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四中文网 www.24zw.net,重生之我全都要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本上都是电磁力的作用。那是高中时候的事儿了。
强力弱力,是分别高二和大一才知道。另一个被我选中的费哲轩,跟她答案大同小异,具体我就不多说了。
唯独那个落选的孙剑涛,他倒是学习得很超前,据说高一准备物理奥赛的时候,就已经把引电强弱四大基本力的概念学扎实了,而且他居然是先知道弱力,后知道的强力。
因为他高中就开始了解从费曼、马尔萨克到施温格的弱电统一理论概念了,厉害啊,看得出来他对物理学前沿学术掌握很积极。”
谭教授听顾辙娓娓道来,也意识到顾辙讲这个故事用意不简单,他似乎有点揣摩到了,但不敢确定,便试探着追问:“那你最后为什么把孙剑涛刷了?”
顾辙抿了一口面前的酒杯,审慎地说:“我承认我的判断有点主观,有点挑学习动机,我讲讲我当年是怎么知道物理上的四种基本力的吧。
我学到电磁力和引力,跟李怡然费哲轩也差不多时间,都是初中刚有物理课的时候。但是我一直到高二,才勉强知道‘弱力’的概念——我没有超前学习,毕竟之前你不接触β衰变、不接触放射性,就不需要知道什么是弱力。
但是,我对强力的了解,比弱力早了两三年。那时我刚上初三,上第一节化学课时,老师告诉我:
‘原子是由带正电荷的质子和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的,电子和质子之间依靠的是电磁力的异性相吸,来确保电子围绕原子核转,被束缚,不至于逸散’。
我听完这一个知识点后,自己琢磨了一下,就大吃一惊,差点儿担心‘我们这个世界为什么没有崩溃’——
因为我意识到,既然有异性相吸、同性相斥,质子能吸住电子不逃逸。那为什么这个世界上能存在原子核里有多个质子的原子呢?质子和质子不是应该电磁力相斥把原子核炸散了么?
当时我真心很恐惧,就像担心宇宙会毁灭、宇宙为什么一开始能活下来,一下课就去找化学老师答疑。偏偏我初中的化学老师估计大学物理没学好,那时候条件差,后来又找到物理老师答疑。
物理老师很欣慰地告诉我:因为这个世界上还有一种力,叫做强力,或者说强核力,强力比电磁力强得多,可以抵消掉质子之间的电磁力相斥,所以这个宇宙不会被毁灭到只剩单质子的氢原子,这个世界可以存在下去。
我并不要求别人对物理学基本力的学习认知顺序跟我一样,我今天挑选的问题,也只是判断一个人学习动机和好奇心的非常微小的一个角度。
但是我可以看出来,孙剑涛不是真爱物理,至少他爱的程度、以及内生自发自驱的好奇心程度,不如李怡然和费哲轩。
不然他不可能按部就班被灌输、努力学习到先知道弱力,后知道强力,一上来就高深到想学‘弱电统一理论’,才开始关心这些概念。说明他对自然法则的运行缺乏天然好奇,他是为了学习而学习,不是为了爱。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搞探索未知的前沿科研,能力不是最重要的,我可以培养,但我希望最好筛选出本心和好奇心最强烈的人。
当然,孙剑涛能通过您的层层筛选,他至少对物理是个‘好之者’,我没说他差到只是‘知之者’。但其他两个人,有‘乐之者’的潜力。”
谭教授听了,居然也颇有感触。大学名教授招博士的时候,其实面试最重视的也是学生的科研动机、科研好奇心。
老师在考研面试的时候,最讨厌的其实是两类人:一类是强调自己“虽然不聪明,但是勤能补拙”。因为真到了顶层科研,逼着自己努力是没用的,有些东西不是努力能努出来的。
第二类就是流露出“我其实不是真喜欢这个方向,我只是为了镀金、将来找工作”。
这两类都是自驱力和好奇心不足,最后肯定成不了科学家的,无非是个科举禄蠹而已。
但谭教授自忖,他也充其量只能在面试时筛选出“好之者”和“知之者”。至于什么是“乐之者”,他也没非常严密的想过,只觉得这是可遇不可求的。
难道顾辙还有这个识人的本事,能看出李怡然是“乐之者”不成?
