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四中文网 www.24zw.net,[综]天生反派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张无忌深觉宋师兄现在的状态不太对,颇有孤注一掷之态,但又觉得是自己多心了,被人如此诬陷能不败坏心情,想要为讨个公道还自己清白吗?他又觉得自己从师兄身上捕捉到的那点情绪有些似曾相识,在他们刚回到武当山上,他深夜为师兄送去一床棉被时,他也曾有过这种感觉。
但他此时哪有功夫深想下去。
乔衡突然说:“我明白了。”
他道:“是在下有所疏忽,张教主觉得为难也是理所应当。毕竟在下身为武当罪人,终生自囚于宗门之中,不得踏出门派一步方是正理!张教主可是这个意思?”
宋师兄不算一个多言之人,但张无忌每一次面对宋师兄,每每都被宋师兄激得又是气愤又是无奈惶恐,最后变得手足无措,不知该如何是好。宋师兄说出口的每一句话,都能让他清楚地体会到什么叫做言语如刀。
张无忌:“不是……我绝没有这个意思!”
“是与不是,对我来说又有什么区别。”乔衡道。
夜间偏寒,这点寒意对习武之人毫无影响,然而乔衡还是忍不住咳嗽了几声,咳得有些深,引得胸腔里都开始疼痛。
他这一咳嗽,张无忌更加慌乱。
房间里一时安静下来,谁都没有再开口说话。最后,张无忌带着些涩意地出声道:“师兄救命之恩不敢忘,还请师兄多保重身体。既然师兄去意已决,此事就交由师弟我来安排吧,定会让师兄如愿以偿。”
他说出这话几乎耗尽了全身的力气。
不管师兄打算做什么,他都陪着就是了。他思忖着以自己的武功,即使陈友谅真布下了什么陷阱等着宋师兄,有自己在,大抵还是能带着宋师兄从容抽/身离去。可是他在面对宋师兄时,却再也无法如一开始那样,说出“纵使我陪上性命也会护你周全”这种保证,他之前已然有过失诺,这话如何还说得出口?
关于两人下山一事,乔衡没让张无忌当面告诉宋远桥等人,因为他知道如果他们知道自己欲要下武当山,必然会阻止他。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既然如此,留封信写明两人的去向就好了,面对面说出此事就不用了。
张无忌在听到乔衡要求后,做了一个深呼吸,然后说:“一切都听师兄的。”
……
张无忌以为师兄在下山后会亟不可待的直奔陈友谅的所在地,急迫的想要手刃陈友谅以报过往仇怨。为此,他不得不在心中想了无数种劝说方式,希望能说服师兄以自己身体为重,不要急着赶路,早一日晚一日没什么不同的。不过他明白,师兄一向有着自己的主意,要说服他可不是什么容易的事情,张无忌并没有抱太大的希望。
不过他没想到的是,师兄下山后没有表现出丝毫急切,缄默着听从自己安排行程,只在极少时才会对两人的前进路线提出一点异议。师兄仿佛将整个元朝疆域的版图都放入了心中,从哪里走不会被洪涝阻路,从哪里走能在更大几率上避开元军,哪里山路崎岖马车无法通过……他竟像是都了如指掌。
这种事情几乎称得上是匪夷所思。
张无忌无论如何也想不通师兄是怎么做到的,这就是昔日武当三代弟子中第一人,江湖中人人称道的玉面孟尝吗?
张无忌不知道的是,这世上天南海北,乔衡去过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便是朝代更迭、江河改道,致使他一部分记忆变得毫无用处,但剩下的那部分已经够他用了。
当阳光明媚、天气晴朗、乔衡又觉得通体舒畅时,还会亲自骑一会儿马,速度并不快,他只是安安稳稳地坐在马背上,任马儿行走罢了,颇有结伴郊游、走马观花之态。只不过他的神情一直是沉静的,很难说他到底有没有把周围的景致收入眼底,全然没有踏青者的悠闲自在。
师兄到底在想些什么呢?
张无忌完全不知道。
他看到师兄的眼里偶尔会露出一抹追思,让师兄露出这种情绪的对象,可能只是半掩在杂草里的一方不知什么朝代留下来的石碑,也有可能是他们路过的一间百年书院,完全说不上什么规律。然而,这点异样的情绪波动越是接近陈友谅的所在地,出现的次数就越是少了,那点仅有的鲜活气息从师兄的眼中越来越看不到了,又恢复成了那副无波无澜的样子。
……
江州,正是陈友谅自立为王的地界。
时值六月,江州及其周边地区正是多雨时节。连绵不绝的雨水摧折着树木枝桠,泥土承载着积雨,平白给来来往往的行人添了诸般麻烦。
两人距离江州越来越近,一路上遇到的鞑子军与各路义军中的兵卒就越多,骚乱频生。按理来说,江州为陈友谅的根基所在,陈友谅又于江州自立为汉王,江州附近的地界乱成这样,常言道“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以他的性格,竟然没有出手整治一顿,不禁让人感到奇怪。
事有反常必为妖,那陈友谅到底在谋划些什么?
张无忌把这点发现告诉了宋师兄。他希望师兄在面对陈友谅时能提高警惕,若是能就此打消去见陈友谅的念头那就更好了,虽然他知道这基本不可能。
乔衡心知这是因为什么——陈友谅有称帝之心。徐寿辉已死,陈友谅大权在握,一时风头无二,如今又准备称帝,作为一个出头椽子,如何能不引来各方的注意力?
