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中文网 24zw.net,碧天如水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若干天前,在那间器械完备,技术一流的医院中,她被确认得了这种不治之症的时候,医生曾用他那不带感情色彩的语言,告诉她,病毒会一点一点蚕食她的心脏。是的,是心脏。科技在这个时代已经很昌明了,人身上什么都可以做假,都可以重装,甚至连思想也可以通过某种昂贵的方式遗传,但惟有心脏,还那么脆弱。那些医学家们几乎已经可以高兴的向世界宣布,生命将不再受到侵害时,忽然遇到了她。她可以换一个心脏吗?不可以。医生告诉她她的病很古怪,这种病毒也很古怪,他们还没弄楚,所以,目前她还不能换一个健康的心脏。她释然的点点头,她宁愿死也不愿换心脏和头脑,甚至她身体的任何器官。其实,她是很传统的。她很小的时候,曾经在一块有棱角的石头上,额角有了一处小伤疤,她的父母希望她作一个小小的人工修复手术,她都不肯。她当时不明白原因,只是出于本能的厌恶,而当她日渐成熟,她知道那是因为她追求一种纯粹的完美,她要身体力行。那小小的伤疤就这样一直留在她的额角,一年年淡去,直到渐次消失。今天,她必须仔细分辨才找的到。她很欣慰,对她的父母亲说:你瞧,我没用那些假的,也痊愈了,不留痕迹。父母亲笑着说:那你为什么不想一下你的痊愈花了多少年?!她沉默了,但她心里仍然认为——这些年的漫长过程很值得,那是一个完全真实的自我啊!医生那天还告诉她,她将越来越虚弱,她的心脏将会渐次有愈发痛楚的刺痛感。
她坐在书房那张桌前,第一次体会那忽如其来的心痛的感觉时,又是多么惊悸和悲哀啊!毫无征兆的,她的心感到一阵虚无,然后开始疼痛。她无奈地任由那刺痛感一点点地深入她的心,然后她费力的闭上双眼,刹那间,一行清泪流下面颊。她就那样静静的体味着痛楚,等那痛楚一点点强烈,深入内心,那种深邃的痛苦让人无法逃避,如同深深刺入心中一把尖刀。那痛苦又是虚无的,让心里有无所依托的虚无感,虚无和痛苦同时存在。许久之后,那痛楚慢慢减弱,最终,消失在她心灵深处,深到她都无法从自己的内心里找到那痛苦消失的地方,如同她无法找到痛苦的来源。在她的脑海中,忽然出现了一把匕首,那种很原始古旧的匕首,寒光一闪,就刺入她的脆弱而敏感的心。
当她终于清醒时,她尝试活动了一下四肢,发现一切已经恢复正常,其实时间才不过三分钟。短短三分钟,她经历着仿佛三千年般悠长的苦痛。她蹒跚地起身,不小心还撞落了几本堆在案前的书,小步的走向卧房。她每走一步都感到异常困难。为了节省体力,她闭上双眼。就这样在黑暗中行走,她又有一种沉沉睡去之感,好象她重回这幢楼那天,那脚步踏在楼梯上响起的似有若无的声音。她有点想哭,但她忍住了。她任由思想在记忆中徘徊,而身体听凭本能的行走,一步、一步。
当她再睁开双眼时,发现自己恰恰没有回到那张硬硬的床上,而是坐在琴凳上。在那之后的无数次茫然行走中,她都以坐回琴凳告终。第一次她略有吃惊,后来就再也不吃惊了。
她索性打开琴,开始弹。她弹的都是很简单的练习曲,车尔尼或克列门蒂的曲子,偶尔也弹一下海顿的夜曲。这样不知过了多久,她终于灵光一现,如同梦幻,她忽然想到一个旋律!她迫不及待地弹起来,并接着迅速地记谱,那是一个回旋曲的节奏。她脑海中不断地涌现音符,让她都无暇考虑雕琢,只有用最快的速度记录下来她记完了的时候,朦胧地回忆起许多年前,英国有一位名叫科尔律治的诗人,也曾因为在迷蒙中有了天才的灵光一现,而完成了那首古舟子吟。
