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中文网 24zw.net,边关军魂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是为寻找当年的知遇恩人,亦或是两者兼有。现代有人说:异性之间除了爱情、亲情,没有友情。我觉的李白与玉贞公主间就是纯洁相遇不如怀念的异性友谊。元稹在无题说“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从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唉,男人与女人间,有些东西是说不清的,但谁也不能否定人世间真实存不含世俗的友情,亲情。
凭吊完玉贞公主,我继续沿着石阶攀行,我早已大汗淋漓,浑身湿透,微喘,不过很爽,随身带的两瓶水早就喝完了。再向前走不远处出现一小方水池,碧绿如玉,池边有一小亭,很多游人在那留影歇息。水池上方有一石坊,名曰古昭亭坊,亭坊建在很陡石阶边。从下面往上看,亭坊显得分外高大雄峻。于是我便在亭坊下留个影。据说这座古昭亭牌坊由明朝崇祯年间宣城的县令陈泰来所建,坊高4。5米,宽2。5米。咸丰二年重修。现为宣城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从古昭亭坊再向前走不到十分钟,便出现了峰回路转现象,山势渐缓了,当我一口气登到山脊时“怀英亭”便展现眼前,在亭子旁边,分别有一块石碑和一座石幢,石碑的碑文是国民党陆军一百零八师政治部主任孙麦秋撰写,全文为:宣城北十里敬亭山皖南名胜地,唐李白曾游于此,饮酒赋诗乐而忘返,后人建有太白楼,慕其雅迹。民十七年被山洪冲毁便不修茸,自七七变起京芜相继沦陷,我军以血肉之躯屏卫皖南。二十八年一月,本师官兵以神勇之精力与敌血战,数度收复宣城,民心以安。本师第六百四十四团唐念诸烈士功绩之伟、死事之烈,为之勒石立碑并重修太白楼,抚江山而凭吊铭先策后翼代于来兹是为之志。此役全师共阵亡300人。
我细看亭子周边的山坡便布战壕、交通壕,虽历经70多年,但仍然依稀能见。我想,1939年,中国抗战进入最困难阶段,外援中断。英雄陆军101师以极劣装备抗击日寇,并反攻宣城成功,有力的激励中国军民抗战必胜信心。作为军人而言,为国而战,杀倭寇,死的其所。不管是国军,还是共军,只要杀外敌都是值得人民永远铭记的好军队。
顺着山脊,我快步走到敬亭山顶峰,顶峰处有一座半悬空中亭子,据说李白曾经常登临此处。我小心登上亭子,虽然亭子四周有护栏,但还是感到有两股战战,心跳加快的感觉。亭下深渊不见底,远方宣城尽收眼底,而阳江犹如一白色巨龙蜿蜒于宣城绿野与天际交汇处,山风习习,竹声阵阵。临此处,清风闲云入怀,碧野红花入目,真有宠辱皆忘,心净神怡的感觉,仿佛自己也融入大自然当中了,不觉中忽闻一超尘脱俗歌声飘过,那歌如天籁般唐音穿越千年流入耳际。
我明白了李白为什么对敬亭山相看两不厌了。因为高大不属于它,奇险不属于它,喧嚣不属于它。属于它的只是宁静而灵秀,深厚的文化底蕴蕴藉出“江南诗山”就如初见她是一个小家碧玉,温婉清灵,和羞望门;再见她如明眸善睐的美丽才女,秋水顾盼。每一次相见,都如初见;每一次见后,都会怀念。
敬亭山之名于谢眺,此处是其偏爱并着墨甚多的一处。任太守间,沉醉于宣城秀丽的自然风光,留下了情韵悠悠的词章。
时间从谢眺那时跨越250载,来到盛唐时期。李白循着谢眺的足迹深深的眷恋敬亭山。敬亭山就在李谢的诗歌精华中定格,并且穿越时空,叩击着后人的心弦,召唤着行色匆匆的旅人,于是白居易来了,杜牧来了,欧阳修来了,苏东坡来了,文天祥来了也不知度过了多少个春秋,积淀着深沉幽思的敬亭山,洋溢着浓烈诗情的敬亭山,自然而然地成了失落文士“独坐”的一个精神家园。
有敬亭山,李谢何其有幸;有李谢,敬亭山何其荣光,誉满海内外!,慰藉了精神!敬亭山,当于李谢诗魂同在!
当我离开宣城时,我不禁喃喃思忖:大美敬亭,等我回来!
