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中文网 24zw.net,大宋终结者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一秒记住【69中文网www.69zw.com】,为您提供精彩小说阅读。
先扯几句书中出现过的一个角色孙晟。
还没正式出场,只是作为背景交代了他是孙党领袖,带着弟兄们和宋齐丘对着干。
(当然这是书中描写,实际情况,我以后有空会专门写点,实际上孙宋的党争还是比较特殊且有意思的,和历史上的大部分党争表现形式很不一样。)
孙晟日常生活很奢侈,所以导致有些资料对他评价不高,但他的死很悲壮。
当李景达吃了六合、紫金山两次战略性的败仗后,南唐被后周打得呕血三升,李璟只能试图走外交路线,派孙晟和王崇质出使后周。
临行前,孙晟对冯延巳道“此行当属公,然忌若辞,则是负先帝也,既行,知不免,”
意思是这事情就该你去,但我如果不去就是对不起李昪,既然去了,就知道肯定要死。
孙晟为什么说这个话?
个人估计多半和冯延巳曾当面羞辱过他有关。
某次冯延巳借着酒意问孙“君有何解而为丞郎?”(你有什么资格当宰相?)
孙愤道“仆山东书生,鸿笔藻丽,十生不及君,诙谐歌酒,百生不及君,谄媚险诈,
累劫不及君,然上所以宾君于王邸者,欲君以道义规益,非遣君为声色狗马之友也。仆固无所解,君之所解者,适足以败国家耳”
Ps 孙是山东高密人,莫言同乡。
意思是我是山东一个书生,论文笔华丽十辈子不如你,喝酒陪笑百辈不如你,谄媚阴险,永远不可能超过你。但皇帝所以请你当官,是希望你以道义劝善,不是让你当玩伴的,我固然是没什么资格当宰相,但你所依靠的那些,则能败国!
按照正常小说写作规范,这个时候,孙晟就该直接把锅甩给冯延巳,让他去送死。
结果孙还是自去了。
为什么?
我想是因为他知道冯延巳这等佞人使周后,不知道会造成多大损失来。
(实际上,由于奸佞出使后周,确实给南唐带来不小的麻烦,陈觉甚至矫柴荣之诏要求斩宰相严续,幸亏李璟此时脑子清楚,让钟谟再去问一次柴荣才搞清了真相。)
随后又对副手王崇质曰:吾思之熟矣,终不忍负永陵(烈祖陵墓)一抔土。”
去后正逢周军围攻寿州不下,以楼车载孙晟到城下,要其劝说刘仁赡(本文中边镐的伯乐)投降。
刘仁赡见了,披挂向城下而拜。
孙晟遥对刘道“君受国恩,不可开门纳寇”
回营后面对柴荣的质问,孙晟义正词严的回答“臣为唐大臣,岂可教节度使外叛”
柴荣被噎的没脾气,只好作罢。
随后将王崇质放归,而将其扣留,但待遇不错,经常招待着一起喝酒。
孙晟这段时间也尽心尽力的向柴荣表示,李璟真没野心,您收手吧,南唐肯定好好孝敬大周。
但这时南唐自作聪明是的搞了个反间计,被识破后惹得柴荣大怒,把钟谟和孙晟一块儿招去责骂。
随后:
忌正色请死,无挠辞。
又问江左虚实,终不肯对,比出,命都承旨曹翰护至右军巡院。
犹饮之酒,数酌,
翰起曰:“相公得罪,赐自尽”。
忌怡然,整衣索笏,东南望,再拜曰:“臣受恩深,
谨以死谢”。
从者二百人,皆诛死于东相国寺。
这段我觉得还是直接引用陆游的文字,虽然是文言,但应该都看得懂,寥寥数语之下,让人身临其境。
可以看到孙晟的壮烈之处实在是不下于颜真卿的。
相较于颜色鲁公的性如烈火,自蹈火堆而言,孙晟的“怡然”“整衣”“索笏”更具备了中国传统士大夫的一贯风雅言行审美-泰山崩于前而色不改,君子死,冠不免。
但二者在历史上的名气可差的太远了。
原因是就是,我们国家有个不大好的传统,特别喜欢成王败寇的结果论。
当然这也是因为中华历史悠久,各色人物豪杰层出不穷,就算过滤掉失败者后,胜利者的故事也足以撑起一部极其完整的历史道德教材来。
只是对孙晟们而言,太不公平了。
换成一些小国试试看,恨不得连祖宗给皇帝抬过次轿子都写到正史里。
这里再插一句,那个披挂向下而拜的刘仁赡,守死城,后周屡屡攻击失败,只好围城招降,刘誓死不降。
此时刘的身体状态非常糟糕,原因是在之前,后周军队尚未合拢的时候,他向李景达建议,让边镐来守城,自己带部队出去死战一场。然而李景达可是在餐霞楼上吓晕过去的人啊,怎么可能同意?