第二天,她很吃惊自己还能在床上醒来。在那之后的很多清晨或上午,她都会从迷梦中醒来,惊诧于自己竟躺在床上。因为她的病是愈来愈厉害了,疼痛次数明显频繁,她也渐渐不会再惊慌,她只是伤心地忍受那深入内心的刺痛,在脑海中让那匕首寒光一闪。不知哪天,她发现了一种方法来减少疼痛——拼命工作,拼命的弹琴、记谱、读书。这样一来,似乎心灵都没有喘息的时间了。而这种方式的结果是她常常在迷蒙状态中沉沉睡去,在醒来之后,不知自己是如何回到床上了的,也很难回忆起前一天夜里的情形。
那天早上她睁开眼睛,听见窗外有什么声音,既遥远又熟悉,她忽然感到:这样单纯的旋律和清澈的音质,难道不是这个世界最美好的乐声吗?她一动不动地躺着,静听那声音,仿佛稍微的动作都会惊扰那天籁般的乐音。当她最终听出那是一只鸟儿在歌唱时,她甚至怀疑起自己的听觉——城市中早已没有了鸟类,城郊也许有,但她已经几十年没见过了。这个世界的发展,无疑是以丧失许多东西为代价的。
当她清醒地回忆起前夜的事情,她就立刻去琴室看她的创作,她发现那是个相当出色的旋律。
那几声鸟叫,让她拥有了几天的好心情,她忘记了心痛的滋味,精神百倍地进行练习和创作。在劳顿的时候,还会烧火做饭,象个古老的主妇一般,欣赏自己那还嫌生疏的厨艺。后来历次逢到好心情,她都会鄙视地丢开那些速食垃圾食品,亲手置羹汤,虽然这会多花些她那早已所剩无几的时间,但她很愿意付出。
白天对于她,是很短暂的,尽管天气已消了溽暑,但她仍旧习惯于夜半进行创作和练习。当然,白昼也很安静。城郊就象另一个世界,和那个日新月异的大都市没有丝毫相干。它不徐不急地顺着时间的河流向前流去,但它的脚步多慢啊!
有一天,她在卧房里竟然发现了一祯她幼年的照片,是数字时代的产物,那种摄相技术对于她目前的时代,早已太古老了。但那张照片却还静静的在那躺着。她瞧着照片中那个年幼的自己,正在用纱网捕一只蜻蜓,她忽然就流泪了。并且这泪来的很汹涌,让她无法克制。她脆弱到无力面对过去的生活,面对一张记录往事的老照片。是呵,她想,在这幢房子里,她一直都没长大,一直都是那么幼小的。而现实却是她已经很大了,甚至快要步入衰老,而病毒则会更快地让她灭亡。她年少时心中经营起一个理想,她现在回来完成它,如同人们在亲人死后,完成他们的遗愿。她的眼泪就是承载着这么些复杂而悲情的感想,奔泄而出。她开始还想抑制,但尝试了一下发觉无法克制,便任由泪水在面颊上肆意流淌了。与此同时,她又感觉到心痛,是很冰很寒的心痛,让她浑身战栗,弱不禁风。
当痛楚越来越频繁地向她袭来时,她知道,不能再拖延了。她果断地开始创作。于是她铺开空白的乐谱,她提起笔,她要完成她一生中最杰出的作品!
她凝视着那些五线谱,凝视着她修长而灵巧的双手。她把一生的夙愿都寄托在这儿了。也许,她将震撼全人类——是的!这是确定无疑的。
首先是序曲,她很拿手,她用了一种深沉而庄严的宣叙调来写。这部分对她来讲不很难,她有足够的才华,轻而易举的让序曲出类拔萃。序曲具有一种庄严和古朴的美感,旋律宏厚而宽广,仿佛俯视人类,用一种哀怜和悲悯的眼光去抚慰这个世界上的人们。
第一乐章的呈式部,她早已有了构思,她在钢琴上反复地练习着指法,然后再饱含激情地把呈式部谱写下来。她要让首曲子如同一部史诗一样厚重,又如同童话的城堡一样精美绝伦、无可挑剔。虽然她心里早有了个旋律主线,但谱写起来还是很艰难的。她那几天几乎不吃也不喝,只是坐在琴前,反复地弹、反复地修改。
呈式部,她想表现人类以往的辉煌和历次洪荒般的落寞,而辉煌和落寞两条主线,也将清晰地展示于音乐中。乐器是圆号,是的,圆号!她对复调有很强的领悟能力,这点不成问题——她知道,技巧的东西永远是其次的——问题在于这条洪荒的主题,她必须先构建起一个规模宏大内容深厚的构架。这个构架是要涵盖她所有的哲学、文学、社会学的思想,她要用音乐来展现它,来充实它。这是地一步,第二步才是精雕细刻尽善尽美的修改。
