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四中文网 www.24zw.net,时空走私1859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本来,李永吉还担心怎么跟家人解释房间里忽然多出的这一堆东西,但出来后却发现,原来自己的父母、哥哥、李叔,也就是老家仆李福,一大早就一起出门下乡收粮了。
这样一来,整个李家宅院里,目前连他一起,只有三个人,这三人中,除了他之外,另外俩人分别是一个叫李陈氏的四十来岁中年妇女,以及一个叫李进宝的十八岁青年男子。
说到这,就要先说一说李永吉这一世的家庭状况了。
李家虽然是个传承了两代人的粮商,不但在镇上开粮铺,城外还有五百亩地,看起来是挺不错,但实际上依然是一个小粮商,小生意人罢了。按照后世的观点看,这家粮铺就是个小超市的规模,说是个大一点的夫妻店都一点不为过。
目前,整个李家的户口上一共有七口人,分别是家主李正祥,李正祥的正妻李王氏,李王氏的大儿子李永昌,小儿子李永吉,家仆李福,李福的老婆李陈氏,还有儿子李进宝。
本来还有个李秀,是李王氏的二女儿,也就是李永吉的二姐,不过因为已经嫁出去了,所以就不在李家的户口上了。
这一家子中,身份上从高到低,分别是家主李正祥、妻子李王氏,李王氏的大儿子李永昌,小儿子李永吉,然后是嫁出去的李秀,之后才是家仆李福,李福的老婆李陈氏跟他们的儿子李进宝。
现在,李正祥夫妻,大哥李永昌以及李福都一起去收粮了,按照正常来说,去乡下收粮最少也要三五天后才能回来,时间长的话,十天半个月都有可能。
正因为出门时间比较长,李永吉年龄又还小,所以家里不但必须留下人看店,还要留下人照顾李永吉,比如买菜做饭什么的。
很显然,李福的儿子李进宝就是留下看店门的,李陈氏,也就是李进宝的亲妈,则是照顾李永吉的。
实际上父母要出去收粮的事儿,因为在昨天家里人就交代过,李永吉早就知道的,只不过之前一时没想到而已。
也就是说,虽然家里目前有三个人,但李陈氏跟李进宝都是家里的下人,因此李永吉这个小少爷根本不需要对陈妈以及李进宝解释什么,简而言之,他目前就是这个家里天然的老大。
如果李永吉的父母哥哥都在,他这种中途跑回来的行为,必然要遭到这些人的责问,而现在他跑回来后,换来的却是陈妈的嘘寒问暖,比如问饿不饿,是否有哪里不舒服之类的,这就是区别。
因为陈妈跟自己再怎么亲,身份在那摆着,不可能像亲妈那样随便问责打骂,这就跟后世跟主人长期住在一起的保姆一样,哪怕平时再亲近,对主人家的子女,也肯定不可能随便多管。
随便找了个夫子今天有事儿,提前放学的借口打发了陈妈,然后就以温书需要清静为由,让他们不得进自己屋子打扰。
之后,李永吉反锁了门,就在自己房间里一边检视张信达传来的货物,一边想起了心事。
大米什么的,没啥可检查的,都是没脱壳的稻谷,顶多是现代产品,颗粒更饱满而已。
为啥是没脱壳的,很容易理解,因为脱壳米价格更高不说,也容易腐烂变质,只有没脱壳的米,才能放的住,也更容易在这个世界倾销。
至于其他的东西,像银元宝,药品,不锈钢制品等,看的出来都不是粗制滥造的东西。
花了点时间把东西粗略的都看了一遍之后,李永吉就大体估算出了这批货的价值。不算粮食,光是这些药品,银子、不锈钢制品、洗化用品以及其他小百货,总价格很可能超过五万块,加上花了三万的粮食,这一堆东西,张信达就花了八万!
这是什么概念呢?这说明,张信达已经把他买房子首付的钱都给花了出来,是真正的血本投入!
因为李永吉很清楚,张信达并没有多少存款,自己在现代的存款就更少,之前给他的那个金镯子跟玉坠子,也远远不可能比这些东西多。
所以,这等于张信达拿自己的家底钱来提前投入了。
当然仔细考虑来,这也正常,换了是自己,遇到这么个机会,也肯定要抓住,也一样要提前投入。没有投入,哪来的回报啊?