刘由此被气得疾发……
他儿子刘崇谏见大势已去和刘下手重要将领商量投降。刘得知后下令腰斩,监军去中门哭求,依然无效。
后来又去求刘仁赡的老婆出面,刘夫人直接说“小儿子被杀固然是不忍,然而如果宽恕他死罪,那么刘氏为不忠之门”,然后催促刘仁赡赶紧动手。
注意,判的是腰斩而不是普通的枭首……
最后刘的病越发严重,卧床不起,手下献城投降。
柴荣入城后,命人把刘抬到他面前,叹息良久,最后赐玉带,御马,随后让其安心养病,而刘当日便卒。
之后柴荣在官方悼文里夸他“尽忠所事,抗节无亏,前代名臣,几人可比!予之南伐,得尔为多。
……
说了这两人,是想引出一些我的想法来。
题目叫做我所想呈现的。
我曾经很喜欢一个作者-贼道三痴,当得知他身染重疾后,我订阅了他的所有作品,但大部分至今还没看,当时觉得大概能对他有所裨益吧。
可惜天不遂人愿。
他作品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雅致。
他的风雅是从骨子里透出来的,就像王国维说李煜的词是“神秀”而非“皮秀”“骨秀”。
... -->>
一秒记住【69中文网www.69zw.com】,为您提供精彩小说阅读。
先扯几句书中出现过的一个角色孙晟。
还没正式出场,只是作为背景交代了他是孙党领袖,带着弟兄们和宋齐丘对着干。
(当然这是书中描写,实际情况,我以后有空会专门写点,实际上孙宋的党争还是比较特殊且有意思的,和历史上的大部分党争表现形式很不一样。)
孙晟日常生活很奢侈,所以导致有些资料对他评价不高,但他的死很悲壮。
当李景达吃了六合、紫金山两次战略性的败仗后,南唐被后周打得呕血三升,李璟只能试图走外交路线,派孙晟和王崇质出使后周。
临行前,孙晟对冯延巳道“此行当属公,然忌若辞,则是负先帝也,既行,知不免,”
意思是这事情就该你去,但我如果不去就是对不起李昪,既然去了,就知道肯定要死。
孙晟为什么说这个话?
个人估计多半和冯延巳曾当面羞辱过他有关。
某次冯延巳借着酒意问孙“君有何解而为丞郎?”(你有什么资格当宰相?)
孙愤道“仆山东书生,鸿笔藻丽,十生不及君,诙谐歌酒,百生不及君,谄媚险诈,
累劫不及君,然上所以宾君于王邸者,欲君以道义规益,非遣君为声色狗马之友也。仆固无所解,君之所解者,适足以败国家耳”
Ps 孙是山东高密人,莫言同乡。
意思是我是山东一个书生,论文笔华丽十辈子不如你,喝酒陪笑百辈不如你,谄媚阴险,永远不可能超过你。但皇帝所以请你当官,是希望你以道义劝善,不是让你当玩伴的,我固然是没什么资格当宰相,但你所依靠的那些,则能败国!
按照正常小说写作规范,这个时候,孙晟就该直接把锅甩给冯延巳,让他去送死。
结果孙还是自去了。
为什么?