作曲,对于她这样一个可以称得上天分奇高又勤勉刻苦的女子来讲,没什么难的,她在一次世界音乐创作大会上,曾即兴地谱就了一曲玛祖卡,赢得了与会人士的褒奖和惊诧,他们都很惊诧于她的才华。那年她二十岁。而那首玛祖卡,不过是她随时即兴的临场发挥而已。许多年长的音乐家们都说,这首曲子也许会成为她一曲颇有代表性的乐曲。她谦逊的笑了,而内心里很清楚地意识到——那只不过是偶一为之的小乐而已,小乐怡情,和她真正要谱写的光辉篇章,差的远呢!这样的玛祖卡、波尔卡、小夜曲,她在睡梦中都可以写出来。
是的,她是自负的。她对自己的才华有充分的自信,二十岁的她静静地等待那辉煌灿烂的篇章。多年来,她从来未中断乐曲的创作,但她又并不是一个高产的作曲家。诚然,她谱就旋律的速度很快,快的惊人——她曾在六个小时写完一部宏大的交响曲,这首乐曲受到广泛的好评,但当她讲出,谱写耗时时,人们都疑惑地瞧她,仿佛她是一个对荣誉贪得无厌的虚荣女子,她只是笑了,何必再解释呢——但她从不轻易落笔。她在积聚力量。她把作品分成三类,一类是为了完善修养而进行的创作。比如尚松,这种曲式早已成为过去时代的音乐,并且也不会在将来复兴。但她依旧写了许多尚松,类似的还有古老的弥撒,她甚至用了几个世纪以前用的四线谱谱曲。她认为这是一种必须学习并具备的修养。虽然她的伟大乐曲不可能蕴藏在这些音乐体裁之中,也和许多古老的音乐风尚不能完全吻合。但,这种一脉相承的文明她必须掌握。这是她为人的一项必修课。她十分追求完美,从这一点上讲也可见一斑,象她那个时代的作曲家们,很少有人去学习这些了。第二类作品是戏作曲与即兴曲。这类音乐她通常是不怎么看重的,除去某些灵光一现的曲目。她是个无法离开乐声的人,她很小就意识到了,她生命中不能没有音乐,否则她会认为自己是行尸走肉。于是,她会定时不定时的谱就点什么。甚至某个无聊的上午,她最好的消遣方式,就是伸手扯过一叠五线谱,然后把那个刹那回响在灵魂之中的声音诉诸谱间。当然,还有些应和之作,比如某些音乐杂志和协会,常常利用各种现代化的信息传播方式,向她发出邀请,让她创作些什么。这些作品中不乏精品,尤其是音乐界的评论者们众口难调,有很多人看好的,恰恰是她这一类型的作品。她面对这些褒奖,只是含蓄的一笑,她很典雅,很有修养,她从不多说什么,却心明如镜。在她看来,那些东西怎么称的上“创作”那些东西是垃圾。可她还是写了,不太多,也不太少,很严厉的把这些东西放在其它书架上,她对艺术相当认真,她认为不可亵渎的音乐,那她会看的同生命一般尊贵,不会让它们和莠草栖居一处。第三类乐曲就是她现在正创作的这种了。那是思想性,艺术性都很强的严肃创作。在这之前,她也曾创作过不少的。但是她都在尝试,正因为她太看重、太专心,反而有时不敢下笔,她当时怎么会料到她的生命如此短暂呢?!她总是在慢慢的酝酿,就象千百年前东方古国那个写三都赋的左思一样,希望能不惜以悠长的生命为代价,而谱就辉煌的篇章。然而,她早已没有那么多时间了,她没有十二年,甚至没有十二个月,她只有八个月的生命,而且医生曾很沉痛的告诉她,或许最后的一两个月会很痛苦。她默不作声的听着这些昭示命运的话,不动声色的全部接受了下来。她之所以没有感到生命将尽的痛苦,是因为她坚信她的音乐可以诞生在这六个月,她可以不朽,但不朽不重要,更重要的是她可以让人类更加优秀和宽怀,更加善良宏忍,她可以雕琢千百年后的心灵。在她还很年轻的时候,那是她第一次尝试纯粹而严肃的创作——她是这样描述这类创作的——她就曾下决心要用生命去护卫与培养这些乐曲。当然,她知道也许她根本看不见那成功、看不见那给人类带去的巨大变革和震撼,但她坚信一切都是时间问题,只要乐曲诞生了,她的生命存在与否又有什么关系呢?!
