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中文网 24zw.net,万历1592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四川和长江流域的某些地方很像,中国的先人修筑了大量的水利设施以确保洪水不会损害国家,而缅甸人压根就没有这个意识!
生活条件太好,自然优势太大,使得这群人只知道穷兵黩武,从来不知道发展生产。
所以来到了缅甸的汉民们第一件事情要做的就是拿起工具,和士兵们一起建设属于他们自己的家园。
兴修水利,建立基础公共设施成为了非常重要的事情,萧如薰让军队到处开山挖石头修筑水利工程,在移居的汉民中招募相关技术人才,懂水利的,懂工具的,木匠铁匠什么的一起上,商量一个可行的方案,在缅甸人乱搞的乱七八糟的防水设施的基础上,修筑简单的必要的河堤,确保勃固一带的最初的汉民聚居地是安全的,然后再去谈起他的。
一些设施需要从国内购买,或者直接从暹罗购买,人手到是够用了,军队加上迁移来的青壮男丁,几万人还是凑的出来的,搞工程不难,难的是技术人才少,而且工具不足,大部分人都要借用军队的武器去开荒砍伐,而从国内订购的大量农具和设备还有一段时间才能运送来。
其中也有叶梦熊的帮助,将仓库内的一些用不到的东西打包低价卖给了萧如薰,其中就有一些武器和大量的农具,也帮着萧如薰找一些水利方面的人才,帮助萧如薰在缅甸兴修水利,还帮着搜罗一些医师,一些年轻的喜欢四处闯荡的医师,打包一起送到缅甸,当然还是萧如薰提出的优厚待遇吸引了他们。
无论何时,人才都是最重要的,要是放到现代,萧如薰什么都别想得到,可是谢天谢地,官老爷们只在乎四书五经,只在乎会读书的进士,除了进士之外,三教九流的人才他们什么都不在意,待遇也低,地位也低,一听到萧如薰给他们优厚的待遇,甚至可以当镇南侯府的技术官员,忙不迭的就收拾行装拖家带口的去了。
在缅甸要是不搞水利,那是发展不起来的,同样,不搞医疗也是很要命的,现在缅甸的雨季过去了,要在下一个雨季来临之前搞好最基础的水利,确保不会发大水,也要搞好最基础的医疗条件,以免那些水土不服的百姓得病,到时候一病病死一大片,萧如薰哭都没地方哭。
现在吃东西喝水都不用担心,人数也不多,数万人的口粮,是军队里的火头军统一安排负责,干活的一天三顿,不干活的一天两顿,干活的一顿稀两顿干,不干活的一顿稀一顿干,总而言之,不亏待大家就是了。
萧如薰手里也的确有粮食,从暹罗得到的粮食,从各个部落手里得到的粮食,用莽应里的财宝交换而来的粮食,粮食一点都不缺,按照缅甸如今的气温,在靠南边的地方,萧如薰根据一批老农的意见,已经开始吩咐一批青壮耕田种地了。
这里的气温就没有在二十度以下的,水量还充沛,一年三熟都不是问题,老农们哭着说从没见过那么好的地方,要是老家也这样,就不用来这里了。
萧如薰询问了一批背井离乡的老农,得知他们原先住在关中,流浪到了山东,然后再到浙江,坐船来到了缅甸,家乡遭了冷灾,九月天冷的不正常,麦子发育不良,颗粒干瘪,收成大减,大家哭喊着老天爷不长眼,老天爷也不照顾他们,结果他们没钱交税,只能把最后的土地卖给那些一脸奸诈狡猾的地主豪绅,然后带着仅有的钱财逃难去了。
万历二十二年,北方地区已经开始出现了大降温的前兆,粮食减产十分严重。
在缅甸感受不到的严寒正在席卷着大明的北方,居住在长城以南的汉人尚且如此,居住在更北方的大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就是更是如此感觉的,天冷,冷的不正常,水草不丰了,牲畜养不下去了,越来越瘦了,不打膘了,再这样下去,大家就要饿死了,怎么办?抢他娘的!
抢谁?
汉人!