谭教授的情绪一下子变得颇为热切,连带着旁边的郑教授和另一位教授,也提起了兴趣。作为大教授,他们也希望以后带研究生时,尽量甄别出真心搞科研的好苗子,要是能学一招,一直能受用下去。
顾辙也不敢托大,不至于在教授们面前摆谱,他只是很诚恳地说:
“怎么判断好之者和乐之者的境界,我也不敢乱说,我就拿我自己举个例子吧。大家都知道,我这人比较文理全才,既能搞科研、发文章拿专利。也精通法律布局,让我的科研成果利益最大化,还上过今日说法。
但是,我对法律的学习热情,与我对物理化学的学习热情,肯定是不一样的。说白了,我之所以理科那么强,最后还痛定思痛去学法,
是因为我知道如果我不擅长吹牛、不擅长布局争取利益,那么我在物理化学上的努力,就不能被世人所知,酒香也怕巷子深嘛。
所以,学法的目的,是为了装逼露脸、人前富贵。同时,我学了之后发现自己确实也有缜密的思维、搞法的逻辑天赋,所以越学法越用法让我越获益,形成了正反馈的飞轮效应,我就成了一个学法学计策的‘好之者’,学这玩意儿有成就感,有好处,越学越有动力。
而更高一层警戒的‘乐之者’,那就得像学物理化学,甚至像是打一些你不太擅长的游戏。比如有些游戏,你打得很差,一上来就被对手打死了,但你就是爱玩,乐此不疲,
你不需要变强、人前显贵的正反馈来激励你玩下去,哪怕玩一次输一次你还要玩,这就是‘乐之者’了。用一个网上的术语,就是人菜瘾大,这才是真爱。
孙剑涛对物理确实是‘好’,但我看得出来,他好物理是因为学了物理能让他收获老师、同学、家长的羡慕、表扬,是能名利双收功成名就,我不是说这不对,但肯定不如最初人菜瘾大的人境界高。
我这次要招的不是工程技术人员,不是追赶、模仿、逆向国际先进水平,我要招的是未来的科学家,是从零到一的创新、是探索人类未知。到了这一步,需要的能力禀赋跟追赶国际先进水平是完全不一样的,‘乐之者’会变得无比重要,
因为科学探索本来就会有无穷的试错失败,如果一个人需要成就感的正反馈激励才能一直努力下去,只要他试错几次没出成绩,就会自我怀疑,就会转行跳槽。只有人菜瘾大的,被物理杀了千百遍,还会坚持研究下去,这种人不需要功名的激励。
我说句难听的,我国目前的科研界,之所以陷入‘追赶外国的加速度越来越强,但探索未知却相对止步不前’,跟我们的科研人才筛选体系、之前需要大量‘好之者’,而后续却无法及时转型到吸纳‘乐之者’有很大的关系。
探索未知是很寂寞的,你都没有一个路标在前面领跑,想摸鹰过河前面都没鹰可摸。所以,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怕死莫入此门。
当然,今天我这番话,希望你们对外保密,因为我以后还想从你们这儿招人。我不希望我的选人原则泄密后,下一次来的都是卧冰求鲤利欲熏心的演技派。”
人品和道德,从来都不是不重要的。只是只有老板直接选才时,才能高效利用好这招。如果古代皇帝能对每一个被举的“孝廉”亲自把关,而且皇帝本身眼光足够好,那么哪怕察举制也是不至于堕落的。
但如果公司或者朝廷大了,大老板忙不过来,不得不间接选才,就不能授权给hr或者“中正官”去选道德,那样会给巨量的舞弊空间。只会招来二十四孝那样的虚伪诈骗犯。数千年的历史早已证明,超大规模下,科举比察举和中正公平多了。
当顾辙将来做成了大公司,他也会面临无法再选出真正‘乐之者’,而只能重新依靠职业猎头和hr按“法制”招人,低效但公平。
顾辙唯一能做的,就是尽量别让自己的事业变成大公司,那虽然利于赚钱,却不利于为人类探索未知。
可不能让“成为世界首富”这种拉胯卑贱的小目标,而损害了他经天纬地的科研伟业。
本上都是电磁力的作用。那是高中时候的事儿了。
强力弱力,是分别高二和大一才知道。另一个被我选中的费哲轩,跟她答案大同小异,具体我就不多说了。
唯独那个落选的孙剑涛,他倒是学习得很超前,据说高一准备物理奥赛的时候,就已经把引电强弱四大基本力的概念学扎实了,而且他居然是先知道弱力,后知道的强力。
因为他高中就开始了解从费曼、马尔萨克到施温格的弱电统一理论概念了,厉害啊,看得出来他对物理学前沿学术掌握很积极。”
谭教授听顾辙娓娓道来,也意识到顾辙讲这个故事用意不简单,他似乎有点揣摩到了,但不敢确定,便试探着追问:“那你最后为什么把孙剑涛刷了?”