呈式部是乐曲开篇的旋律,她要一鸣惊人!她要表现洪荒的主题,她要每个音符都充分展示她的思想,她要每个乐句都产生强大的震撼力。有时候她在琴上弹出她刚谱就的曲调,被乐曲中巨大的震撼力感染的情不自禁,她会战栗着露出迷人的微笑,在她灵魂深处,飞升起一个日渐清晰的梦想,就如同她谱就的那段日渐完整的旋律。当然,她毫不犹豫地用了c大调,这样的音乐最庄严,也最完美。g大调太忧郁了,她是这样认为的。
第一部分的快板,她写的时候,几乎倾注了全部的精力。她只隐约记得自己在一个清晨开始动手,却早已不记得度过了多长时间,她就一直在琴前端坐如云。她的精神早已飘然身外,她能感受到灵魂与乐声密切的交融,她迅速地记录下那些经她深思熟虑的乐句,也迅速地记录下刹那的灵光一现,她在创作的时候,早已全然遗忘了这整个的世界,对她来说,世界的意义就是她那响彻灵魂的旋律。人类荒漠的意象和人类文明无比灿烂辉煌的意象分别出现在呈式部中,主调是物化的荒漠,这是每个后现代人都必须面对的。当她完全投入音乐中时,她偶尔会有难以自控的忧伤。而文明、古老而悠长的文明之旋律,纵使在乐曲中神光一现,也足以让她畅想连连。
当她终于完成第一乐章的呈式部时,当她在钢琴上最终弹出那个无比震撼的主旋律时,她激动地流出了眼泪。她仿佛经历了一场悠长而激烈的战斗——在她之后的创作过程中,她又屡次有这样的感觉——她终于长嘘了一口气,抬起眼帘,望向窗外,她知道应该放松一下那沉浸在乐声中的灵魂了。
那时候已经入夜,她却不知今夕何夕。她试图让自己平静些,让自己享受一下身心的放松。但她马上发现她无法办到。她踱到露台上,望着群星,她无法抑制住从内心深处奔涌而出的欢快之情,就如同她在几天之前无法压抑泪水。她深知这只是一个呈式部完成了,甚至还并非完全意义上的完成——她还要再加雕饰——但是这是一个多么好的开始啊!虽然她在若干年前就确信她可以创作出伟大的作品,但是当她真正触手可及那伟大而辉煌的乐章时,她依旧幸福的战栗。她望着那些城市中见不到的星辰,发出了永恒而深沉的微笑。生命以及一切世俗的欢乐,早已微不足道。
忽儿,她又跑回去,穿过她的小客厅,绕过多年堆积未动的家具和物品,跌跌撞撞地跑回去,再次把呈式部的主旋律弹一遍。当那音乐响彻这间小屋时,她恍然感到,这音乐响彻宇宙,回响在那些遥远而深邃的星辰旁边。虽然理智告戒她,她体力早已过度透支,她是一个病的要死的女人,她应该休息,但她那无法抑制的激情让她一次又一次地沉浸到那悲壮的乐句之中。
又不知过了多久,她才沉沉睡去,她在迷蒙之中,把自己放在那硬硬的小床上,恍然间觉得心上的一丝痛楚,不过这痛楚也似乎带了点甜蜜和狂欢的成分,她还断续地唱了一曲她幼年曾唱过的为狄俄尼索斯而唱的颂歌。
也许她沉睡了一天,也许两天。她太劳顿了、太疲惫了。当她在阳光中醒来时,思想清白的象一张纸。她暂时性的忘记了一切,她甚至都没意识到她是睡在这幢与世隔绝的城堡一样的楼房顶层。她微笑地望着洒落在她的床帏上的阳光,望着窗前白色的轻纱在秋风中轻轻舞动,望着窗外秋天的一片金黄,感到一种静穆的崇高和纯然的审美。当她的意识苏醒时,她还恋恋不舍那悠然的无知状态。她起身,去端来一盆清水,让自己清醒些。她望见自己水中的容颜,抬头对着那面镜子,那面她搬来后几乎没正视过的镜子,忽然发现自己依旧年轻、美丽,皮肤光润洁白,如玉如脂,眼神神采飞扬,仿若她的少女时代,青丝如诗,垂在肩上,美丽异常。她笑了,镜子中她望见一个花朵般的姑娘,她是很美的,并且她也很重视这种与生俱来的丽质天资。是的,那时候她已经完全清醒了,她回想起了病毒和未完成的乐章。前者她无法改变也不以为然,后者如同她的孩子、她的爱人,是她的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乐曲正一步步走向伟大,她的灵魂因此而绽放光华
