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四中文网 www.24zw.net,天行有常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今,王肃的“王学”已经是郑学之外的一大重要思想了。
当然,仅以现在的情况来看,郑学依然是经学界的巨无霸,郑玄的地位,就和后来魏晋时代的那些名士推崇的何晏一般,甚至犹有过之。
对于经学,来自后世的司马师表示虽然他不知道郑学和王学是什么,但是他知道郑玄是位牛人,而对于王肃,司马师原本不认识他,却对他的父亲如雷贯耳。
在《三国演义》里硬生生被拿来当诸葛亮陪衬、活生生被在阵前骂死的大魏兰陵成侯,王朗王司徒。
当然,司马师能确定,王朗的死期只不过是和诸葛亮北征的时间线对上了而已,《三国演义》这种三分史实、七分演义的东西,当不得真!
对于未来的弟媳妇王元姬,司马师表示人都没嫁过来,没相处过,他能怎么评价吗?
有这个时间,他还不如多让人训练一下那些被他收入府中养育的战争孤儿们呢,加强他们家坞堡营壁的防卫体系呢!
作者有话要说:安排阿师收容、训练战争孤儿是有原因的Orz想想我觉得这种情况最符合史实啊!
史书记载高平陵之变前,“初,帝阴养死士三千,散在人间,至是一朝而集,众莫知所出也”。这三千死士哪里来的?总不能真的是变出来的吧?想要忠心的话,真的要像那些小说里一样,收养孤儿从小培养了。
至于坞堡,最初形成于王莽乱政的天凤年间,王朝末年的乱世,各地富商豪强为求自保修建的,建筑外观和西方城堡相似,四周常环以深沟高墻,内部房屋毗联,四隅与中央另建塔台高楼,大型的坞堡相当村落,较小的一如宅院,有的旁侧另附田圃、池塘。大的坞堡基本上就保证里头的人自给自足。
子元他们家也算和门阀搭边了,乱世修坞堡也算是正常,至于守卫,当然需要人手,收集孤儿和后来的阴养死士都能解释了233333
第108章似曾
司马师只在司马昭成婚的时候回了一趟洛阳,回来的时候想要拜访其他人,听闻有许多都出去游历去了。
曹叡的浮华案这么一弄,对于青年士子的伤害非常大。
虽然有许多人都是经学传家的世家,但是年轻人都喜欢跟随潮流,许多世家子弟因为浮华案的牵连而断送了自己的前途,抑郁难平。
但是现在世家子弟的父辈们正当年,再当个二三十年绝对没问题,对于许多人的父辈来说,自家还有足够的机会为子孙打算。
说来也是好笑,司马师在大魏各处游历的时候也碰见过其他人,私底下听说有人相聚的时候还有弄学会,这回倒不是借玄学清谈来抒发自己的抱负了,而是切切实实地直抒胸臆,言谈之间少不了怨愤之词。
不过要不是司马师也属于浮华案中的倒霉蛋的一员,恐怕也没有那么容易得到消息。
对于原本大张旗鼓搞学会的那些人来说,可以说是很长记性了,所以说挫折使人成长啊!
从这一点其实就可以看出浮华士人们已经有很明显的排外倾向了,要是未来想要和他们打好关系或者放心地用他们的话,司马师之前的那一步算是走对了。
何晏从曹丕的时候就不受皇帝的喜爱,他也习惯了,不过是彻底绝了为官的希望罢了,而司马师也算早就心中有数。
要说浮华案对四聪八达里的人谁伤害最大的话,诸葛诞等人是八达的水平还好一点,四聪里的那几个就真的是要吐血了,其中又以夏侯玄为最。
可是太和四年浮华案刚发生的时候,就算夏侯玄的亲舅舅曹真是大司马,也无力回天。
浮华案后曹叡就给曹真、司马懿升了官,虽然是因为七月后要命他们率军伐蜀,但也可以看作是以官职换他们闭嘴,不要对浮华案插话。
今,王肃的“王学”已经是郑学之外的一大重要思想了。
当然,仅以现在的情况来看,郑学依然是经学界的巨无霸,郑玄的地位,就和后来魏晋时代的那些名士推崇的何晏一般,甚至犹有过之。
对于经学,来自后世的司马师表示虽然他不知道郑学和王学是什么,但是他知道郑玄是位牛人,而对于王肃,司马师原本不认识他,却对他的父亲如雷贯耳。
在《三国演义》里硬生生被拿来当诸葛亮陪衬、活生生被在阵前骂死的大魏兰陵成侯,王朗王司徒。
当然,司马师能确定,王朗的死期只不过是和诸葛亮北征的时间线对上了而已,《三国演义》这种三分史实、七分演义的东西,当不得真!