顾辙抿了一口面前的酒杯,审慎地说:“我承认我的判断有点主观,有点挑学习动机,我讲讲我当年是怎么知道物理上的四种基本力的吧。
我学到电磁力和引力,跟李怡然费哲轩也差不多时间,都是初中刚有物理课的时候。但是我一直到高二,才勉强知道‘弱力’的概念——我没有超前学习,毕竟之前你不接触β衰变、不接触放射性,就不需要知道什么是弱力。
但是,我对强力的了解,比弱力早了两三年。那时我刚上初三,上第一节化学课时,老师告诉我:
‘原子是由带正电荷的质子和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的,电子和质子之间依靠的是电磁力的异性相吸,来确保电子围绕原子核转,被束缚,不至于逸散’。
我听完这一个知识点后,自己琢磨了一下,就大吃一惊,差点儿担心‘我们这个世界为什么没有崩溃’——
因为我意识到,既然有异性相吸、同性相斥,质子能吸住电子不逃逸。那为什么这个世界上能存在原子核里有多个质子的原子呢?质子和质子不是应该电磁力相斥把原子核炸散了么?
当时我真心很恐惧,就像担心宇宙会毁灭、宇宙为什么一开始能活下来,一下课就去找化学老师答疑。偏偏我初中的化学老师估计大学物理没学好,那时候条件差,后来又找到物理老师答疑。
物理老师很欣慰地告诉我:因为这个世界上还有一种力,叫做强力,或者说强核力,强力比电磁力强得多,可以抵消掉质子之间的电磁力相斥,所以这个宇宙不会被毁灭到只剩单质子的氢原子,这个世界可以存在下去。
我并不要求别人对物理学基本力的学习认知顺序跟我一样,我今天挑选的问题,也只是判断一个人学习动机和好奇心的非常微小的一个角度。
但是我可以看出来,孙剑涛不是真爱物理,至少他爱的程度、以及内生自发自驱的好奇心程度,不如李怡然和费哲轩。
不然他不可能按部就班被灌输、努力学习到先知道弱力,后知道强力,一上来就高深到想学‘弱电统一理论’,才开始关心这些概念。说明他对自然法则的运行缺乏天然好奇,他是为了学习而学习,不是为了爱。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搞探索未知的前沿科研,能力不是最重要的,我可以培养,但我希望最好筛选出本心和好奇心最强烈的人。
当然,孙剑涛能通过您的层层筛选,他至少对物理是个‘好之者’,我没说他差到只是‘知之者’。但其他两个人,有‘乐之者’的潜力。”
谭教授听了,居然也颇有感触。大学名教授招博士的时候,其实面试最重视的也是学生的科研动机、科研好奇心。
老师在考研面试的时候,最讨厌的其实是两类人:一类是强调自己“虽然不聪明,但是勤能补拙”。因为真到了顶层科研,逼着自己努力是没用的,有些东西不是努力能努出来的。
第二类就是流露出“我其实不是真喜欢这个方向,我只是为了镀金、将来找工作”。
这两类都是自驱力和好奇心不足,最后肯定成不了科学家的,无非是个科举禄蠹而已。
但谭教授自忖,他也充其量只能在面试时筛选出“好之者”和“知之者”。至于什么是“乐之者”,他也没非常严密的想过,只觉得这是可遇不可求的。
难道顾辙还有这个识人的本事,能看出李怡然是“乐之者”不成?
