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四中文网 www.24zw.net,一品驸马爷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昭不答应,她也不是特别想,于是没有再提了。如今赵崇昭远在京城,谢则安又已经忙完了,确实可以考虑这件事了。
晏宁公主还是有些犹豫:“皇兄不让三郎再娶。”
端王劝道:“谁说让三郎再娶了?让人给三郎早早生个孩子,把孩子生母打发走,你将孩子带在身边教养,也算是你帮三郎延续血脉了。”
这样做虽然有些残忍,但对于皇室中人来说不算什么。晏宁公主皱着眉说:“三郎可能不愿意……”
端王笑问:“是三郎不愿意,还是宁儿你不愿意?”
晏宁公主呆了呆,苦笑说:“皇叔说话还是这么戳心。”
端王说:“你若是为难,我叫人送一批侍女给三郎。人送去后你出面收到身边,看着得眼缘的再让三郎给她们开脸。”
晏宁公主说:“……好。”
端王牵晏宁公主下车,去找谢则安说话。
谢则安见他们同来,笑着相邀:“正准备在这儿吃顿家常饭,晏宁你们也一起来吧。”
午饭吃完后谢则安送晏宁公主和端王回城。
一路上晏宁公主欲言又止,终究还是没告诉谢则安和端王说好的事。
谢则安赶回县衙,想到晏宁公主那神色,微微皱起眉。一直瞒着晏宁公主总不是办法,端王有可能会从晏宁公主这边下手,不得不防啊!
谢则安叫戴石回去好好布置,府中有什么动静立刻过来禀报。
第二天戴石和谢大郎一起来到县衙,带来了一大叠京城来信,同时也将端王和晏宁公主的打算弄清楚了:晏宁公主又打算往谢则安身边塞人。
谢则安说:“真是麻烦啊……”他把戴石打发回去盯好端王塞进府里那批侍女,自个儿拆起信来。
首先拆的是谢季禹和李氏的信,李氏写的无非是嘘寒问暖,满纸都是关心。谢则安先把它看完了,再拆谢季禹那封。
谢季禹的信就厚多了,信里提到朝廷的近况,只说事实,没有任何评价,谢则安还是从那字里行间读出了不少隐忧。赵崇昭蒙人还是有一套的,目前为止还没闹出大错,只是有些不大不小的事儿已经显露了他的脾气。
值得庆贺的是,“报社”和“学校”的筹办都步入尾声,有谢望博把关,这两个地方目前还很安全。暂时来说,报社可以负责舆论监督,学校可以负责输送人才,它们的本职不会丢。只不过赵崇昭越来越倚重姚鼎言,秦老太师那边被逼急以后,做出了不少极不理智的事,反倒把更多人推向了姚鼎言那边,比如顾骋已经旗帜鲜明地在报纸上发表支持新法的言论,成为了打响“纸上论战”第一炮的人。
最后谢季禹提到,他去了户部,而秦明德进了御史台。
谢则安眉头一跳。
以谢季禹的脾气,肯定不会主动去户部。看来火已经烧到谢家身上了……
谢则安把京城大部分来信回完,才拆开最后一封。那是从宫里送来的,一看就知道是赵崇昭的手笔。谢则安拆开一看,发现赵崇昭明明只是说点蹴鞠社的小问题,却洋洋洒洒写了三大页,仿佛生怕说不清楚一样。想到秋闱前结识的“蔡阳”,谢则安目光微顿。
这个“蔡阳”有点问题,不过脑筋灵活,做事有分寸,比之以前那些上赶着往赵崇昭身边凑的人倒是好多了。
只不过这个“蔡阳”的事还是要查清楚才行。
谢则安给留守京城的芸娘写了封信,让她派人去“蔡阳”那边一趟。
谢则安把赵崇昭的信也回了,才看到谢大郎一直抱着手臂站在一边看着。谢则安笑叹:“大郎,这总这么神出鬼没会吓着人的。”
谢大郎点点头,表示知道了。
谢则安说:“我远离京城,也不知是对是错。”
昭不答应,她也不是特别想,于是没有再提了。如今赵崇昭远在京城,谢则安又已经忙完了,确实可以考虑这件事了。
晏宁公主还是有些犹豫:“皇兄不让三郎再娶。”
端王劝道:“谁说让三郎再娶了?让人给三郎早早生个孩子,把孩子生母打发走,你将孩子带在身边教养,也算是你帮三郎延续血脉了。”
这样做虽然有些残忍,但对于皇室中人来说不算什么。晏宁公主皱着眉说:“三郎可能不愿意……”
端王笑问:“是三郎不愿意,还是宁儿你不愿意?”