对于未来的弟媳妇王元姬,司马师表示人都没嫁过来,没相处过,他能怎么评价吗?
有这个时间,他还不如多让人训练一下那些被他收入府中养育的战争孤儿们呢,加强他们家坞堡营壁的防卫体系呢!
作者有话要说:安排阿师收容、训练战争孤儿是有原因的Orz想想我觉得这种情况最符合史实啊!
史书记载高平陵之变前,“初,帝阴养死士三千,散在人间,至是一朝而集,众莫知所出也”。这三千死士哪里来的?总不能真的是变出来的吧?想要忠心的话,真的要像那些小说里一样,收养孤儿从小培养了。
至于坞堡,最初形成于王莽乱政的天凤年间,王朝末年的乱世,各地富商豪强为求自保修建的,建筑外观和西方城堡相似,四周常环以深沟高墻,内部房屋毗联,四隅与中央另建塔台高楼,大型的坞堡相当村落,较小的一如宅院,有的旁侧另附田圃、池塘。大的坞堡基本上就保证里头的人自给自足。
子元他们家也算和门阀搭边了,乱世修坞堡也算是正常,至于守卫,当然需要人手,收集孤儿和后来的阴养死士都能解释了233333
第108章似曾
司马师只在司马昭成婚的时候回了一趟洛阳,回来的时候想要拜访其他人,听闻有许多都出去游历去了。
曹叡的浮华案这么一弄,对于青年士子的伤害非常大。
虽然有许多人都是经学传家的世家,但是年轻人都喜欢跟随潮流,许多世家子弟因为浮华案的牵连而断送了自己的前途,抑郁难平。
但是现在世家子弟的父辈们正当年,再当个二三十年绝对没问题,对于许多人的父辈来说,自家还有足够的机会为子孙打算。
说来也是好笑,司马师在大魏各处游历的时候也碰见过其他人,私底下听说有人相聚的时候还有弄学会,这回倒不是借玄学清谈来抒发自己的抱负了,而是切切实实地直抒胸臆,言谈之间少不了怨愤之词。
不过要不是司马师也属于浮华案中的倒霉蛋的一员,恐怕也没有那么容易得到消息。
对于原本大张旗鼓搞学会的那些人来说,可以说是很长记性了,所以说挫折使人成长啊!
从这一点其实就可以看出浮华士人们已经有很明显的排外倾向了,要是未来想要和他们打好关系或者放心地用他们的话,司马师之前的那一步算是走对了。
何晏从曹丕的时候就不受皇帝的喜爱,他也习惯了,不过是彻底绝了为官的希望罢了,而司马师也算早就心中有数。
要说浮华案对四聪八达里的人谁伤害最大的话,诸葛诞等人是八达的水平还好一点,四聪里的那几个就真的是要吐血了,其中又以夏侯玄为最。
可是太和四年浮华案刚发生的时候,就算夏侯玄的亲舅舅曹真是大司马,也无力回天。
浮华案后曹叡就给曹真、司马懿升了官,虽然是因为七月后要命他们率军伐蜀,但也可以看作是以官职换他们闭嘴,不要对浮华案插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