她马不停蹄的工作着。她要抓紧时间,是的,她的时间真的所剩无几,两个月已经悄然逝去了。她的身体情况是在恶化的,但她精神状态很好,相当好。虽然她常有体力不支之感,她相信病情不会恶化的那么快,主要原因是前几天的心力交瘁。她为了缓解这种疲劳,时常在白天站在露台观望。而且事实上,在第一乐章第二部分和第三... -->>
若干天前,在那间器械完备,技术一流的医院中,她被确认得了这种不治之症的时候,医生曾用他那不带感情色彩的语言,告诉她,病毒会一点一点蚕食她的心脏。是的,是心脏。科技在这个时代已经很昌明了,人身上什么都可以做假,都可以重装,甚至连思想也可以通过某种昂贵的方式遗传,但惟有心脏,还那么脆弱。那些医学家们几乎已经可以高兴的向世界宣布,生命将不再受到侵害时,忽然遇到了她。她可以换一个心脏吗?不可以。医生告诉她她的病很古怪,这种病毒也很古怪,他们还没弄楚,所以,目前她还不能换一个健康的心脏。她释然的点点头,她宁愿死也不愿换心脏和头脑,甚至她身体的任何器官。其实,她是很传统的。她很小的时候,曾经在一块有棱角的石头上,额角有了一处小伤疤,她的父母希望她作一个小小的人工修复手术,她都不肯。她当时不明白原因,只是出于本能的厌恶,而当她日渐成熟,她知道那是因为她追求一种纯粹的完美,她要身体力行。那小小的伤疤就这样一直留在她的额角,一年年淡去,直到渐次消失。今天,她必须仔细分辨才找的到。她很欣慰,对她的父母亲说:你瞧,我没用那些假的,也痊愈了,不留痕迹。父母亲笑着说:那你为什么不想一下你的痊愈花了多少年?!她沉默了,但她心里仍然认为——这些年的漫长过程很值得,那是一个完全真实的自我啊!医生那天还告诉她,她将越来越虚弱,她的心脏将会渐次有愈发痛楚的刺痛感。
她坐在书房那张桌前,第一次体会那忽如其来的心痛的感觉时,又是多么惊悸和悲哀啊!毫无征兆的,她的心感到一阵虚无,然后开始疼痛。她无奈地任由那刺痛感一点点地深入她的心,然后她费力的闭上双眼,刹那间,一行清泪流下面颊。她就那样静静的体味着痛楚,等那痛楚一点点强烈,深入内心,那种深邃的痛苦让人无法逃避,如同深深刺入心中一把尖刀。那痛苦又是虚无的,让心里有无所依托的虚无感,虚无和痛苦同时存在。许久之后,那痛楚慢慢减弱,最终,消失在她心灵深处,深到她都无法从自己的内心里找到那痛苦消失的地方,如同她无法找到痛苦的来源。在她的脑海中,忽然出现了一把匕首,那种很原始古旧的匕首,寒光一闪,就刺入她的脆弱而敏感的心。
当她终于清醒时,她尝试活动了一下四肢,发现一切已经恢复正常,其实时间才不过三分钟。短短三分钟,她经历着仿佛三千年般悠长的苦痛。她蹒跚地起身,不小心还撞落了几本堆在案前的书,小步的走向卧房。她每走一步都感到异常困难。为了节省体力,她闭上双眼。就这样在黑暗中行走,她又有一种沉沉睡去之感,好象她重回这幢楼那天,那脚步踏在楼梯上响起的似有若无的声音。她有点想哭,但她忍住了。她任由思想在记忆中徘徊,而身体听凭本能的行走,一步、一步。
当她再睁开双眼时,发现自己恰恰没有回到那张硬硬的床上,而是坐在琴凳上。在那之后的无数次茫然行走中,她都以坐回琴凳告终。第一次她略有吃惊,后来就再也不吃惊了。
她索性打开琴,开始弹。她弹的都是很简单的练习曲,车尔尼或克列门蒂的曲子,偶尔也弹一下海顿的夜曲。这样不知过了多久,她终于灵光一现,如同梦幻,她忽然想到一个旋律!她迫不及待地弹起来,并接着迅速地记谱,那是一个回旋曲的节奏。她脑海中不断地涌现音符,让她都无暇考虑雕琢,只有用最快的速度记录下来她记完了的时候,朦胧地回忆起许多年前,英国有一位名叫科尔律治的诗人,也曾因为在迷蒙中有了天才的灵光一现,而完成了那首古舟子吟。
