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中文网 24zw.net,冰儿蓝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正月里和同事闲聊,大家普遍觉得过年虽然忙忙碌碌,但越来越没有兴致了,有的说是年龄大了的缘故;有的说是现在生活水平高了,想吃什么平时就可以吃到;还有的说一过年就又老了一岁,有什么意思,年是给孩子们过的
听了之后深有感触,似有同感但又不能完全苟同。随着年龄的增长,确实,感觉时间越来越流水般逝去,感觉年味儿越来越淡了,即使花灯越来越美,越来越高科技,即使各种大小炮的声音惊天震地。只是感觉,街道越来越宽,汽车越来越多,物品越来越贵,人心越来越远,情感越来越淡
童年过年的情景像泡泡似的“咕嘟咕嘟”从记忆深处的海洋里一串串冒出来。
从进入腊月开始,妈妈就忙上了,每天都忙,一刻也舍不得闲下来。扫家,非常彻底,把土炕上的被子、褥子、毡子、线毯子、草垫子等一层层全揭起来,搭到院里的铁丝上,用旧床单蒙住头,拿起一个长把笤帚一遍遍捶打,使劲打,打得院子里尘土迷蒙也不肯罢休,记得我曾经试着帮过妈妈,才两下胳膊就疼得抬不起来了。真是名符其实的土炕啊,到处都是土,把妈妈累得够呛。不过也有好的一面,就是冬天睡觉不会太冷,土炕下有烟道啊,暖暖的,冬天脚冻了妈妈就让我把脚伸到棉褥下面的烟道上,那种痒得天翻地覆的滋味至今还记得。
要过年了,还需把我们的被褥和棉衣棉裤都拆洗干净,所以妈妈天天不是在缝纫机上“噔噔噔”地忙针线活,就是在炕下面的大铝盆里的搓板上洗呀搓的,整天忙得不亦乐乎。当时村里有缝纫机的人家很少,妈妈就还需给三姑六姨二大妈们做衣服,常常几个小时趴在缝纫机上,既贴时间又贴身体,可她从来没有拒绝过一次。
妈妈的名言是:“这辈子我没有浪费过一分钱,没有浪费过一分钟。”现在想想确实如此,村里晚上放电影,其他的大姑娘小媳妇都是成群结队地去看,可是记忆中识文断字的妈妈一次也没去过,她实在是舍不得浪费掉纳鞋底做家务的时间啊。想想真是惭愧,同样是妈妈,我就不能抵制诱惑,常常和孩子抢电视电脑,不失时机地娱乐,还不忘自嘲:劳逸结合,对身体有益。
妈妈的勤劳在村上是有名的,年前尤其过甚。八仙桌下面,多年不用的油坛子盐罐子都被擦得纤尘不染,院里的鸡窝猪圈茅厕都要清理得干干净净,工作量不可谓不大。爸爸在外工作,瘦弱的妈妈便轻活重活一肩挑了,出猪圈,掏茅粪,还要一担担往回挑水,冬天的时候,井边沿都是玻璃似的的冰啊,我总能看到妈妈额上渗出的汗珠子。
扫完家,妈妈就开始张罗磨面、蒸馒头的事宜。用平车拉着几袋子小麦,到磨面厂先过秤,再用水浸麦子,够时间后再一斗斗倒进磨面机,面出来之后要层层搅合在一起,把最前面的精粉和后面的麸子面合起来,然后再装袋,这可是不小的工作量呢。每年腊月,我和妈妈磨面回来,总是腰背酸困,眉毛头发衣服全白,活脱脱两个当代“白毛女”形象。
蒸年馍开始了。常是本家几个奶奶辈的人,早早就来到我家,坐上炕头,妈妈把大案板早就放在了炕边。炕头的大号面盆里,有发着的面,上面盖了一层又一层,有时候天气凉,还要盖上厚厚的棉被,唯恐面发不好,馍蒸不好。奶奶们有经验,做起馍来有条不紊,一般是先做糕儿馍,一层擀好的面,一层枣,又一层面,再一层枣,然后用一个捏好花边的盖盖好。“糕儿馍要好,底儿要小”这是妈妈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如果底座大了,那糕儿馍蒸好了会东倒西歪的,老辈人传下来的经验确实实用。