现在想来,当初选他当代理人,而不是找什么亲戚,绝对是明智之举。因为大多数时候,这种没血亲,也没同学过的兄弟,才是最可靠的,反而是那些亲戚……
想到这,李永吉摇摇头。
在前世,或者说在现代社会中,他虽然父亲死的早,母亲又有糖尿病,家庭情况比较严峻,但其他亲戚却有很多,而且大多数都十分有钱,其中有个亲三叔还是开发房地产的,身家过亿,可都对自己一家不闻不问,这才导致自己那么艰难,要努力赚钱贴补家用,根本不敢考虑自己的事情。
同学也差不多,他怎么说也是个985名校的本科生,这样的基础下,很多同学都混的比较不错,可他们大多就只是在同学群里吹牛炫富,你要真求到的时候,就这个困难,那个不容易,能给你点个赞就不错了。
倒是后来认识的同租客张信达,本身他自己也不宽裕,可在自己最困难的时候却帮了自己一把,这才让自己后来可以继续维持下去,这样的人,可比什么亲戚同学靠谱多了。
李永吉早就想过,反正一世人两兄弟,只要自己不负他,他肯定不会负自己!哪怕以后富贵了也一样!
对此,他很有信心,因为在张信达以及自己的身上,他看到了他们这类草根人的天然属性——贫穷不相欺,富贵不相忘!有恩报恩,有仇报仇!
想到这里,李永吉笑着摇摇头,不再把这些婆婆妈妈的事情放在心上,继续想现实的事儿。
诚然,写历史文出身的张信达给自己的建议有很多可取之处,特别是倒腾粮食以及倒腾贵金属这方面很有建设性,不过,他毕竟是纸上谈兵,不是自己这个亲历者,有些细节不如自己清楚。
不管以后要倒腾什么,不管以后要做什么,都要有一个渠道,或者说根据地,再简单说,就是要有个地方能安全的做这些,而这一切总结起来,就是要有个良好的起始环境!
很显然,自己目前所处的地方,并不是一个发展的好环境,起码对自己的金手指来说,并不好。
李家这里是个以买卖粮食为主的商业街,类似后世以卖粮为主的集贸市场。这样的环境下,就决定了住在这里的居民,大都是跟李家一样的粮商或者相关产业的商人,再加上外来买或者卖粮的商人农户,因此这里的人口密度相对较大,流动性也比较强。
在这里,邻里之间家庭情况几乎都差不多,又因为居所大都是商住两用,彼此的后院也就是一墙之隔,那围墙矮的以李永吉现在的体格能轻松翻过去,一旦高声说话,邻居也能听到,所谓远亲不如近邻,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在这种氛围下,邻居间相互走动串门是很平常的事儿,由此带来的就是,彼此之间很少有什么秘密能藏得住。
可以说,如果李永吉不是把东西吐在自己屋子里,要是吐在院子里,... -->>
本来,李永吉还担心怎么跟家人解释房间里忽然多出的这一堆东西,但出来后却发现,原来自己的父母、哥哥、李叔,也就是老家仆李福,一大早就一起出门下乡收粮了。
这样一来,整个李家宅院里,目前连他一起,只有三个人,这三人中,除了他之外,另外俩人分别是一个叫李陈氏的四十来岁中年妇女,以及一个叫李进宝的十八岁青年男子。
说到这,就要先说一说李永吉这一世的家庭状况了。
李家虽然是个传承了两代人的粮商,不但在镇上开粮铺,城外还有五百亩地,看起来是挺不错,但实际上依然是一个小粮商,小生意人罢了。按照后世的观点看,这家粮铺就是个小超市的规模,说是个大一点的夫妻店都一点不为过。
目前,整个李家的户口上一共有七口人,分别是家主李正祥,李正祥的正妻李王氏,李王氏的大儿子李永昌,小儿子李永吉,家仆李福,李福的老婆李陈氏,还有儿子李进宝。
本来还有个李秀,是李王氏的二女儿,也就是李永吉的二姐,不过因为已经嫁出去了,所以就不在李家的户口上了。
这一家子中,身份上从高到低,分别是家主李正祥、妻子李王氏,李王氏的大儿子李永昌,小儿子李永吉,然后是嫁出去的李秀,之后才是家仆李福,李福的老婆李陈氏跟他们的儿子李进宝。
现在,李正祥夫妻,大哥李永昌以及李福都一起去收粮了,按照正常来说,去乡下收粮最少也要三五天后才能回来,时间长的话,十天半个月都有可能。
正因为出门时间比较长,李永吉年龄又还小,所以家里不但必须留下人看店,还要留下人照顾李永吉,比如买菜做饭什么的。
很显然,李福的儿子李进宝就是留下看店门的,李陈氏,也就是李进宝的亲妈,则是照顾李永吉的。
实际上父母要出去收粮的事儿,因为在昨天家里人就交代过,李永吉早就知道的,只不过之前一时没想到而已。
也就是说,虽然家里目前有三个人,但李陈氏跟李进宝都是家里的下人,因此李永吉这个小少爷根本不需要对陈妈以及李进宝解释什么,简而言之,他目前就是这个家里天然的老大。
如果李永吉的父母哥哥都在,他这种中途跑回来的行为,必然要遭到这些人的责问,而现在他跑回来后,换来的却是陈妈的嘘寒问暖,比如问饿不饿,是否有哪里不舒服之类的,这就是区别。
因为陈妈跟自己再怎么亲,身份在那摆着,不可能像亲妈那样随便问责打骂,这就跟后世跟主人长期住在一起的保姆一样,哪怕平时再亲近,对主人家的子女,也肯定不可能随便多管。
随便找了个夫子今天有事儿,提前放学的借口打发了陈妈,然后就以温书需要清静为由,让他们不得进自己屋子打扰。
之后,李永吉反锁了门,就在自己房间里一边检视张信达传来的货物,一边想起了心事。
大米什么的,没啥可检查的,都是没脱壳的稻谷,顶多是现代产品,颗粒更饱满而已。
为啥是没脱壳的,很容易理解,因为脱壳米价格更高不说,也容易腐烂变质,只有没脱壳的米,才能放的住,也更容易在这个世界倾销。
至于其他的东西,像银元宝,药品,不锈钢制品等,看的出来都不是粗制滥造的东西。
花了点时间把东西粗略的都看了一遍之后,李永吉就大体估算出了这批货的价值。不算粮食,光是这些药品,银子、不锈钢制品、洗化用品以及其他小百货,总价格很可能超过五万块,加上花了三万的粮食,这一堆东西,张信达就花了八万!