一轮新的南下风暴正在酝酿之中,而居住在深宫内的大老爷们,无论是皇帝还是内阁,都不曾关注这份可怕的南下风暴,当然,他们也习惯了,每当天冷的时候,边军就自发的开始戍边守卫,增加兵力,因为他们知道,天气一冷,游牧的蛮子就要南下来抢掠了。
当初萧如薰一战砍了三千多蛮子的人头,在长城外筑起了一座京观,整整两年,没有一名游牧骑兵敢于越过那座京观发起对长城的进攻,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京观的威慑力正在持续降低,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之中,受到严寒逼迫而生命遭受威胁的游牧人,将不得不克服心中的恐惧,再度南下。
这是他们的宿命,也是中原王朝的宿命,如果中原王朝不能彻底的杀光这些游牧人,就无法避免每年的边关战争,游牧人也是一样,如果天气不暖和,他们也无法避免冒着生命危险南下进攻汉人领土的命运。
现代的科学研究证明,当地表的平均温度每下降三摄氏度时,则大气中凝聚的水分将减少百分之二十,导致严重旱灾,年均温度一摄氏度的变化,可以反映在农业北界波动200-300千米,也就是说,一摄氏度的温度变化,将会决定两百千米到三百千米宽度的范围内,土地是否适合耕作。
温度高,则汉人农业北界向北扩张,汉人的势力也能往北扩张,人也能定居,粮食产量自然可以供给给军队,军队的军屯也能满足一部分军队的需要,而温度降低,则农业北界南移,无法耕种出粮食的土地是没有价值的,无法定居,人口只能南迁,则汉人的势力向南萎缩,汉军的防守底线也将继续向南萎缩,守卫长城就成为了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很多王朝末期的时候,版图都不断向南萎缩,不仅仅是军事力量的衰弱,更有温度的降低引发的汉民人口向南迁移事件,没有价值的土地是不需要去守护的,但是秦朝人建立的长城,是符合秦朝气候的建筑,未必适合大明朝,那个时候温暖,秦人的农业北界可以扩张到河套地区,可是现在,行吗?
萧如薰举目向北望去——在可以预见未来里,又将有一轮来自北方的风暴席卷着恐怖的刀枪,向九边汹涌而来。手机用户请浏览m.69zw.com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四川和长江流域的某些地方很像,中国的先人修筑了大量的水利设施以确保洪水不会损害国家,而缅甸人压根就没有这个意识!
生活条件太好,自然优势太大,使得这群人只知道穷兵黩武,从来不知道发展生产。
所以来到了缅甸的汉民们第一件事情要做的就是拿起工具,和士兵们一起建设属于他们自己的家园。
兴修水利,建立基础公共设施成为了非常重要的事情,萧如薰让军队到处开山挖石头修筑水利工程,在移居的汉民中招募相关技术人才,懂水利的,懂工具的,木匠铁匠什么的一起上,商量一个可行的方案,在缅甸人乱搞的乱七八糟的防水设施的基础上,修筑简单的必要的河堤,确保勃固一带的最初的汉民聚居地是安全的,然后再去谈起他的。
一些设施需要从国内购买,或者直接从暹罗购买,人手到是够用了,军队加上迁移来的青壮男丁,几万人还是凑的出来的,搞工程不难,难的是技术人才少,而且工具不足,大部分人都要借用军队的武器去开荒砍伐,而从国内订购的大量农具和设备还有一段时间才能运送来。
其中也有叶梦熊的帮助,将仓库内的一些用不到的东西打包低价卖给了萧如薰,其中就有一些武器和大量的农具,也帮着萧如薰找一些水利方面的人才,帮助萧如薰在缅甸兴修水利,还帮着搜罗一些医师,一些年轻的喜欢四处闯荡的医师,打包一起送到缅甸,当然还是萧如薰提出的优厚待遇吸引了他们。
无论何时,人才都是最重要的,要是放到现代,萧如薰什么都别想得到,可是谢天谢地,官老爷们只在乎四书五经,只在乎会读书的进士,除了进士之外,三教九流的人才他们什么都不在意,待遇也低,地位也低,一听到萧如薰给他们优厚的待遇,甚至可以当镇南侯府的技术官员,忙不迭的就收拾行装拖家带口的去了。