蒸年馍的工程量巨大。蒸了好几锅糕儿馍之后,就要蒸花馍了,鸡、鱼、财神娃娃,这是每年都少不了的,象征着吉庆有余等意思。记得当年,... -->>
正月里和同事闲聊,大家普遍觉得过年虽然忙忙碌碌,但越来越没有兴致了,有的说是年龄大了的缘故;有的说是现在生活水平高了,想吃什么平时就可以吃到;还有的说一过年就又老了一岁,有什么意思,年是给孩子们过的
听了之后深有感触,似有同感但又不能完全苟同。随着年龄的增长,确实,感觉时间越来越流水般逝去,感觉年味儿越来越淡了,即使花灯越来越美,越来越高科技,即使各种大小炮的声音惊天震地。只是感觉,街道越来越宽,汽车越来越多,物品越来越贵,人心越来越远,情感越来越淡
童年过年的情景像泡泡似的“咕嘟咕嘟”从记忆深处的海洋里一串串冒出来。
从进入腊月开始,妈妈就忙上了,每天都忙,一刻也舍不得闲下来。扫家,非常彻底,把土炕上的被子、褥子、毡子、线毯子、草垫子等一层层全揭起来,搭到院里的铁丝上,用旧床单蒙住头,拿起一个长把笤帚一遍遍捶打,使劲打,打得院子里尘土迷蒙也不肯罢休,记得我曾经试着帮过妈妈,才两下胳膊就疼得抬不起来了。真是名符其实的土炕啊,到处都是土,把妈妈累得够呛。不过也有好的一面,就是冬天睡觉不会太冷,土炕下有烟道啊,暖暖的,冬天脚冻了妈妈就让我把脚伸到棉褥下面的烟道上,那种痒得天翻地覆的滋味至今还记得。
要过年了,还需把我们的被褥和棉衣棉裤都拆洗干净,所以妈妈天天不是在缝纫机上“噔噔噔”地忙针线活,就是在炕下面的大铝盆里的搓板上洗呀搓的,整天忙得不亦乐乎。当时村里有缝纫机的人家很少,妈妈就还需给三姑六姨二大妈们做衣服,常常几个小时趴在缝纫机上,既贴时间又贴身体,可她从来没有拒绝过一次。
妈妈的名言是:“这辈子我没有浪费过一分钱,没有浪费过一分钟。”现在想想确实如此,村里晚上放电影,其他的大姑娘小媳妇都是成群结队地去看,可是记忆中识文断字的妈妈一次也没去过,她实在是舍不得浪费掉纳鞋底做家务的时间啊。想想真是惭愧,同样是妈妈,我就不能抵制诱惑,常常和孩子抢电视电脑,不失时机地娱乐,还不忘自嘲:劳逸结合,对身体有益。
妈妈的勤劳在村上是有名的,年前尤其过甚。八仙桌下面,多年不用的油坛子盐罐子都被擦得纤尘不染,院里的鸡窝猪圈茅厕都要清理得干干净净,工作量不可谓不大。爸爸在外工作,瘦弱的妈妈便轻活重活一肩挑了,出猪圈,掏茅粪,还要一担担往回挑水,冬天的时候,井边沿都是玻璃似的的冰啊,我总能看到妈妈额上渗出的汗珠子。
扫完家,妈妈就开始张罗磨面、蒸馒头的事宜。用平车拉着几袋子小麦,到磨面厂先过秤,再用水浸麦子,够时间后再一斗斗倒进磨面机,面出来之后要层层搅合在一起,把最前面的精粉和后面的麸子面合起来,然后再装袋,这可是不小的工作量呢。每年腊月,我和妈妈磨面回来,总是腰背酸困,眉毛头发衣服全白,活脱脱两个当代“白毛女”形象。
蒸年馍开始了。常是本家几个奶奶辈的人,早早就来到我家,坐上炕头,妈妈把大案板早就放在了炕边。炕头的大号面盆里,有发着的面,上面盖了一层又一层,有时候天气凉,还要盖上厚厚的棉被,唯恐面发不好,馍蒸不好。奶奶们有经验,做起馍来有条不紊,一般是先做糕儿馍,一层擀好的面,一层枣,又一层面,再一层枣,然后用一个捏好花边的盖盖好。“糕儿馍要好,底儿要小”这是妈妈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如果底座大了,那糕儿馍蒸好了会东倒西歪的,老辈人传下来的经验确实实用。
蒸年馍的工程量巨大。蒸了好几锅糕儿馍之后,就要蒸花馍了,鸡、鱼、财神娃娃,这是每年都少不了的,象征着吉庆有余等意思。记得当年,...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