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行记之二
二四中文网 www.24zw.net,北方秋天的童话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到了古城西安,得要倒换南去的车,但是出站时才发现天正下着雨,淋漓不止。打听后知道最早的车也在下午,中间这若干小时该如何打发呢,只好找个小店先住下来。
西安被称为古城,但实际现代气息早淹没了古都风貌,如果不是有一围的城墙方砖来表明,就完全找不到历史的痕迹了。
西安如许多城市一样,是座忙碌的城市。上班下班,生意往来,旅游度假,各色车轱辘不停歇的转好象还是不够人们用的,尽管这是个大雨天,仍然阻挡不了人们匆匆行色,中国人,比谁都忙。站在街边招呼旅行者休息的妇女们随处可见,看着她们不厌其烦的给路人介绍自己地方的种种好处或者将价格压到最低,你就能感受到生活的不易。其实呢,单从衣食来讲,受冷挨饿的国人确实已经不多,但是能有闲暇做精神追求的也确实不多,因为人与人之间巨大的物质拥有量的差异,加之社会理想的丧失,人们对物质的追求达到了疯狂程度,撇开道德,不择手段,从上至下,莫不有如此者。
终于在雨中等到车开时间,就急急进站上车,上了车就有一种很明显的感受——我要出国了。这是趟发往贵阳的车,也属于慢车系列,乘客自然多是贵州四川一带的人,他们的语言我几乎听不懂,好象我真的已经走了很远,忽然间世界这么陌生和孤独,漂泊感骤上心头。看看车中这些人,与昨晚所乘车的乘客身份大体相同,衣服和脸色都表明他们也是最底层的老百姓,再看看他们搁在行李架上的东西,都可以证明他们的处境。
坐在我右边的是一位四十上下的妇女,在她身旁围了三个孩子,大概年龄是十岁到十四五岁不等,问一下,真是她的孩子,一儿两女。她说是去西安做工的,孩子们放暑假后就来西安接她回去,家里有事需要她回去一趟,至于什么事她没讲我也不便再问。
车先是在平原上走了两小时,然后进入山区。我很诧异,我以为过了西安大体应该是平原居多了,没想到还有这么多高峻耸立的大山群,旁边一个小伙子介绍说这是秦岭,海拔两千六百多米的终南山就在秦岭东部。2005年的时候我曾去过华山,华山距离终南山并不很远,但是却远没有华山著名,可能是它缺了些险峻吧,两座山,基本相同的高度,命运却大不相同。不过反过来说,终南山因为不著名,所以少有人至,倒也清净,自然之物,清净是其长久之本。
火车沿着一条水前进,知道的人告诉我,前面路过的是汉水,现在正经过的是旬河,由于昨夜到今天上午有大雨,河水猛涨,一条正建的高速路的桥墩有些地方感觉已经淹没水中了。难怪前不久报道说陕南遭水灾,这场雨还算不上太大,桥就快要没于水中,而那些站在河边不远处的民房,似乎距离水面的垂直距离也不很远。秦岭地区看来也是块贫瘠地,尽管山上的植被相当完整,但可耕地却只有村子周围那么几小块,粮食不知道够不够糊口,一路走也看不到什么象样的工业。怎么这一路走一路都是穷模样呢?除了省城西安,诺大的陕西到底哪是富裕的。
坐在对面的一个年轻人取出他的面包和水开始进餐,根据他满脸疲惫的样子判断,要么是坐了很长时间的车了,要么是刚从某种劳动中出来。他吃的时候,我看到蹲在走道里的那妇女的三个孩子不停拿眼睛瞅人家的面包,妇女也许没注意,也许是装做没看到,但是那几个孩子饥饿神情都在脸上了,为什么那妇女不给孩子们准备点食物呢?孩子是最容易饿的,况且她们说是要回贵州老家去,这车可是要坐到明天下午的啊。那三个孩子一直看着年轻人吃完东西把食品袋子扔出车外才收回眼神重新在走道里低头坐下。我想起自己的童年,很多时候就是在饥饿中度过的,但是在今天,还有孩子要像我小时候一样忍受饥饿?想问问那妇女怎么不给孩子准备食物呢,但是终于还是没开口。
车在某个站停下来,顿时车里躁动了,我其时正在打瞌睡,被这一躁动叫醒,看时,原来是车窗外有小商贩在卖东西,车中人纷纷将些零碎小票递出窗交换来些小吃。坐在我旁边的妇女也在指挥三个孩子和外面交易,终于在火车重新开动时车里静了,满车人几乎都在吃,我看看那妇女和她的孩子,她们选择的是最便宜的面皮,这是北方一种很没营养的凉面食。尽管那面皮不是很合口的食物,但那三个孩子却吃得头也不抬,他们显然是太饿了。至于那位母亲,则在啃着一块干饼子,她甚至也没有买点水来,火车上本来有开水供应,但是此时已经被用完了。大约又过半小时,吃喝完毕的乘客们准备度过剩下的漫漫长夜了,有人在走道里铺了报纸睡下了,有人钻进没放东西的座位下睡去了,有座的那些人也袖起手打起了盹,整个车厢拥挤杂乱,但也安静,空气里弥散着复杂的气味,火车冷漠地驮着这群人在南秦岭的大山里穿进穿出,声音空旷,显得时远时近。
