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四中文网 www.24zw.net,巴山雪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阳春三月,桃红柳绿,蝶舞莺飞,巴山蜀水更著风流。看到窗外一幅幅大自然赐予的斑斓画卷,我的心早已随着远处悠扬的牧笛走进了梦中的山村。常言说:“心动不如行动。”我为何不走出蜗居步入青光呢?上个星期六,正好表哥邀请我去感受一下他乡下老家的新农村,这真让我正中下怀,喜出望外。
清晨,城中不绝于耳的汽车喇叭声和小贩的叫卖声把我早早地吵起了床。刚刚洗漱完毕,表哥就在楼下催我赶紧上路。坐在表哥的摩托车上,一出城,我就强烈地感受到山村的空气是那么清新、原野是那么地碧绿、炊烟是那么地亲切,心境顿时豁然开朗,一向内心狂热却又不喜张扬的我不知何时在脸上已写满了笑意。不到二十分钟,我们便到了表哥乡下的老家,果然是“这边风景独好”只见一幢幢包装考究的楼房掩映在绿树丛中,一条条水泥硬化的小道延伸到房前屋后,一树树洁白如雪的梨花迎风招展。我真没有想到在时隔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这儿却发生了日新月异、天翻地覆的变化。表哥看到我惊呆的模样,他立马向我介绍道:我们梅子垭村是全国扶贫开发构建和谐社会试点县中的一个示范点,目前全村按照“一水二路三产业四人居五民主”的要求正在精心打造,村容村貌较之以前有了很大改善。沿着整洁的小路我们很快到了他家落成不久的新居之中,表哥首先让我进入厨房欣赏了他亲自建造生产的沼气。随着电子打火按钮一转,一台精致的沼气专用灶具上迅速冒出了一团蓝色的火苗,它在不锈钢炒锅下燃烧时显得特别温情和美丽。这团火苗点燃了农民的新希望,也点燃了我蓝色的回忆。
在我依稀的记忆里,上世纪70年代末期,我们川北地区也曾发生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沼气运动。那声势、那激情、那干劲总是在脑海中难以磨灭。那一年我家所在的乡就可以管中窥豹,略知一二。乡政府、学校、医院、企业和每一个家庭几乎都发动起来了,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无人不做沼气之事。我家当时人口特多,父亲在乡小教书,母亲又体弱多病,姊妹兄弟6人平均年龄只有10岁左右。本来无能为力打沼气池,但生产队长始终不依不饶,我家只有逼迫从命。后来队长好几个夜晚踏着月色来检查,见我家有一群孩子在屋旁的菜园地里挑土,劳动十分认真,场面十分热闹,还在生产队的会议上进行了表扬。不过,时隔不久,热情顿减,体力耗尽,那口沼气池只张开了一个“嘴巴”就偃旗息鼓了。再说那么浩大的工程凭我家自身的实力真是异想天开。最后在生产队中能不辱使命、决战到底的户确实所剩无几。那时的沼气池全都选择在岩石上建造,施工难度特别大,锤子和錾子成了施工的主要工具。每口沼气池建造时间一般在半年以上,它由贮气坑、进料坑和出料坑三个部分组成,贮气坑大都可容纳两张桌子供16人吃饭的空间那么大。当时原料以青草为主,牛粪为辅,每天还要有专人割草补料。一口沼气池建成,家庭主要成员手上都会磨出血泡、长出老茧,全身折腾得腰酸背痛,整个人搞得精疲力竭。然而,由于其科技含量低、生产成本高、产气日渐少等原因,绝大多数沼气在给老百姓一场惊喜之后,就象天空的彩虹一样飘然而去。许多沼气池在使用一年半载之后就逐步变成了废品,有的成了粪坑,有的成了垃圾坑,有的干脆一填了之。最叫人难以抹去的是蓝色火焰中窜出的黑色记忆,那是大建沼气池的一个盛夏,乡政府旁的一户农家为了响应上级号召,全家男女老少齐上阵,千辛万苦建好一口大型沼气池。一天,在夕阳西下之时,儿子自告奋勇地去沼气池检查质量时遭遇窒息,父亲情急之下奋不顾身跳了下去,结果父子二人带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双双离开了人世。从那以后,人们看到沼气池那个黑魆的洞口就感到不寒而栗,心惊胆战。
春风和煦,万象更新。从那段黑色的记忆中走出来,我的心情逐渐平静了下来。作为沼气技术员的表哥便滔滔不绝地向我讲起了现代沼气的技术和特点。现代沼气环保节能、施工简单、科学安全。一个动作娴熟的技术员不到两天时间就可以用砖砌一个深1。8米、容积8—10立方米的标准沼气池。原料是自家猪牛粪,每日气量充足,三餐煮饭均有保证。整个投资成本只需1200元左右,且使用寿命在30—50年。在这次扶贫开发活动中,国家给每口沼气池补助1000元资金,实际每户人只付200—300元钱就可以用上清洁卫生的沼气。现在表哥已拿到了四川省农村能源办发给的技术员证书,听说前几天重庆到此参观新农村的领队人员看到这儿的沼气如此经济、实用、环保,还兴致盎然地聘请表哥去他们那儿当沼气技术辅导员呢。目前,象表哥这样的专业技术人员全县有40—50人常年活跃在新农村建设现场,这一新型群体已成为仪陇县规划、发展1万口沼气池的中坚力量。沼气池只是新农村建设中的一个配套项目,从那娇小玲珑的身躯中我们可以看到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性,从那熊熊燃烧的火焰中我们可以看到社会主义新农村迸发而出的勃勃生机。