然而这注定是不成功的。
纵使你光鲜一时,但老天爷若是不愿让你风光一世,你此时做得再好,付出得再多又有什么用?殊不知,爬得越高摔得越惨。这其中的滋味,乔衡岂... -->>
张无忌深觉宋师兄现在的状态不太对,颇有孤注一掷之态,但又觉得是自己多心了,被人如此诬陷能不败坏心情,想要为讨个公道还自己清白吗?他又觉得自己从师兄身上捕捉到的那点情绪有些似曾相识,在他们刚回到武当山上,他深夜为师兄送去一床棉被时,他也曾有过这种感觉。
但他此时哪有功夫深想下去。
乔衡突然说:“我明白了。”
他道:“是在下有所疏忽,张教主觉得为难也是理所应当。毕竟在下身为武当罪人,终生自囚于宗门之中,不得踏出门派一步方是正理!张教主可是这个意思?”
宋师兄不算一个多言之人,但张无忌每一次面对宋师兄,每每都被宋师兄激得又是气愤又是无奈惶恐,最后变得手足无措,不知该如何是好。宋师兄说出口的每一句话,都能让他清楚地体会到什么叫做言语如刀。
张无忌:“不是……我绝没有这个意思!”
“是与不是,对我来说又有什么区别。”乔衡道。
夜间偏寒,这点寒意对习武之人毫无影响,然而乔衡还是忍不住咳嗽了几声,咳得有些深,引得胸腔里都开始疼痛。
他这一咳嗽,张无忌更加慌乱。
房间里一时安静下来,谁都没有再开口说话。最后,张无忌带着些涩意地出声道:“师兄救命之恩不敢忘,还请师兄多保重身体。既然师兄去意已决,此事就交由师弟我来安排吧,定会让师兄如愿以偿。”
他说出这话几乎耗尽了全身的力气。
不管师兄打算做什么,他都陪着就是了。他思忖着以自己的武功,即使陈友谅真布下了什么陷阱等着宋师兄,有自己在,大抵还是能带着宋师兄从容抽/身离去。可是他在面对宋师兄时,却再也无法如一开始那样,说出“纵使我陪上性命也会护你周全”这种保证,他之前已然有过失诺,这话如何还说得出口?
关于两人下山一事,乔衡没让张无忌当面告诉宋远桥等人,因为他知道如果他们知道自己欲要下武当山,必然会阻止他。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既然如此,留封信写明两人的去向就好了,面对面说出此事就不用了。
张无忌在听到乔衡要求后,做了一个深呼吸,然后说:“一切都听师兄的。”
……
张无忌以为师兄在下山后会亟不可待的直奔陈友谅的所在地,急迫的想要手刃陈友谅以报过往仇怨。为此,他不得不在心中想了无数种劝说方式,希望能说服师兄以自己身体为重,不要急着赶路,早一日晚一日没什么不同的。不过他明白,师兄一向有着自己的主意,要说服他可不是什么容易的事情,张无忌并没有抱太大的希望。
不过他没想到的是,师兄下山后没有表现出丝毫急切,缄默着听从自己安排行程,只在极少时才会对两人的前进路线提出一点异议。师兄仿佛将整个元朝疆域的版图都放入了心中,从哪里走不会被洪涝阻路,从哪里走能在更大几率上避开元军,哪里山路崎岖马车无法通过……他竟像是都了如指掌。
这种事情几乎称得上是匪夷所思。
张无忌无论如何也想不通师兄是怎么做到的,这就是昔日武当三代弟子中第一人,江湖中人人称道的玉面孟尝吗?
张无忌不知道的是,这世上天南海北,乔衡去过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便是朝代更迭、江河改道,致使他一部分记忆变得毫无用处,但剩下的那部分已经够他用了。
当阳光明媚、天气晴朗、乔衡又觉得通体舒畅时,还会亲自骑一会儿马,速度并不快,他只是安安稳稳地坐在马背上,任马儿行走罢了,颇有结伴郊游、走马观花之态。只不过他的神情一直是沉静的,很难说他到底有没有把周围的景致收入眼底,全然没有踏青者的悠闲自在。
师兄到底在想些什么呢?
张无忌完全不知道。
他看到师兄的眼里偶尔会露出一抹追思,让师兄露出这种情绪的对象,可能只是半掩在杂草里的一方不知什么朝代留下来的石碑,也有可能是他们路过的一间百年书院,完全说不上什么规律。然而,这点异样的情绪波动越是接近陈友谅的所在地,出现的次数就越是少了,那点仅有的鲜活气息从师兄的眼中越来越看不到了,又恢复成了那副无波无澜的样子。
……
江州,正是陈友谅自立为王的地界。
时值六月,江州及其周边地区正是多雨时节。连绵不绝的雨水摧折着树木枝桠,泥土承载着积雨,平白给来来往往的行人添了诸般麻烦。
两人距离江州越来越近,一路上遇到的鞑子军与各路义军中的兵卒就越多,骚乱频生。按理来说,江州为陈友谅的根基所在,陈友谅又于江州自立为汉王,江州附近的地界乱成这样,常言道“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以他的性格,竟然没有出手整治一顿,不禁让人感到奇怪。
事有反常必为妖,那陈友谅到底在谋划些什么?
张无忌把这点发现告诉了宋师兄。他希望师兄在面对陈友谅时能提高警惕,若是能就此打消去见陈友谅的念头那就更好了,虽然他知道这基本不可能。
乔衡心知这是因为什么——陈友谅有称帝之心。徐寿辉已死,陈友谅大权在握,一时风头无二,如今又准备称帝,作为一个出头椽子,如何能不引来各方的注意力?
然而这注定是不成功的。
纵使你光鲜一时,但老天爷若是不愿让你风光一世,你此时做得再好,付出得再多又有什么用?殊不知,爬得越高摔得越惨。这其中的滋味,乔衡岂...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