晏宁公主呆了呆,苦笑说:“皇叔说话还是这么戳心。”
端王说:“你若是为难,我叫人送一批侍女给三郎。人送去后你出面收到身边,看着得眼缘的再让三郎给她们开脸。”
晏宁公主说:“……好。”
端王牵晏宁公主下车,去找谢则安说话。
谢则安见他们同来,笑着相邀:“正准备在这儿吃顿家常饭,晏宁你们也一起来吧。”
午饭吃完后谢则安送晏宁公主和端王回城。
一路上晏宁公主欲言又止,终究还是没告诉谢则安和端王说好的事。
谢则安赶回县衙,想到晏宁公主那神色,微微皱起眉。一直瞒着晏宁公主总不是办法,端王有可能会从晏宁公主这边下手,不得不防啊!
谢则安叫戴石回去好好布置,府中有什么动静立刻过来禀报。
第二天戴石和谢大郎一起来到县衙,带来了一大叠京城来信,同时也将端王和晏宁公主的打算弄清楚了:晏宁公主又打算往谢则安身边塞人。
谢则安说:“真是麻烦啊……”他把戴石打发回去盯好端王塞进府里那批侍女,自个儿拆起信来。
首先拆的是谢季禹和李氏的信,李氏写的无非是嘘寒问暖,满纸都是关心。谢则安先把它看完了,再拆谢季禹那封。
谢季禹的信就厚多了,信里提到朝廷的近况,只说事实,没有任何评价,谢则安还是从那字里行间读出了不少隐忧。赵崇昭蒙人还是有一套的,目前为止还没闹出大错,只是有些不大不小的事儿已经显露了他的脾气。
值得庆贺的是,“报社”和“学校”的筹办都步入尾声,有谢望博把关,这两个地方目前还很安全。暂时来说,报社可以负责舆论监督,学校可以负责输送人才,它们的本职不会丢。只不过赵崇昭越来越倚重姚鼎言,秦老太师那边被逼急以后,做出了不少极不理智的事,反倒把更多人推向了姚鼎言那边,比如顾骋已经旗帜鲜明地在报纸上发表支持新法的言论,成为了打响“纸上论战”第一炮的人。
最后谢季禹提到,他去了户部,而秦明德进了御史台。
谢则安眉头一跳。
以谢季禹的脾气,肯定不会主动去户部。看来火已经烧到谢家身上了……
谢则安把京城大部分来信回完,才拆开最后一封。那是从宫里送来的,一看就知道是赵崇昭的手笔。谢则安拆开一看,发现赵崇昭明明只是说点蹴鞠社的小问题,却洋洋洒洒写了三大页,仿佛生怕说不清楚一样。想到秋闱前结识的“蔡阳”,谢则安目光微顿。
这个“蔡阳”有点问题,不过脑筋灵活,做事有分寸,比之以前那些上赶着往赵崇昭身边凑的人倒是好多了。
只不过这个“蔡阳”的事还是要查清楚才行。
谢则安给留守京城的芸娘写了封信,让她派人去“蔡阳”那边一趟。
谢则安把赵崇昭的信也回了,才看到谢大郎一直抱着手臂站在一边看着。谢则安笑叹:“大郎,这总这么神出鬼没会吓着人的。”
谢大郎点点头,表示知道了。
谢则安说:“我远离京城,也不知是对是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