第二天,她很吃惊自己还能在床上醒来。在那之后的很多清晨或上午,她都会从迷梦中醒来,惊诧于自己竟躺在床上。因为她的病是愈来愈厉害了,疼痛次数明显频繁,她也渐渐不会再惊慌,她只是伤心地忍受那深入内心的刺痛,在脑海中让那匕首寒光一闪。不知哪天,她发现了一种方法来减少疼痛——拼命工作,拼命的弹琴、记谱、读书。这样一来,似乎心灵都没有喘息的时间了。而这种方式的结果是她常常在迷蒙状态中沉沉睡去,在醒来之后,不知自己是如何回到床上了的,也很难回忆起前一天夜里的情形。
那天早上她睁开眼睛,听见窗外有什么声音,既遥远又熟悉,她忽然感到:这样单纯的旋律和清澈的音质,难道不是这个世界最美好的乐声吗?她一动不动地躺着,静听那声音,仿佛稍微的动作都会惊扰那天籁般的乐音。当她最终听出那是一只鸟儿在歌唱时,她甚至怀疑起自己的听觉——城市中早已没有了鸟类,城郊也许有,但她已经几十年没见过了。这个世界的发展,无疑是以丧失许多东西为代价的。
当她清醒地回忆起前夜的事情,她就立刻去琴室看她的创作,她发现那是个相当出色的旋律。
那几声鸟叫,让她拥有了几天的好心情,她忘记了心痛的滋味,精神百倍地进行练习和创作。在劳顿的时候,还会烧火做饭,象个古老的主妇一般,欣赏自己那还嫌生疏的厨艺。后来历次逢到好心情,她都会鄙视地丢开那些速食垃圾食品,亲手置羹汤,虽然这会多花些她那早已所剩无几的时间,但她很愿意付出。
白天对于她,是很短暂的,尽管天气已消了溽暑,但她仍旧习惯于夜半进行创作和练习。当然,白昼也很安静。城郊就象另一个世界,和那个日新月异的大都市没有丝毫相干。它不徐不急地顺着时间的河流向前流去,但它的脚步多慢啊!
有一天,她在卧房里竟然发现了一祯她幼年的照片,是数字时代的产物,那种摄相技术对于她目前的时代,早已太古老了。但那张照片却还静静的在那躺着。她瞧着照片中那个年幼的自己,正在用纱网捕一只蜻蜓,她忽然就流泪了。并且这泪来的很汹涌,让她无法克制。她脆弱到无力面对过去的生活,面对一张记录往事的老照片。是呵,她想,在这幢房子里,她一直都没长大,一直都是那么幼小的。而现实却是她已经很大了,甚至快要步入衰老,而病毒则会更快地让她灭亡。她年少时心中经营起一个理想,她现在回来完成它,如同人们在亲人死后,完成他们的遗愿。她的眼泪就是承载着这么些复杂而悲情的感想,奔泄而出。她开始还想抑制,但尝试了一下发觉无法克制,便任由泪水在面颊上肆意流淌了。与此同时,她又感觉到心痛,是很冰很寒的心痛,让她浑身战栗,弱不禁风。
当痛楚越来越频繁地向她袭来时,她知道,不能再拖延了。她果断地开始创作。于是她铺开空白的乐谱,她提起笔,她要完成她一生中最杰出的作品!
她凝视着那些五线谱,凝视着她修长而灵巧的双手。她把一生的夙愿都寄托在这儿了。也许,她将震撼全人类——是的!这是确定无疑的。
首先是序曲,她很拿手,她用了一种深沉而庄严的宣叙调来写。这部分对她来讲不很难,她有足够的才华,轻而易举的让序曲出类拔萃。序曲具有一种庄严和古朴的美感,旋律宏厚而宽广,仿佛俯视人类,用一种哀怜和悲悯的眼光去抚慰这个世界上的人们。
第一乐章的呈式部,她早已有了构思,她在钢琴上反复地练习着指法,然后再饱含激情地把呈式部谱写下来。她要让首曲子如同一部史诗一样厚重,又如同童话的城堡一样精美绝伦、无可挑剔。虽然她心里早有了个旋律主线,但谱写起来还是很艰难的。她那几天几乎不吃也不喝,只是坐在琴前,反复地弹、反复地修改。
呈式部,她想表现人类以往的辉煌和历次洪荒般的落寞,而辉煌和落寞两条主线,也将清晰地展示于音乐中。乐器是圆号,是的,圆号!她对复调有很强的领悟能力,这点不成问题——她知道,技巧的东西永远是其次的——问题在于这条洪荒的主题,她必须先构建起一个规模宏大内容深厚的构架。这个构架是要涵盖她所有的哲学、文学、社会学的思想,她要用音乐来展现它,来充实它。这是地一步,第二步才是精雕细刻尽善尽美的修改。
