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中文网 24zw.net,长空雁鸣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汽车直接把我们拉进了肇兴侗寨中央。下车的时候我对售票员问了句:“这是肇兴吗?”我的意思是,这就是近些时候声名鹊起的肇兴侗寨吗?怎么会有宽阔的公路贯穿寨子?会不会肇兴是一个大地名,朋友推荐我寻访的是另一个比较僻静更加原生态的寨子呢?
公路那样宽阔那样笔直地延伸过去。两边是并不如何吸引人目光的房屋。倒是街尽头更远处的一座高山,巍峨奇秀。据说,肇兴不远处,有座萨岁山,传说是侗族女神萨殉难成仙的地方。我望着天光明亮的山顶,猜测那会不会就是侗族的“麦加圣地”?收回目光,公路右边的一溜房屋所依靠的青山,也那样挺拔青翠,让人愉悦。
这时有芦笙响起。却并不成调。寻声望去,那边有座古旧鼓楼,楼里摆放了成堆的芦笙。两小儿在芦笙堆前逡巡,好奇喜爱却又不敢轻易碰触的样子,看中一个实在让他们喜欢的,就抱过来,吹响,也就那么3、5声,又放下了。小儿就4、5岁光景,一男一女,女的稍微大点高点。怪不得侗家阿哥能够把芦笙吹那么好,直把阿妹的心吹到旖旎而迷醉,他们从小耳濡目染最终就无师自通啊?好喜欢这两个小东西,望望周围也没个大人,不能够征得给他们拍照的许可,不管了,我趁他们抱起一个芦笙,立即把相机对准他们。但两小东西成精了,虽然吹芦笙不辍,却知道一心二用转着圈躲避我的镜头,我拍到的只是芦笙,他们的小脸和身子,基本都被遮挡了。这成堆的芦笙是向游客出售的吗?我立即否定了自己这一问。周围没有人在照看,而且这些芦笙并没有被做到精巧,没有做半点装饰,不像是出售品。单论它们造型之巨大,也完全不适合游客带走。那么,这些就是寨民们日常吹奏用的了。热烈欢快的芦笙合奏在我想像里奏响,我忽然觉得这个寨子如此生动。我甚至觉得它亲切,往昔什么时候来过。
我开始用一种轻松和喜悦的心情浏览这个寨子。鼓楼旁边是一口池塘。鼓楼背后是木楼民居。重复表述一下吧,民居背后是青山,鼓楼前边是通衢。如此,对木楼里的居民来看,这该有多么惬意。公路上有身背竹制刀盒、臂夹扁担牵着枣红马走过的侗家阿叔。也有担一担无绳竹篮走过的阿婶。应该描述一下这些扁担。这些木制的扁担,那样精巧,两头翘起成龙头模样,与我家乡的木扁担安俩竹钉反差太大,折射出侗人生活的滋润和细致。侗人似乎永远有颗沉静的心,才把生活的细节打理得如此精致。侗人这种聪慧初看是天生,深思起来,应该是通过血液遗传,是没有文字传承但祖辈言传身教而习得。不得不崇敬把家园和生活都弄得如此雅致的侗人。
让我吃惊的是,不到数十步,又是一座鼓楼。后来看完整个寨子,知道这里有5座之多的鼓楼。还知道这个寨子居民全部姓陆。宗族每个支系建有一座鼓楼。这就好理解了:鼓楼是侗民议事的地方,每个宗族支系,有各自要议的事情。但是,同在一个村寨,每个支系也似乎可以做到不同时议事,那么,公用一个鼓楼未尝不可。要理解这些鼓楼,可能就得想到地方的富庶了。还应该想到鼓楼可能象征着寨民的信念和意志。信念和意志不应该被省略,所以5座鼓楼在同一个村寨拔地而起,寨民们却丝毫不觉得重复。
在墙里烟囱冒出淡蓝炊烟的巷口,有一男一女两小孩在鼓楼边的的池塘堤上玩耍。可能是姐弟吧。我觉得这些用小儿勾勒的景致,也与鼓楼一样永远不会显得重复。鼓楼里是一群学龄期儿童,似乎在议论什么,或者在商议一个游戏的开始吧。同行旅友没有跟过来,我也便没有走近他们。就这样远远地张望吧。我仿佛张望到了自己的童年。一种与我女儿他们完全两样的童年。没有城里的童年那种见多识广见怪不怪而生的大大咧咧,也没有因有条件比较、喜欢比较而生的挑剔苛刻。我的童年和这里的孩子们的童年,却是简单的,简单如同没有花草装点的一条清浅的溪流。然而这溪流也是清丽温馨的。来一丛变色芙蓉,整条溪流就会如诗如画地欢快起来。一个小小的愿望实现,我的童年就灿烂甜蜜得了不得。现今城里的童年没有当年的或这里的童年快乐了。除开教育... -->>
汽车直接把我们拉进了肇兴侗寨中央。下车的时候我对售票员问了句:“这是肇兴吗?”我的意思是,这就是近些时候声名鹊起的肇兴侗寨吗?怎么会有宽阔的公路贯穿寨子?会不会肇兴是一个大地名,朋友推荐我寻访的是另一个比较僻静更加原生态的寨子呢?