这是什么概念呢?这说明,张信达已经把他买房子首付的钱都给花了出来,是真正的血本投入!
因为李永吉很清楚,张信达并没有多少存款,自己在现代的存款就更少,之前给他的那个金镯子跟玉坠子,也远远不可能比这些东西多。
所以,这等于张信达拿自己的家底钱来提前投入了。
当然仔细考虑来,这也正常,换了是自己,遇到这么个机会,也肯定要抓住,也一样要提前投入。没有投入,哪来的回报啊?
现在想来,当初选他当代理人,而不是找什么亲戚,绝对是明智之举。因为大多数时候,这种没血亲,也没同学过的兄弟,才是最可靠的,反而是那些亲戚……
想到这,李永吉摇摇头。
在前世,或者说在现代社会中,他虽然父亲死的早,母亲又有糖尿病,家庭情况比较严峻,但其他亲戚却有很多,而且大多数都十分有钱,其中有个亲三叔还是开发房地产的,身家过亿,可都对自己一家不闻不问,这才导致自己那么艰难,要努力赚钱贴补家用,根本不敢考虑自己的事情。
同学也差不多,他怎么说也是个985名校的本科生,这样的基础下,很多同学都混的比较不错,可他们大多就只是在同学群里吹牛炫富,你要真求到的时候,就这个困难,那个不容易,能给你点个赞就不错了。
倒是后来认识的同租客张信达,本身他自己也不宽裕,可在自己最困难的时候却帮了自己一把,这才让自己后来可以继续维持下去,这样的人,可比什么亲戚同学靠谱多了。
李永吉早就想过,反正一世人两兄弟,只要自己不负他,他肯定不会负自己!哪怕以后富贵了也一样!
对此,他很有信心,因为在张信达以及自己的身上,他看到了他们这类草根人的天然属性——贫穷不相欺,富贵不相忘!有恩报恩,有仇报仇!
想到这里,李永吉笑着摇摇头,不再把这些婆婆妈妈的事情放在心上,继续想现实的事儿。
诚然,写历史文出身的张信达给自己的建议有很多可取之处,特别是倒腾粮食以及倒腾贵金属这方面很有建设性,不过,他毕竟是纸上谈兵,不是自己这个亲历者,有些细节不如自己清楚。
不管以后要倒腾什么,不管以后要做什么,都要有一个渠道,或者说根据地,再简单说,就是要有个地方能安全的做这些,而这一切总结起来,就是要有个良好的起始环境!
很显然,自己目前所处的地方,并不是一个发展的好环境,起码对自己的金手指来说,并不好。
李家这里是个以买卖粮食为主的商业街,类似后世以卖粮为主的集贸市场。这样的环境下,就决定了住在这里的居民,大都是跟李家一样的粮商或者相关产业的商人,再加上外来买或者卖粮的商人农户,因此这里的人口密度相对较大,流动性也比较强。
在这里,邻里之间家庭情况几乎都差不多,又因为居所大都是商住两用,彼此的后院也就是一墙之隔,那围墙矮的以李永吉现在的体格能轻松翻过去,一旦高声说话,邻居也能听到,所谓远亲不如近邻,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在这种氛围下,邻居间相互走动串门是很平常的事儿,由此带来的就是,彼此之间很少有什么秘密能藏得住。
可以说,如果李永吉不是把东西吐在自己屋子里,要是吐在院子里,...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