谭教授的情绪一下子变得颇为热切,连带着旁边的郑教授和另一位教授,也提起了兴趣。作为大教授,他们也希望以后带研究生时,尽量甄别出真心搞科研的好苗子,要是能学一招,一直能受用下去。
顾辙也不敢托大,不至于在教授们面前摆谱,他只是很诚恳地说:
“怎么判断好之者和乐之者的境界,我也不敢乱说,我就拿我自己举个例子吧。大家都知道,我这人比较文理全才,既能搞科研、发文章拿专利。也精通法律布局,让我的科研成果利益最大化,还上过今日说法。
但是,我对法律的学习热情,与我对物理化学的学习热情,肯定是不一样的。说白了,我之所以理科那么强,最后还痛定思痛去学法,
是因为我知道如果我不擅长吹牛、不擅长布局争取利益,那么我在物理化学上的努力,就不能被世人所知,酒香也怕巷子深嘛。
所以,学法的目的,是为了装逼露脸、人前富贵。同时,我学了之后发现自己确实也有缜密的思维、搞法的逻辑天赋,所以越学法越用法让我越获益,形成了正反馈的飞轮效应,我就成了一个学法学计策的‘好之者’,学这玩意儿有成就感,有好处,越学越有动力。
而更高一层警戒的‘乐之者’,那就得像学物理化学,甚至像是打一些你不太擅长的游戏。比如有些游戏,你打得很差,一上来就被对手打死了,但你就是爱玩,乐此不疲,
你不需要变强、人前显贵的正反馈来激励你玩下去,哪怕玩一次输一次你还要玩,这就是‘乐之者’了。用一个网上的术语,就是人菜瘾大,这才是真爱。
孙剑涛对物理确实是‘好’,但我看得出来,他好物理是因为学了物理能让他收获老师、同学、家长的羡慕、表扬,是能名利双收功成名就,我不是说这不对,但肯定不如最初人菜瘾大的人境界高。
我这次要招的不是工程技术人员,不是追赶、模仿、逆向国际先进水平,我要招的是未来的科学家,是从零到一的创新、是探索人类未知。到了这一步,需要的能力禀赋跟追赶国际先进水平是完全不一样的,‘乐之者’会变得无比重要,
因为科学探索本来就会有无穷的试错失败,如果一个人需要成就感的正反馈激励才能一直努力下去,只要他试错几次没出成绩,就会自我怀疑,就会转行跳槽。只有人菜瘾大的,被物理杀了千百遍,还会坚持研究下去,这种人不需要功名的激励。
我说句难听的,我国目前的科研界,之所以陷入‘追赶外国的加速度越来越强,但探索未知却相对止步不前’,跟我们的科研人才筛选体系、之前需要大量‘好之者’,而后续却无法及时转型到吸纳‘乐之者’有很大的关系。
探索未知是很寂寞的,你都没有一个路标在前面领跑,想摸鹰过河前面都没鹰可摸。所以,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怕死莫入此门。
当然,今天我这番话,希望你们对外保密,因为我以后还想从你们这儿招人。我不希望我的选人原则泄密后,下一次来的都是卧冰求鲤利欲熏心的演技派。”
人品和道德,从来都不是不重要的。只是只有老板直接选才时,才能高效利用好这招。如果古代皇帝能对每一个被举的“孝廉”亲自把关,而且皇帝本身眼光足够好,那么哪怕察举制也是不至于堕落的。
但如果公司或者朝廷大了,大老板忙不过来,不得不间接选才,就不能授权给hr或者“中正官”去选道德,那样会给巨量的舞弊空间。只会招来二十四孝那样的虚伪诈骗犯。数千年的历史早已证明,超大规模下,科举比察举和中正公平多了。
当顾辙将来做成了大公司,他也会面临无法再选出真正‘乐之者’,而只能重新依靠职业猎头和hr按“法制”招人,低效但公平。
顾辙唯一能做的,就是尽量别让自己的事业变成大公司,那虽然利于赚钱,却不利于为人类探索未知。
可不能让“成为世界首富”这种拉胯卑贱的小目标,而损害了他经天纬地的科研伟业。