧海一粟,泰山一石,在天地这间更是微乎其微,山不自高,人何以自高?海不自大,人何以自大?
山在高处总是静止耸立,海在低处一直喧哗澎湃。
通常,抒情的诗文都讲究情景交融,作者心情好时,就算是寥落寂寂的秋天,也能领悟出一番豪情惬意来,反之,即使是青光明媚的三月,字里行间流露的也是失意和感伤,自然界的风光万物都被染上了感情色彩,如果说山和海也有思想感情的话,那么海的喧哗是为了身处最低处鸣不平吗?水相互拥挤着掀起惊涛骇浪,那是水在反抗,为自己的处境高声疾呼吗?那么山的无言是因为失去了运动的自由而耿耿于怀呢?还是因为没有发言的权利而嘟囔着,独生闷气呢?山的气度会如此小器吗?海的品格会如此狭隘吗?
山以稳重的大将风度无声屹立于天地之间,沉默着,沉默并不代表无话可说,山从不为自己辩解什么,任一切尽在不言中。海以宽阔博大的胸襟迎接着奔向自己的浩荡百川,无所谓滚滚巨浪,也无所谓涓涓细流,海都有会为它们的到来唱起欢快的迎宾曲。
然而也有不肯静止的山,也有不愿喧哗的海。不肯静止的山是火山,它以厚积薄发的习惯喷射出冲天的烟尘和岩浆,不愿喧哗的海是冬天的海,比如北冰洋,常年冰雪覆盖,能够听到的声音也就是狂风呼号,雪花飘落。
伯牙鼓琴,意在高山时,心中所想的是高山峻岭的壮丽,子期听出了泰山般的巍然雄壮;意在流水时,心中所想的是流水的滚滚奔流,子期听出了黄河长江般浩荡悠长,因为对人生、自然有了相同的理解和认识,才会对琴声和音乐有相同的感受,才会心有灵犀,知音难寻,只因琴声流淌出真切的情感,才让伯牙和子期成了最好最经典的一对朋友,而高山流水则成了两颗心交流的媒介。
临高使人心旷,临流使人意远,以亲近自然的方式,培养高雅的气度,也不失为一种美好的方式。
理解山,阅读水,山有山的睿智,海有海的般若,留给人以无穷的启示
山总是沉默,沉默是金,海不停喧哗,也许不沉默是白金。
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这是一句老话了。
最低处是海,水从高处流向海,水来自高处的大江大河,来自更高处的山泉溪流,水在最高处是云,云中有水,云中的水来自低处,看来水也是往高处走的,只不过水往高处走的时候,已经改变了自己的模样,幻化成蒸汽和白雾。我不知道人往高处走的时候,是否也会像水那样,必须改变原来的模样才能如愿?但是我知道柔弱的水一旦上了天空以后,常常用闪电雷鸣说话,毫无顾忌地施展它翻云覆雨的本领,有时候人亦如此,而人所想往的高处其实也就是权势和名利地位的高处,抑或精神境界的高处,然而能一直高处的却是山。并非人,山有突起的峭壁,峻岭层峦,直插云霄的悬崖剑峰,惟有山才能久立于天地间,永远在高处独占无限风光。
诗人说:“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有时候觉得人生就像登山,虽然充满了艰难,但是心灵又必须要积极向上;就算是被命运抛入谷底,仍不气馁;哲人说;“比海洋更宽广的是人的胸怀。”有时候觉得生命就像河流,幼儿如起源般灵澈,童年如小溪清洌,少年如上游在迷茫中寻觅方向,青壮年有如中游激荡莽撞,老年有如下游宽阔平缓,生命的另一端如海洋一样广阔吗?我不得而知。
愚公所移的那太行、王屋二山,其实是象征着一种难以克服的困难。当愚公以他执着虔诚的意志感动了天帝,天帝命令夸娥氏的两个儿子一夜之间搬走了两座大山。想想愚公眼望着门前的一马平川也应该了却夙愿了吧?然而,未必如此,山被移走之后,所有的飞禽走兽、一草一木、连同山泉溪流全部被带走,生态环境也就被彻底破坏掉了,没有了植被,没的了水源,也没有了动物,更没有两座大山挡住愚公的去路,家门前那一望无际的空地也只能放任风沙肆虐了,而老眼昏花的愚公出门不到一个时辰,恐怕连方向都辨不清了,那么他岂不是要迷途在这风沙无边的不毛之地上了吗?这样看来,愚公的居住环境可能连移山之前都不如,由此带来的后果可能就是愚公举家搬迁了,愚公之“愚”真是愚不可及,早知最终要搬家,当初又何必去移山呢?
当倾盆大雨注满河流,百川之水又奔向大江河,江河的水面变得宽大浩淼起来,江河之神河伯随波涛泱泱而行,他禁不住自鸣得意起来,以为自己已经是天下间最大的水了,当他顺流来到北海的时候,不由得惊呆了,原来天下间最大的水是不见边际辽阔的海洋,可是海神却说自己若于天地宇宙相比实在是不值一提,面对着海的谦逊吧?惭愧的河伯只有笑自己孤陋寡闻,少见多怪了。
哪么人呢?有如沧海一粟,泰山一石,在天地这间更是微乎其微,山不自高,人何以自高?海不自大,人何以自大?
山在高处总是静止耸立,海在低处一直喧哗澎湃。
通常,抒情的诗文都讲究情景交融,作者心情好时,就算是寥落寂寂的秋天,也能领悟出一番豪情惬意来,反之,即使是青光明媚的三月,字里行间流露的也是失意和感伤,自然界的风光万物都被染上了感情色彩,如果说山和海也有思想感情的话,那么海的喧哗是为了身处最低处鸣不平吗?水相互拥挤着掀起惊涛骇浪,那是水在反抗,为自己的处境高声疾呼吗?那么山的无言是因为失去了运动的自由而耿耿于怀呢?还是因为没有发言的权利而嘟囔着,独生闷气呢?山的气度会如此小器吗?海的品格会如此狭隘吗?
山以稳重的大将风度无声屹立于天地之间,沉默着,沉默并不代表无话可说,山从不为自己辩解什么,任一切尽在不言中。海以宽阔博大的胸襟迎接着奔向自己的浩荡百川,无所谓滚滚巨浪,也无所谓涓涓细流,海都有会为它们的到来唱起欢快的迎宾曲。
然而也有不肯静止的山,也有不愿喧哗的海。不肯静止的山是火山,它以厚积薄发的习惯喷射出冲天的烟尘和岩浆,不愿喧哗的海是冬天的海,比如北冰洋,常年冰雪覆盖,能够听到的声音也就是狂风呼号,雪花飘落。
伯牙鼓琴,意在高山时,心中所想的是高山峻岭的壮丽,子期听出了泰山般的巍然雄壮;意在流水时,心中所想的是流水的滚滚奔流,子期听出了黄河长江般浩荡悠长,因为对人生、自然有了相同的理解和认识,才会对琴声和音乐有相同的感受,才会心有灵犀,知音难寻,只因琴声流淌出真切的情感,才让伯牙和子期成了最好最经典的一对朋友,而高山流水则成了两颗心交流的媒介。
临高使人心旷,临流使人意远,以亲近自然的方式,培养高雅的气度,也不失为一种美好的方式。
理解山,阅读水,山有山的睿智,海有海的般若,留给人以无穷的启示
山总是沉默,沉默是金,海不停喧哗,也许不沉默是白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