在缅甸要是不搞水利,那是发展不起来的,同样,不搞医疗也是很要命的,现在缅甸的雨季过去了,要在下一个雨季来临之前搞好最基础的水利,确保不会发大水,也要搞好最基础的医疗条件,以免那些水土不服的百姓得病,到时候一病病死一大片,萧如薰哭都没地方哭。
现在吃东西喝水都不用担心,人数也不多,数万人的口粮,是军队里的火头军统一安排负责,干活的一天三顿,不干活的一天两顿,干活的一顿稀两顿干,不干活的一顿稀一顿干,总而言之,不亏待大家就是了。
萧如薰手里也的确有粮食,从暹罗得到的粮食,从各个部落手里得到的粮食,用莽应里的财宝交换而来的粮食,粮食一点都不缺,按照缅甸如今的气温,在靠南边的地方,萧如薰根据一批老农的意见,已经开始吩咐一批青壮耕田种地了。
这里的气温就没有在二十度以下的,水量还充沛,一年三熟都不是问题,老农们哭着说从没见过那么好的地方,要是老家也这样,就不用来这里了。
萧如薰询问了一批背井离乡的老农,得知他们原先住在关中,流浪到了山东,然后再到浙江,坐船来到了缅甸,家乡遭了冷灾,九月天冷的不正常,麦子发育不良,颗粒干瘪,收成大减,大家哭喊着老天爷不长眼,老天爷也不照顾他们,结果他们没钱交税,只能把最后的土地卖给那些一脸奸诈狡猾的地主豪绅,然后带着仅有的钱财逃难去了。
万历二十二年,北方地区已经开始出现了大降温的前兆,粮食减产十分严重。
在缅甸感受不到的严寒正在席卷着大明的北方,居住在长城以南的汉人尚且如此,居住在更北方的大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就是更是如此感觉的,天冷,冷的不正常,水草不丰了,牲畜养不下去了,越来越瘦了,不打膘了,再这样下去,大家就要饿死了,怎么办?抢他娘的!
抢谁?
汉人!
一轮新的南下风暴正在酝酿之中,而居住在深宫内的大老爷们,无论是皇帝还是内阁,都不曾关注这份可怕的南下风暴,当然,他们也习惯了,每当天冷的时候,边军就自发的开始戍边守卫,增加兵力,因为他们知道,天气一冷,游牧的蛮子就要南下来抢掠了。
当初萧如薰一战砍了三千多蛮子的人头,在长城外筑起了一座京观,整整两年,没有一名游牧骑兵敢于越过那座京观发起对长城的进攻,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京观的威慑力正在持续降低,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之中,受到严寒逼迫而生命遭受威胁的游牧人,将不得不克服心中的恐惧,再度南下。
这是他们的宿命,也是中原王朝的宿命,如果中原王朝不能彻底的杀光这些游牧人,就无法避免每年的边关战争,游牧人也是一样,如果天气不暖和,他们也无法避免冒着生命危险南下进攻汉人领土的命运。
现代的科学研究证明,当地表的平均温度每下降三摄氏度时,则大气中凝聚的水分将减少百分之二十,导致严重旱灾,年均温度一摄氏度的变化,可以反映在农业北界波动200-300千米,也就是说,一摄氏度的温度变化,将会决定两百千米到三百千米宽度的范围内,土地是否适合耕作。
温度高,则汉人农业北界向北扩张,汉人的势力也能往北扩张,人也能定居,粮食产量自然可以供给给军队,军队的军屯也能满足一部分军队的需要,而温度降低,则农业北界南移,无法耕种出粮食的土地是没有价值的,无法定居,人口只能南迁,则汉人的势力向南萎缩,汉军的防守底线也将继续向南萎缩,守卫长城就成为了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很多王朝末期的时候,版图都不断向南萎缩,不仅仅是军事力量的衰弱,更有温度的降低引发的汉民人口向南迁移事件,没有价值的土地是不需要去守护的,但是秦朝人建立的长城,是符合秦朝气候的建筑,未必适合大明朝,那个时候温暖,秦人的农业北界可以扩张到河套地区,可是现在,行吗?
萧如薰举目向北望去——在可以预见未来里,又将有一轮来自北方的风暴席卷着恐怖的刀枪,向九边汹涌而来。手机用户请浏览m.69zw.com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