作曲,对于她这样一个可以称得上天分奇高又勤勉刻苦的女子来讲,没什么难的,她在一次世界音乐创作大会上,曾即兴地谱就了一曲玛祖卡,赢得了与会人士的褒奖和惊诧,他们都很惊诧于她的才华。那年她二十岁。而那首玛祖卡,不过是她随时即兴的临场发挥而已。许多年长的音乐家们都说,这首曲子也许会成为她一曲颇有代表性的乐曲。她谦逊的笑了,而内心里很清楚地意识到——那只不过是偶一为之的小乐而已,小乐怡情,和她真正要谱写的光辉篇章,差的远呢!这样的玛祖卡、波尔卡、小夜曲,她在睡梦中都可以写出来。
是的,她是自负的。她对自己的才华有充分的自信,二十岁的她静静地等待那辉煌灿烂的篇章。多年来,她从来未中断乐曲的创作,但她又并不是一个高产的作曲家。诚然,她谱就旋律的速度很快,快的惊人——她曾在六个小时写完一部宏大的交响曲,这首乐曲受到广泛的好评,但当她讲出,谱写耗时时,人们都疑惑地瞧她,仿佛她是一个对荣誉贪得无厌的虚荣女子,她只是笑了,何必再解释呢——但她从不轻易落笔。她在积聚力量。她把作品分成三类,一类是为了完善修养而进行的创作。比如尚松,这种曲式早已成为过去时代的音乐,并且也不会在将来复兴。但她依旧写了许多尚松,类似的还有古老的弥撒,她甚至用了几个世纪以前用的四线谱谱曲。她认为这是一种必须学习并具备的修养。虽然她的伟大乐曲不可能蕴藏在这些音乐体裁之中,也和许多古老的音乐风尚不能完全吻合。但,这种一脉相承的文明她必须掌握。这是她为人的一项必修课。她十分追求完美,从这一点上讲也可见一斑,象她那个时代的作曲家们,很少有人去学习这些了。第二类作品是戏作曲与即兴曲。这类音乐她通常是不怎么看重的,除去某些灵光一现的曲目。她是个无法离开乐声的人,她很小就意识到了,她生命中不能没有音乐,否则她会认为自己是行尸走肉。于是,她会定时不定时的谱就点什么。甚至某个无聊的上午,她最好的消遣方式,就是伸手扯过一叠五线谱,然后把那个刹那回响在灵魂之中的声音诉诸谱间。当然,还有些应和之作,比如某些音乐杂志和协会,常常利用各种现代化的信息传播方式,向她发出邀请,让她创作些什么。这些作品中不乏精品,尤其是音乐界的评论者们众口难调,有很多人看好的,恰恰是她这一类型的作品。她面对这些褒奖,只是含蓄的一笑,她很典雅,很有修养,她从不多说什么,却心明如镜。在她看来,那些东西怎么称的上“创作”那些东西是垃圾。可她还是写了,不太多,也不太少,很严厉的把这些东西放在其它书架上,她对艺术相当认真,她认为不可亵渎的音乐,那她会看的同生命一般尊贵,不会让它们和莠草栖居一处。第三类乐曲就是她现在正创作的这种了。那是思想性,艺术性都很强的严肃创作。在这之前,她也曾创作过不少的。但是她都在尝试,正因为她太看重、太专心,反而有时不敢下笔,她当时怎么会料到她的生命如此短暂呢?!她总是在慢慢的酝酿,就象千百年前东方古国那个写三都赋的左思一样,希望能不惜以悠长的生命为代价,而谱就辉煌的篇章。然而,她早已没有那么多时间了,她没有十二年,甚至没有十二个月,她只有八个月的生命,而且医生曾很沉痛的告诉她,或许最后的一两个月会很痛苦。她默不作声的听着这些昭示命运的话,不动声色的全部接受了下来。她之所以没有感到生命将尽的痛苦,是因为她坚信她的音乐可以诞生在这六个月,她可以不朽,但不朽不重要,更重要的是她可以让人类更加优秀和宽怀,更加善良宏忍,她可以雕琢千百年后的心灵。在她还很年轻的时候,那是她第一次尝试纯粹而严肃的创作——她是这样描述这类创作的——她就曾下决心要用生命去护卫与培养这些乐曲。当然,她知道也许她根本看不见那成功、看不见那给人类带去的巨大变革和震撼,但她坚信一切都是时间问题,只要乐曲诞生了,她的生命存在与否又有什么关系呢?!