公路那样宽阔那样笔直地延伸过去。两边是并不如何吸引人目光的房屋。倒是街尽头更远处的一座高山,巍峨奇秀。据说,肇兴不远处,有座萨岁山,传说是侗族女神萨殉难成仙的地方。我望着天光明亮的山顶,猜测那会不会就是侗族的“麦加圣地”?收回目光,公路右边的一溜房屋所依靠的青山,也那样挺拔青翠,让人愉悦。
这时有芦笙响起。却并不成调。寻声望去,那边有座古旧鼓楼,楼里摆放了成堆的芦笙。两小儿在芦笙堆前逡巡,好奇喜爱却又不敢轻易碰触的样子,看中一个实在让他们喜欢的,就抱过来,吹响,也就那么3、5声,又放下了。小儿就4、5岁光景,一男一女,女的稍微大点高点。怪不得侗家阿哥能够把芦笙吹那么好,直把阿妹的心吹到旖旎而迷醉,他们从小耳濡目染最终就无师自通啊?好喜欢这两个小东西,望望周围也没个大人,不能够征得给他们拍照的许可,不管了,我趁他们抱起一个芦笙,立即把相机对准他们。但两小东西成精了,虽然吹芦笙不辍,却知道一心二用转着圈躲避我的镜头,我拍到的只是芦笙,他们的小脸和身子,基本都被遮挡了。这成堆的芦笙是向游客出售的吗?我立即否定了自己这一问。周围没有人在照看,而且这些芦笙并没有被做到精巧,没有做半点装饰,不像是出售品。单论它们造型之巨大,也完全不适合游客带走。那么,这些就是寨民们日常吹奏用的了。热烈欢快的芦笙合奏在我想像里奏响,我忽然觉得这个寨子如此生动。我甚至觉得它亲切,往昔什么时候来过。
我开始用一种轻松和喜悦的心情浏览这个寨子。鼓楼旁边是一口池塘。鼓楼背后是木楼民居。重复表述一下吧,民居背后是青山,鼓楼前边是通衢。如此,对木楼里的居民来看,这该有多么惬意。公路上有身背竹制刀盒、臂夹扁担牵着枣红马走过的侗家阿叔。也有担一担无绳竹篮走过的阿婶。应该描述一下这些扁担。这些木制的扁担,那样精巧,两头翘起成龙头模样,与我家乡的木扁担安俩竹钉反差太大,折射出侗人生活的滋润和细致。侗人似乎永远有颗沉静的心,才把生活的细节打理得如此精致。侗人这种聪慧初看是天生,深思起来,应该是通过血液遗传,是没有文字传承但祖辈言传身教而习得。不得不崇敬把家园和生活都弄得如此雅致的侗人。
让我吃惊的是,不到数十步,又是一座鼓楼。后来看完整个寨子,知道这里有5座之多的鼓楼。还知道这个寨子居民全部姓陆。宗族每个支系建有一座鼓楼。这就好理解了:鼓楼是侗民议事的地方,每个宗族支系,有各自要议的事情。但是,同在一个村寨,每个支系也似乎可以做到不同时议事,那么,公用一个鼓楼未尝不可。要理解这些鼓楼,可能就得想到地方的富庶了。还应该想到鼓楼可能象征着寨民的信念和意志。信念和意志不应该被省略,所以5座鼓楼在同一个村寨拔地而起,寨民们却丝毫不觉得重复。
在墙里烟囱冒出淡蓝炊烟的巷口,有一男一女两小孩在鼓楼边的的池塘堤上玩耍。可能是姐弟吧。我觉得这些用小儿勾勒的景致,也与鼓楼一样永远不会显得重复。鼓楼里是一群学龄期儿童,似乎在议论什么,或者在商议一个游戏的开始吧。同行旅友没有跟过来,我也便没有走近他们。就这样远远地张望吧。我仿佛张望到了自己的童年。一种与我女儿他们完全两样的童年。没有城里的童年那种见多识广见怪不怪而生的大大咧咧,也没有因有条件比较、喜欢比较而生的挑剔苛刻。我的童年和这里的孩子们的童年,却是简单的,简单如同没有花草装点的一条清浅的溪流。然而这溪流也是清丽温馨的。来一丛变色芙蓉,整条溪流就会如诗如画地欢快起来。一个小小的愿望实现,我的童年就灿烂甜蜜得了不得。现今城里的童年没有当年的或这里的童年快乐了。除开教育...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