阳春三月,桃红柳绿,蝶舞莺飞,巴山蜀水更著风流。看到窗外一幅幅大自然赐予的斑斓画卷,我的心早已随着远处悠扬的牧笛走进了梦中的山村。常言说:“心动不如行动。”我为何不走出蜗居步入青光呢?上个星期六,正好表哥邀请我去感受一下他乡下老家的新农村,这真让我正中下怀,喜出望外。
清晨,城中不绝于耳的汽车喇叭声和小贩的叫卖声把我早早地吵起了床。刚刚洗漱完毕,表哥就在楼下催我赶紧上路。坐在表哥的摩托车上,一出城,我就强烈地感受到山村的空气是那么清新、原野是那么地碧绿、炊烟是那么地亲切,心境顿时豁然开朗,一向内心狂热却又不喜张扬的我不知何时在脸上已写满了笑意。不到二十分钟,我们便到了表哥乡下的老家,果然是“这边风景独好”只见一幢幢包装考究的楼房掩映在绿树丛中,一条条水泥硬化的小道延伸到房前屋后,一树树洁白如雪的梨花迎风招展。我真没有想到在时隔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这儿却发生了日新月异、天翻地覆的变化。表哥看到我惊呆的模样,他立马向我介绍道:我们梅子垭村是全国扶贫开发构建和谐社会试点县中的一个示范点,目前全村按照“一水二路三产业四人居五民主”的要求正在精心打造,村容村貌较之以前有了很大改善。沿着整洁的小路我们很快到了他家落成不久的新居之中,表哥首先让我进入厨房欣赏了他亲自建造生产的沼气。随着电子打火按钮一转,一台精致的沼气专用灶具上迅速冒出了一团蓝色的火苗,它在不锈钢炒锅下燃烧时显得特别温情和美丽。这团火苗点燃了农民的新希望,也点燃了我蓝色的回忆。
在我依稀的记忆里,上世纪70年代末期,我们川北地区也曾发生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沼气运动。那声势、那激情、那干劲总是在脑海中难以磨灭。那一年我家所在的乡就可以管中窥豹,略知一二。乡政府、学校、医院、企业和每一个家庭几乎都发动起来了,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无人不做沼气之事。我家当时人口特多,父亲在乡小教书,母亲又体弱多病,姊妹兄弟6人平均年龄只有10岁左右。本来无能为力打沼气池,但生产队长始终不依不饶,我家只有逼迫从命。后来队长好几个夜晚踏着月色来检查,见我家有一群孩子在屋旁的菜园地里挑土,劳动十分认真,场面十分热闹,还在生产队的会议上进行了表扬。不过,时隔不久,热情顿减,体力耗尽,那口沼气池只张开了一个“嘴巴”就偃旗息鼓了。再说那么浩大的工程凭我家自身的实力真是异想天开。最后在生产队中能不辱使命、决战到底的户确实所剩无几。那时的沼气池全都选择在岩石上建造,施工难度特别大,锤子和錾子成了施工的主要工具。每口沼气池建造时间一般在半年以上,它由贮气坑、进料坑和出料坑三个部分组成,贮气坑大都可容纳两张桌子供16人吃饭的空间那么大。当时原料以青草为主,牛粪为辅,每天还要有专人割草补料。一口沼气池建成,家庭主要成员手上都会磨出血泡、长出老茧,全身折腾得腰酸背痛,整个人搞得精疲力竭。然而,由于其科技含量低、生产成本高、产气日渐少等原因,绝大多数沼气在给老百姓一场惊喜之后,就象天空的彩虹一样飘然而去。许多沼气池在使用一年半载之后就逐步变成了废品,有的成了粪坑,有的成了垃圾坑,有的干脆一填了之。最叫人难以抹去的是蓝色火焰中窜出的黑色记忆,那是大建沼气池的一个盛夏,乡政府旁的一户农家为了响应上级号召,全家男女老少齐上阵,千辛万苦建好一口大型沼气池。一天,在夕阳西下之时,儿子自告奋勇地去沼气池检查质量时遭遇窒息,父亲情急之下奋不顾身跳了下去,结果父子二人带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双双离开了人世。从那以后,人们看到沼气池那个黑魆的洞口就感到不寒而栗,心惊胆战。
春风和煦,万象更新。从那段黑色的记忆中走出来,我的心情逐渐平静了下来。作为沼气技术员的表哥便滔滔不绝地向我讲起了现代沼气的技术和特点。现代沼气环保节能、施工简单、科学安全。一个动作娴熟的技术员不到两天时间就可以用砖砌一个深1。8米、容积8—10立方米的标准沼气池。原料是自家猪牛粪,每日气量充足,三餐煮饭均有保证。整个投资成本只需1200元左右,且使用寿命在30—50年。在这次扶贫开发活动中,国家给每口沼气池补助1000元资金,实际每户人只付200—300元钱就可以用上清洁卫生的沼气。现在表哥已拿到了四川省农村能源办发给的技术员证书,听说前几天重庆到此参观新农村的领队人员看到这儿的沼气如此经济、实用、环保,还兴致盎然地聘请表哥去他们那儿当沼气技术辅导员呢。目前,象表哥这样的专业技术人员全县有40—50人常年活跃在新农村建设现场,这一新型群体已成为仪陇县规划、发展1万口沼气池的中坚力量。沼气池只是新农村建设中的一个配套项目,从那娇小玲珑的身躯中我们可以看到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性,从那熊熊燃烧的火焰中我们可以看到社会主义新农村迸发而出的勃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