呈式部是乐曲开篇的旋律,她要一鸣惊人!她要表现洪荒的主题,她要每个音符都充分展示她的思想,她要每个乐句都产生强大的震撼力。有时候她在琴上弹出她刚谱就的曲调,被乐曲中巨大的震撼力感染的情不自禁,她会战栗着露出迷人的微笑,在她灵魂深处,飞升起一个日渐清晰的梦想,就如同她谱就的那段日渐完整的旋律。当然,她毫不犹豫地用了c大调,这样的音乐最庄严,也最完美。g大调太忧郁了,她是这样认为的。
第一部分的快板,她写的时候,几乎倾注了全部的精力。她只隐约记得自己在一个清晨开始动手,却早已不记得度过了多长时间,她就一直在琴前端坐如云。她的精神早已飘然身外,她能感受到灵魂与乐声密切的交融,她迅速地记录下那些经她深思熟虑的乐句,也迅速地记录下刹那的灵光一现,她在创作的时候,早已全然遗忘了这整个的世界,对她来说,世界的意义就是她那响彻灵魂的旋律。人类荒漠的意象和人类文明无比灿烂辉煌的意象分别出现在呈式部中,主调是物化的荒漠,这是每个后现代人都必须面对的。当她完全投入音乐中时,她偶尔会有难以自控的忧伤。而文明、古老而悠长的文明之旋律,纵使在乐曲中神光一现,也足以让她畅想连连。
当她终于完成第一乐章的呈式部时,当她在钢琴上最终弹出那个无比震撼的主旋律时,她激动地流出了眼泪。她仿佛经历了一场悠长而激烈的战斗——在她之后的创作过程中,她又屡次有这样的感觉——她终于长嘘了一口气,抬起眼帘,望向窗外,她知道应该放松一下那沉浸在乐声中的灵魂了。
那时候已经入夜,她却不知今夕何夕。她试图让自己平静些,让自己享受一下身心的放松。但她马上发现她无法办到。她踱到露台上,望着群星,她无法抑制住从内心深处奔涌而出的欢快之情,就如同她在几天之前无法压抑泪水。她深知这只是一个呈式部完成了,甚至还并非完全意义上的完成——她还要再加雕饰——但是这是一个多么好的开始啊!虽然她在若干年前就确信她可以创作出伟大的作品,但是当她真正触手可及那伟大而辉煌的乐章时,她依旧幸福的战栗。她望着那些城市中见不到的星辰,发出了永恒而深沉的微笑。生命以及一切世俗的欢乐,早已微不足道。
忽儿,她又跑回去,穿过她的小客厅,绕过多年堆积未动的家具和物品,跌跌撞撞地跑回去,再次把呈式部的主旋律弹一遍。当那音乐响彻这间小屋时,她恍然感到,这音乐响彻宇宙,回响在那些遥远而深邃的星辰旁边。虽然理智告戒她,她体力早已过度透支,她是一个病的要死的女人,她应该休息,但她那无法抑制的激情让她一次又一次地沉浸到那悲壮的乐句之中。
又不知过了多久,她才沉沉睡去,她在迷蒙之中,把自己放在那硬硬的小床上,恍然间觉得心上的一丝痛楚,不过这痛楚也似乎带了点甜蜜和狂欢的成分,她还断续地唱了一曲她幼年曾唱过的为狄俄尼索斯而唱的颂歌。
也许她沉睡了一天,也许两天。她太劳顿了、太疲惫了。当她在阳光中醒来时,思想清白的象一张纸。她暂时性的忘记了一切,她甚至都没意识到她是睡在这幢与世隔绝的城堡一样的楼房顶层。她微笑地望着洒落在她的床帏上的阳光,望着窗前白色的轻纱在秋风中轻轻舞动,望着窗外秋天的一片金黄,感到一种静穆的崇高和纯然的审美。当她的意识苏醒时,她还恋恋不舍那悠然的无知状态。她起身,去端来一盆清水,让自己清醒些。她望见自己水中的容颜,抬头对着那面镜子,那面她搬来后几乎没正视过的镜子,忽然发现自己依旧年轻、美丽,皮肤光润洁白,如玉如脂,眼神神采飞扬,仿若她的少女时代,青丝如诗,垂在肩上,美丽异常。她笑了,镜子中她望见一个花朵般的姑娘,她是很美的,并且她也很重视这种与生俱来的丽质天资。是的,那时候她已经完全清醒了,她回想起了病毒和未完成的乐章。前者她无法改变也不以为然,后者如同她的孩子、她的爱人,是她的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乐曲正一步步走向伟大,她的灵魂因此而绽放光华
她马不停蹄的工作着。她要抓紧时间,是的,她的时间真的所剩无几,两个月已经悄然逝去了。她的身体情况是在恶化的,但她精神状态很好,相当好。虽然她常有体力不支之感,她相信病情不会恶化的那么快,主要原因是前几天的心力交瘁。她为了缓解这种疲劳,时常在白天站在露台观望。而且事实上,在第一乐章第二部分和第三...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