我想是因为他知道冯延巳这等佞人使周后,不知道会造成多大损失来。
(实际上,由于奸佞出使后周,确实给南唐带来不小的麻烦,陈觉甚至矫柴荣之诏要求斩宰相严续,幸亏李璟此时脑子清楚,让钟谟再去问一次柴荣才搞清了真相。)
随后又对副手王崇质曰:吾思之熟矣,终不忍负永陵(烈祖陵墓)一抔土。”
去后正逢周军围攻寿州不下,以楼车载孙晟到城下,要其劝说刘仁赡(本文中边镐的伯乐)投降。
刘仁赡见了,披挂向城下而拜。
孙晟遥对刘道“君受国恩,不可开门纳寇”
回营后面对柴荣的质问,孙晟义正词严的回答“臣为唐大臣,岂可教节度使外叛”
柴荣被噎的没脾气,只好作罢。
随后将王崇质放归,而将其扣留,但待遇不错,经常招待着一起喝酒。
孙晟这段时间也尽心尽力的向柴荣表示,李璟真没野心,您收手吧,南唐肯定好好孝敬大周。
但这时南唐自作聪明是的搞了个反间计,被识破后惹得柴荣大怒,把钟谟和孙晟一块儿招去责骂。
随后:
忌正色请死,无挠辞。
又问江左虚实,终不肯对,比出,命都承旨曹翰护至右军巡院。
犹饮之酒,数酌,
翰起曰:“相公得罪,赐自尽”。
忌怡然,整衣索笏,东南望,再拜曰:“臣受恩深,
谨以死谢”。
从者二百人,皆诛死于东相国寺。
这段我觉得还是直接引用陆游的文字,虽然是文言,但应该都看得懂,寥寥数语之下,让人身临其境。
可以看到孙晟的壮烈之处实在是不下于颜真卿的。
相较于颜色鲁公的性如烈火,自蹈火堆而言,孙晟的“怡然”“整衣”“索笏”更具备了中国传统士大夫的一贯风雅言行审美-泰山崩于前而色不改,君子死,冠不免。
但二者在历史上的名气可差的太远了。
原因是就是,我们国家有个不大好的传统,特别喜欢成王败寇的结果论。
当然这也是因为中华历史悠久,各色人物豪杰层出不穷,就算过滤掉失败者后,胜利者的故事也足以撑起一部极其完整的历史道德教材来。
只是对孙晟们而言,太不公平了。
换成一些小国试试看,恨不得连祖宗给皇帝抬过次轿子都写到正史里。
这里再插一句,那个披挂向下而拜的刘仁赡,守死城,后周屡屡攻击失败,只好围城招降,刘誓死不降。
此时刘的身体状态非常糟糕,原因是在之前,后周军队尚未合拢的时候,他向李景达建议,让边镐来守城,自己带部队出去死战一场。然而李景达可是在餐霞楼上吓晕过去的人啊,怎么可能同意?
刘由此被气得疾发……
他儿子刘崇谏见大势已去和刘下手重要将领商量投降。刘得知后下令腰斩,监军去中门哭求,依然无效。
后来又去求刘仁赡的老婆出面,刘夫人直接说“小儿子被杀固然是不忍,然而如果宽恕他死罪,那么刘氏为不忠之门”,然后催促刘仁赡赶紧动手。
注意,判的是腰斩而不是普通的枭首……
最后刘的病越发严重,卧床不起,手下献城投降。
柴荣入城后,命人把刘抬到他面前,叹息良久,最后赐玉带,御马,随后让其安心养病,而刘当日便卒。
之后柴荣在官方悼文里夸他“尽忠所事,抗节无亏,前代名臣,几人可比!予之南伐,得尔为多。
……
说了这两人,是想引出一些我的想法来。
题目叫做我所想呈现的。
我曾经很喜欢一个作者-贼道三痴,当得知他身染重疾后,我订阅了他的所有作品,但大部分至今还没看,当时觉得大概能对他有所裨益吧。
可惜天不遂人愿。
他作品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雅致。
他的风雅是从骨子里透出来的,就像王国维说李煜的词是“神秀”而非“皮秀”“骨秀”。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