到了古城西安,得要倒换南去的车,但是出站时才发现天正下着雨,淋漓不止。打听后知道最早的车也在下午,中间这若干小时该如何打发呢,只好找个小店先住下来。
西安被称为古城,但实际现代气息早淹没了古都风貌,如果不是有一围的城墙方砖来表明,就完全找不到历史的痕迹了。
西安如许多城市一样,是座忙碌的城市。上班下班,生意往来,旅游度假,各色车轱辘不停歇的转好象还是不够人们用的,尽管这是个大雨天,仍然阻挡不了人们匆匆行色,中国人,比谁都忙。站在街边招呼旅行者休息的妇女们随处可见,看着她们不厌其烦的给路人介绍自己地方的种种好处或者将价格压到最低,你就能感受到生活的不易。其实呢,单从衣食来讲,受冷挨饿的国人确实已经不多,但是能有闲暇做精神追求的也确实不多,因为人与人之间巨大的物质拥有量的差异,加之社会理想的丧失,人们对物质的追求达到了疯狂程度,撇开道德,不择手段,从上至下,莫不有如此者。
终于在雨中等到车开时间,就急急进站上车,上了车就有一种很明显的感受——我要出国了。这是趟发往贵阳的车,也属于慢车系列,乘客自然多是贵州四川一带的人,他们的语言我几乎听不懂,好象我真的已经走了很远,忽然间世界这么陌生和孤独,漂泊感骤上心头。看看车中这些人,与昨晚所乘车的乘客身份大体相同,衣服和脸色都表明他们也是最底层的老百姓,再看看他们搁在行李架上的东西,都可以证明他们的处境。
坐在我右边的是一位四十上下的妇女,在她身旁围了三个孩子,大概年龄是十岁到十四五岁不等,问一下,真是她的孩子,一儿两女。她说是去西安做工的,孩子们放暑假后就来西安接她回去,家里有事需要她回去一趟,至于什么事她没讲我也不便再问。
车先是在平原上走了两小时,然后进入山区。我很诧异,我以为过了西安大体应该是平原居多了,没想到还有这么多高峻耸立的大山群,旁边一个小伙子介绍说这是秦岭,海拔两千六百多米的终南山就在秦岭东部。2005年的时候我曾去过华山,华山距离终南山并不很远,但是却远没有华山著名,可能是它缺了些险峻吧,两座山,基本相同的高度,命运却大不相同。不过反过来说,终南山因为不著名,所以少有人至,倒也清净,自然之物,清净是其长久之本。
火车沿着一条水前进,知道的人告诉我,前面路过的是汉水,现在正经过的是旬河,由于昨夜到今天上午有大雨,河水猛涨,一条正建的高速路的桥墩有些地方感觉已经淹没水中了。难怪前不久报道说陕南遭水灾,这场雨还算不上太大,桥就快要没于水中,而那些站在河边不远处的民房,似乎距离水面的垂直距离也不很远。秦岭地区看来也是块贫瘠地,尽管山上的植被相当完整,但可耕地却只有村子周围那么几小块,粮食不知道够不够糊口,一路走也看不到什么象样的工业。怎么这一路走一路都是穷模样呢?除了省城西安,诺大的陕西到底哪是富裕的。
坐在对面的一个年轻人取出他的面包和水开始进餐,根据他满脸疲惫的样子判断,要么是坐了很长时间的车了,要么是刚从某种劳动中出来。他吃的时候,我看到蹲在走道里的那妇女的三个孩子不停拿眼睛瞅人家的面包,妇女也许没注意,也许是装做没看到,但是那几个孩子饥饿神情都在脸上了,为什么那妇女不给孩子们准备点食物呢?孩子是最容易饿的,况且她们说是要回贵州老家去,这车可是要坐到明天下午的啊。那三个孩子一直看着年轻人吃完东西把食品袋子扔出车外才收回眼神重新在走道里低头坐下。我想起自己的童年,很多时候就是在饥饿中度过的,但是在今天,还有孩子要像我小时候一样忍受饥饿?想问问那妇女怎么不给孩子准备食物呢,但是终于还是没开口。
车在某个站停下来,顿时车里躁动了,我其时正在打瞌睡,被这一躁动叫醒,看时,原来是车窗外有小商贩在卖东西,车中人纷纷将些零碎小票递出窗交换来些小吃。坐在我旁边的妇女也在指挥三个孩子和外面交易,终于在火车重新开动时车里静了,满车人几乎都在吃,我看看那妇女和她的孩子,她们选择的是最便宜的面皮,这是北方一种很没营养的凉面食。尽管那面皮不是很合口的食物,但那三个孩子却吃得头也不抬,他们显然是太饿了。至于那位母亲,则在啃着一块干饼子,她甚至也没有买点水来,火车上本来有开水供应,但是此时已经被用完了。大约又过半小时,吃喝完毕的乘客们准备度过剩下的漫漫长夜了,有人在走道里铺了报纸睡下了,有人钻进没放东西的座位下睡去了,有座的那些人也袖起手打起了盹,整个车厢拥挤杂乱,但也安静,空气里弥散着复杂的气味,火车冷漠地驮着这群人在南秦岭的大山里穿进穿出,声音空旷,显得时远时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