2014年7月12日初稿于雨夜
2014年7月15日修改于雨天
是为寻找当年的知遇恩人,亦或是两者兼有。现代有人说:异性之间除了爱情、亲情,没有友情。我觉的李白与玉贞公主间就是纯洁相遇不如怀念的异性友谊。元稹在无题说“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从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唉,男人与女人间,有些东西是说不清的,但谁也不能否定人世间真实存不含世俗的友情,亲情。
凭吊完玉贞公主,我继续沿着石阶攀行,我早已大汗淋漓,浑身湿透,微喘,不过很爽,随身带的两瓶水早就喝完了。再向前走不远处出现一小方水池,碧绿如玉,池边有一小亭,很多游人在那留影歇息。水池上方有一石坊,名曰古昭亭坊,亭坊建在很陡石阶边。从下面往上看,亭坊显得分外高大雄峻。于是我便在亭坊下留个影。据说这座古昭亭牌坊由明朝崇祯年间宣城的县令陈泰来所建,坊高4。5米,宽2。5米。咸丰二年重修。现为宣城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从古昭亭坊再向前走不到十分钟,便出现了峰回路转现象,山势渐缓了,当我一口气登到山脊时“怀英亭”便展现眼前,在亭子旁边,分别有一块石碑和一座石幢,石碑的碑文是国民党陆军一百零八师政治部主任孙麦秋撰写,全文为:宣城北十里敬亭山皖南名胜地,唐李白曾游于此,饮酒赋诗乐而忘返,后人建有太白楼,慕其雅迹。民十七年被山洪冲毁便不修茸,自七七变起京芜相继沦陷,我军以血肉之躯屏卫皖南。二十八年一月,本师官兵以神勇之精力与敌血战,数度收复宣城,民心以安。本师第六百四十四团唐念诸烈士功绩之伟、死事之烈,为之勒石立碑并重修太白楼,抚江山而凭吊铭先策后翼代于来兹是为之志。此役全师共阵亡300人。
我细看亭子周边的山坡便布战壕、交通壕,虽历经70多年,但仍然依稀能见。我想,1939年,中国抗战进入最困难阶段,外援中断。英雄陆军101师以极劣装备抗击日寇,并反攻宣城成功,有力的激励中国军民抗战必胜信心。作为军人而言,为国而战,杀倭寇,死的其所。不管是国军,还是共军,只要杀外敌都是值得人民永远铭记的好军队。
顺着山脊,我快步走到敬亭山顶峰,顶峰处有一座半悬空中亭子,据说李白曾经常登临此处。我小心登上亭子,虽然亭子四周有护栏,但还是感到有两股战战,心跳加快的感觉。亭下深渊不见底,远方宣城尽收眼底,而阳江犹如一白色巨龙蜿蜒于宣城绿野与天际交汇处,山风习习,竹声阵阵。临此处,清风闲云入怀,碧野红花入目,真有宠辱皆忘,心净神怡的感觉,仿佛自己也融入大自然当中了,不觉中忽闻一超尘脱俗歌声飘过,那歌如天籁般唐音穿越千年流入耳际。
我明白了李白为什么对敬亭山相看两不厌了。因为高大不属于它,奇险不属于它,喧嚣不属于它。属于它的只是宁静而灵秀,深厚的文化底蕴蕴藉出“江南诗山”就如初见她是一个小家碧玉,温婉清灵,和羞望门;再见她如明眸善睐的美丽才女,秋水顾盼。每一次相见,都如初见;每一次见后,都会怀念。
敬亭山之名于谢眺,此处是其偏爱并着墨甚多的一处。任太守间,沉醉于宣城秀丽的自然风光,留下了情韵悠悠的词章。
时间从谢眺那时跨越250载,来到盛唐时期。李白循着谢眺的足迹深深的眷恋敬亭山。敬亭山就在李谢的诗歌精华中定格,并且穿越时空,叩击着后人的心弦,召唤着行色匆匆的旅人,于是白居易来了,杜牧来了,欧阳修来了,苏东坡来了,文天祥来了也不知度过了多少个春秋,积淀着深沉幽思的敬亭山,洋溢着浓烈诗情的敬亭山,自然而然地成了失落文士“独坐”的一个精神家园。
有敬亭山,李谢何其有幸;有李谢,敬亭山何其荣光,誉满海内外!,慰藉了精神!敬亭山,当于李谢诗魂同在!
当我离开宣城时,我不禁喃喃思忖:大美敬亭,等我回来!
2014年7月12日初稿于雨夜
2014年7月15日修改于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